最近美国对华关税的新闻又炸锅了!白宫被曝出正在研究两种“降税方案”,消息一出,股市都跟着抖三抖。但特朗普团队却嘴硬说“立场没变”,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咱们今天掰开了揉碎了说。

方案一:砍价一半,但只砍到“半山腰”
听说第一种方案要把部分中国商品的超高关税(原来最高145%)直接砍到50%-65%。举个例子,原本卖100块的中国货,加税后到245块,现在降到150-165块。虽然还是贵,但好歹能喘口气。不过美国商人不买账:“砍这点够干啥?物价还是高啊!”
方案二:看人下菜碟,日用品和芯片区别对待
第二种方案更狠,直接把商品分三六九等:
- 普通日用品(比如自行车、家具)只收35%税;
- 芯片、AI产品这些“命根子”行业,直接加税100%起步,还要连涨五年!
明摆着告诉中国:“衣服玩具可以谈,高科技别想碰瓷。”
白宫嘴上硬,身体很诚实?
别看美国财长贝森特嘴上说“绝不单方面让步”,私底下早被国内压力逼得不行。12个州联手把政府告上法庭,老百姓更是骂声一片——59%的美国人公开反对加税,超市里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都快翻倍了,中产家庭叫苦连天。
最逗的是特朗普本人,前两天还在吹牛:“我的关税高得漂亮!”转头就被自家团队打脸。有分析说,这波降税风声就是白宫在“试水温”,既想安抚国内怒火,又不想在对华谈判中丢面子。
对中国有啥影响?普通人要担心吗?
- 利好行业:日用品、轻工业可能迎来喘息期,外贸老板们能松半口气
- 雷区预警:搞半导体、新能源的企业还得绷紧神经
- 终极博弈:美国真正目的根本不是关税,而是逼中国调整经济结构
现在最魔幻的是,美国喊着要“制造业回流”,结果关税加太高反而让越南、印度捡了便宜。有纽约超市老板吐槽:“中国电动车进不来,转头买了更贵的德国货,这叫保护美国企业?”
这场关税大战打到第七年,两边都憋着内伤。白宫这次放风,到底是真想谈和,还是选举前演戏?咱们搬好小板凳继续看——毕竟特朗普最近民调下滑,保不准哪天又甩出个王炸。
(小调查:你觉得美国这次会真降关税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