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峨眉洗象池》欣赏

人情在艺境 2025-04-28 00:15:45

《峨眉洗象池》尺寸:136×69 cm,约8.4平尺。创作时间:1956年。材质:绢本设色。

张大千曾三次登临峨眉山,主张“师造化”。1938年,他同黄君璧一道首次游览峨眉山,遍山青绿、杜鹃吐艳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极好印象;1943年秋,他带着爱人、侄儿等人第二次游峨眉山,在接引殿住下并创作多幅巨作;1946年8月,他第三次登上峨眉山,带学生来山写生。峨眉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张大千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峨眉洗象池》便诞生于这样的创作背景之下。

画面描绘了峨眉山洗象池的景色。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洗象池的清幽与宁静,以及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张大千构图常取截景,受石涛“截断者,无尘俗之景,山水树木,剪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观点的影响。在《峨眉洗象池》中,他选定一个独特视角,以偏概全,不求其全,山势一截,树木一片,楼宇一角。以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点概全,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他运用画中景物的前后掩映来传达空间感,远景高山耸立,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顺至中景;中景的洗象池相关建筑被绿树环绕掩映,显得端庄肃静;前景为葱郁的青松林立在来回蜿蜒的山路上。

张大千以小斧劈皴状画出山体形质,颇有北宋气度;又用长短披麻、解索、牛毛诸皴法收拾局部细节,其笔秀润,皴法繁密,似北苑、叔明重生。设色以大青绿为主,使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色彩艳雅,极富装饰性。近处松木、山间丛树、山石之上的草木苔点,令人想起清湘笔意。

这幅画融合了张大千观察自然与实际生活的感悟,一方面承继了古人山水画创作经验的心得,另一方面也融入了画家个人游历峨眉时的生活体验。画面以自然实景之山水为描绘主体,注重物理、物象的写实性传达,包括山石林木的质感、自然生态以及空间透视等表现,堪称其盛年山水的巅峰之作。

《峨眉洗象池》是张大千盛年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传统精英和生活灵秀于一炉,展现了张大千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中精湛的笔墨技巧、巧妙的构图布局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 阅读:41

人情在艺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