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吉田喜八郎中将,曾以华北方面军航空兵团司令部参谋、航空兵团第一飞行团飞行第98战队长、日本关东军第二飞行集团参谋长、中国派遣军第十三飞行师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领所部在南京缴械投降。

吉田喜八郎
吉田喜八郎(1896——1964)是日本东京人,1896年2月10日出生于北海道,曾就读于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和中央陆军幼年学校,1917年5月25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9期骑兵科,与有末精三、稻田正纯、唐川安夫、中井增太郎、李垠、河村参郎、佐藤贤了、中西贞喜、后藤光藏、千叶熊治、中野良次、寺田雅雄、土居明夫、谷荻那华雄等人同学,被分配至第一师团骑兵第1联队服役,同年12月25日晋升骑兵少尉,期间曾入读陆军骑兵学校并毕业。
1923年12月26日,吉田喜八郎又考入了陆军大学校第38期,与贺阳宫恒宪王、岩畔豪雄、山冈道武、高桥坦、秋永力、渡左近、武田寿、朝野寅四郎、石野芳男、田坂专一、鹈泽尚信、峰木十一郎、木村松治郎、专田盛寿、若松只一、后藤光藏等人同学,并于1926年12月7日以“优等”成绩毕业,进入该期“军刀组”,并被天皇御赐军刀,又回到第一师团骑兵第1联队担任中队长。

陆军大学校“军刀组”
1928年3月,吉田喜八郎被调到陆军省军务局任课员,期间被派到法国驻在,1931年8月1日晋升骑兵少佐,从1932年1月起,担任日本驻法国大使馆附武官辅佐官,回国后曾出任骑兵第3旅团骑兵第23联队附,此后又被调回陆军省军务局任课员,并于1934年2月8日出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编制班长,并于1936年8月1日晋升骑兵中佐。
1937年8月2日,吉田喜八郎被调任陆军航空本部部员,从此转入陆航领域发展,并由骑兵中佐改为航空兵中佐,1938年3月1日又晋升航空兵大佐,并于同日调到华北方面军,出任航空兵团司令部参谋,此时的航空兵团由“临时航空兵团”改称而来,辅佐时任航空兵团司令官为徳川好敏和参谋长寺本熊市。

日本陆航飞行员
日军大本营组织发动进攻武汉作战时,隶属于华北方面军的航空兵团和日军第二军等部队,被编入华中派遣军作战序列,并参加了进攻武汉作战,期间多次与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航空队”进行空中交战,陈怀民、狄曾益、吴鼎臣等中国空军飞行员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1938年12月13日,由江桥英次郎接替徳川好敏出任航空兵团司令官,寺本熊市继续担任参谋长,而吉田喜八郎也是继续辅佐之,自从日军占领武汉之后,又将武汉辟为日本陆、海军的重要军事基地,并将位于汉口的万国赛马场和华商赛马场改建为军用机场,可容纳各类型军机350余架。

日军机场飞机
从1938年12月26日至1939年1月15日,在航空兵团司令部的策划之下,由第1飞行团长寺仓正三指挥所辖的飞行第12战队、飞行第60战队和飞行第98战队,开始从汉口机场起飞,对陪都重庆实施了4次大轰炸,旨在摧毁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期望尽快结束侵华战争,第一飞行团对重庆的无差别大轰炸,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被日机轰炸的重庆
第1飞行团长寺仓正三对重庆大轰炸效果也无把握,及至1939年1月15日第4次大轰炸刚一结束,寺仓正三就向航空兵团司令部提出建议,应该暂停对重庆的大轰炸,改换轰炸目标,攻击气象条件较好的兰州地区。
之所以将轰炸目标锁定兰州,是因为兰州是当时苏联援华作战物资的集散地,无论是从空中还是陆上,兰州都是必经之路,由苏联外贝加尔和中亚地区飞至中国的大批志愿航空队,都必须经过兰州中转,在航检和加油之后再次起飞至中国内地,该地还有航空修理厂,方便修理苏式各种飞机,也有苏联志愿军事人员的接待机构和野战医院等。

