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是什么?与LED、OLED差在哪?

袁遗说科技 2025-04-22 21:16:38

Micro LED市场何时迎来爆发,多数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将是关键节点。

据悉,苹果不仅设计驱动 IC,还设计部分生产设备。在 Micro LED 技术研发和生产计划方面,苹果与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合作开发 Micro LED 元件,与 LG Display 合作生产背面板,台积电则为其提供 12 英寸硅晶圆。

目前,苹果的 Micro LED 技术仍处于样品阶段,预计将首先应用于 Apple Watch,初步计划在 2025 年完成开发。不过,实现量产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Micro LED 备受关注,众多面板厂商早已积极布局。那么,Micro LED 与 LED、OLED 有何区别?又将应用于哪些领域?以下是基于 2023 年 3 月的相关内容梳理:

科技巨头苹果(Apple)此前有消息称,将在 2024 年的 Apple Watch 中采用 Micro LED 技术,而非现有的 OLED 技术。这一消息引发公众对 Micro LED 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市场调研机构 Yole Group 更是表示,苹果此举或将引发一场 “显示革命”。

一名手机行业大厂员工透露,苹果大约在十年前,就在中国台湾桃园龙潭秘密建厂,布局 Micro LED 技术发展。作为科技趋势引领者,苹果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商机,其采用的新材料也往往会成为供应商新的增长动力,这也解释了 Micro LED 近年来热度不断攀升的原因。

Micro LED 是什么?和 LED、OLED 有何区别?

传统 LED 是由晶粒(晶片切割后的小颗粒)组成的显示技术,目前常见尺寸多在毫米级别。而 Micro LED 将 LED 微型化,尺寸可缩小至 50 微米以下。由于尺寸微小且亮度比 OLED 高 30 倍,Micro LED 显示器无需额外的背光模组,其穿透率相比 LCD 和 OLED 可达到 90% 以上。此外,单颗 Micro LED 亮度高,使用过程中更省电。

IDC 资深市场分析师陈建助指出,由于 Micro LED 晶粒小,在弯曲、延展等性能上比大尺寸晶粒表现更佳。可以想象,在一块面板中,大晶粒比小晶粒更容易因面板弯曲而损坏。同时,面板能够容纳更多小晶粒,从而具备高分辨率、高透明度等优点。不过,Micro LED 的出现并非要取代 LED、OLED 和 Mini LED,其他显示技术仍会继续存在。集邦咨询(TrendForce)资深研究副总邱宇彬表示:“Micro LED 更像是一种新选择,专门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

中国台湾能否抓住 Micro LED 发展先机?

回顾中国台湾面板产业的发展,过去几年,中国台湾面板厂商常被调侃处于 “困境”,主要原因是难以抵御中国大陆和韩国厂商的低价竞争。然而,随着 Micro LED 技术取得突破,众多中国台湾厂商已蓄势待发,希望借此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重新在国际面板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中国大陆和韩国厂商主要以生产 OLED 和 Mini LED 为主。由于 Micro LED 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难以降低成本并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使得 Micro LED 虽然发展多年,但一直未能实现商业化应用。

2021 年,Micro LED 厂商錼创科技上市,成为中国台湾面板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一位面板行业高阶主管表示:“錼创的技术突破,串联起了中国台湾 Micro LED 产业链。” 錼创在成立初期就专注于 Micro LED 技术研发,并成功建成全球首条生产线,在技术上领先欧美、韩国等厂商。该公司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巨量转移技术。

巨量转移是指将数百万颗微小的 Micro LED 晶粒,精准转移到电路板上,且损耗率需近乎为零。由于单颗 Micro LED 晶粒比头发丝还细,传统转移技术在速度和精度上都需大幅提升,才能实现快速大规模生产。

錼创通过引入磁性材料,大幅提高了巨量转移的精确度,将良品率提升至 99.9%,高于此前苹果的 95%,为中国台湾光电产业带来新机遇。集邦咨询指出,巨量转移是影响产品良品率的关键因素。

同样,由于 Micro LED 晶粒极小,后续的检测、修复技术也面临巨大困难。錼创开发的巨量定址修复技术,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

邱宇彬分析认为,尽管三星作为錼创的最大股东,尚未完全掌握相关技术,但中国台湾仍需借助三星的品牌影响力。陈建助则指出,中国台湾有望通过发展 Micro LED,摆脱韩国主导的面板产业竞争规则,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

为何现在是发展 Micro LED 的好时机?中国台湾厂商的优势在哪里?

此前,中国台湾面板产业在 OLED 领域的竞争中,受到中国大陆和韩国厂商的双重挤压。一位面板行业主管表示:“现在面板企业都决心发展 Micro LED,直接布局下一代显示产品。”

邱宇彬观察到,目前 Micro LED 仍处于发展初期,即便大量投入资金,短期内也难以获利。“中国大陆通常在技术进入成长期时,才会进行大规模资本投入。” 陈建助也认为,中国大陆在 OLED 等领域的厂房投资成本尚未完全收回,现阶段转向 Micro LED 的成本过高,相比之下,中国台湾具有一定优势。

邱宇彬表示,中国台湾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以及高度灵活的定制化服务能力。“未来 Micro LED 规格将日益多样化,快速响应能力将成为中国台湾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来看,虽然美国拥有多项专利,欧洲在材料供应方面实力强劲,但 Micro LED 生产涉及多种材料和设备,在产业整合能力和密集度方面,中国台湾更具优势。陈建助分析称:“只有实现高度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协作,显示产品才有望实现量产。”

Micro LED 未来的三大应用领域

那么,Micro LED 最可能应用在哪些领域?邱宇彬建议:“中国台湾厂商可以聚焦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以获取更高利润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数位时代》总结了三个最具潜力的应用方向:

大型显示器:主要应用于高端电视和广告牌。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三星展示了采用 Micro LED 技术的高端电视,预计第三季度开始量产。不过,陈建助认为,中国台湾厂商若仅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厂商取代的风险较高。

可穿戴设备:尽管 Micro LED 有望应用于各类可穿戴设备,但在 AR/VR 领域,邱宇彬认为:“目前市场尚未成熟。” 在 Apple Watch 应用方面,显示器供应链顾问公司 DSCC(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认为,只有当 Micro LED 的价格降至 OLED 的两倍,即 10 美元左右时,才有可能实现应用。

车用市场:Micro LED 在车用领域的应用最被看好。如果中国台湾厂商能够凭借 Micro LED 技术进入车用市场并通过相关验证,考虑到汽车安全性因素,汽车厂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这将成为中国台湾厂商避免低价竞争的有力保障。邱宇彬分析称:“在这一轮电动汽车变革中,汽车技术整合趋势愈发明显,且未来还会加速。” 由于不同汽车厂商对产品规格要求不同,需要通过紧密合作实现技术整合并降低成本,Micro LED 因此成为众多汽车厂商的首选。

也就是说,未来友达、群创等厂商在汽车厂商供应链中的角色将发生变化,成为汽车一级供应商(tier1)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邱宇彬表示:“Micro LED 产业非常注重整合,中国台湾的产业环境优势明显。” 若能成功布局,中国台湾面板厂商背后的整条供应链企业,都将迎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Micro LED 商机何时爆发?

陈建助提醒,目前 Micro LED 技术仍需时间突破,未来一到两年内,市场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邱宇彬也认为:“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需要一定时间。” 但从长期来看,Micro LED 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

对于 Micro LED 市场何时迎来爆发,多数业内人士认为 2025 年将是关键节点。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未来两年,Micro LED 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从现在开始投资,到那时产能也基本能够准备就绪。” 届时,预计会有更多厂商加入量产行列。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0 阅读:25

袁遗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