日机轰炸西北概况图
1939年2月初,寺仓正三的第1飞行团从湖北汉口向山西运城转场,只是日军陆航的这次大迁移,很快就被中国空军侦察到,遂于2月5日出动苏式轻型轰炸机,对运城机场上的日机进行了轰炸,但停机坪上大多是伪装的木板飞机,虽然不少飞机“起火”,但日军的损失却并不大。
第1飞行团集结完毕后,为了熟悉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也为了掩盖其真实的轰炸意图,首先对洛阳、西安、宝鸡等地进行了轰炸,此后又分别于2月12日、2月20日、2月23日对兰州实施轰炸任务,遭到中国空军的拦截,双方在空中进行了激烈缠斗,由于日军缺少战斗机护航,因此执行轰炸的轻、重型轰炸机损失惨重,被当场击落了不少,而能够安全返航的日机,机身上也都是布满了弹孔,当航空兵团司令部意识到兰州地区有许多中国空军战斗机群时,遂停止了对兰州的大轰炸。

日机轰炸兰州
1939年3月9日,吉田喜八郎被调任航空兵团第一飞行团飞行第98战队长,此前对重庆和兰州的大轰炸,吉田喜八郎只是一个参与者,辅佐徳川好敏和江桥英次郎等人进行决策和指挥,并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此时出任飞行第98战队长,也只是进行战后休整,该战队机型均为轻、重型轰炸机。
1940年3月9日,吉田喜八郎被调到日本关东军,出任第二飞行集团参谋长,辅佐时任集团长仪峨彻二中将,司令部设在海拉尔,下辖第7飞行团、第9飞行团和第12飞行团,分别由宝藏久雄、下野一霍和东荣治担任上述飞行团长,其中第7飞行团驻屯在吉林白城子以西的平安镇,而第9飞行团和第12飞行团均驻屯在海拉尔。

日军地勤为飞机加油
1940年8月1日,寺内熊市接替仪峨彻二出任第二飞行集团长,吉田喜八郎继续担任参谋长,此时第二飞行集团下辖第2飞行团、第7飞行团、第8飞行团及飞行第28战队、第39飞行场大队等,隶属于日本关东军航空兵团管辖。
1941年10月15日,吉田喜八郎晋升陆军少将,同年11月25日被调回日本,出任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总务部长,负责该研发机构的总务事宜,其时担任所长的是安田武雄中将,从1942年9月1日起,吉田喜八郎又出任大本营航空通信保安长官。
1943年5月1日,寺本熊市接替安田武雄出任第一航空军司令官,吉田喜八郎也于同日接替田副登少将,出任第一航空军参谋长,该军是1942年4月13日编成的,司令部最初设在岐阜,后来搬迁至东京三宅板,承担日本本土的防空作战任务。

日本陆航飞行员
1944年3月28日,吉田喜八郎接替佐藤正一出任第十飞行师团代理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冈本修一大佐,该飞行师团下辖飞行第18战队、飞行第23战队、飞行第53战队和飞行第70战队,主要承担日本首都东京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
1945年3月1日,吉田喜八郎晋升陆军中将,被调到中国派遣军,出任2月在南京编成的第十三飞行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堂圜胜二中佐,该飞行师团最初将司令部设在了汉口,当年5月又被迁移至南京,承担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区的防空和作战任务,由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直辖。

日军飞机
第十三飞行师团下辖第1飞行团,第2飞行团、第8飞行团及独立飞行第54中队等。其中:第1飞行团下辖飞行第25战队、飞行第48战队和飞行第85战队;第2飞行团下辖飞行第6战队和飞行第9战队;第8飞行团下辖飞行第16战队、飞行第44战队、飞行第82战队和飞行第90战队。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时,日本天皇裕仁发布了《终战诏书》,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总司令部人员,集体聆听了来自东京的广播,尽管冈村宁次不愿意放下武器投降,但又不能违背天皇的命令,遂于8月16日发布命令,要求中国派遣军所属部队,停止一切作战行动并等候投降,吉田喜八郎的飞行第十三师团,是于8月17日11时收到的投降命令。

日军飞行员
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方受降代表何应钦、顾祝同、陈绍宽、萧毅肃、张廷孟等5人,下方投降席是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小林浅三郎、今井武夫、福田良三、谏山春树、小笠源清、三泽吕雄等7人,吉田喜八郎并没有出现在受降席上。
接收南京地区日军投降的中国军队,是廖耀湘率领的新编第六军,该军当时下辖第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率先从湖南芷江被空运至南京地区,并担任南京的卫戍部队,廖耀湘还担任了南京卫戍司令官。

新编第六军进驻南京
吉田喜八郎的第十三飞行师团,应该是向中国空军部队投降并缴械的,但究竟是被哪支部队受降并进行接收的?我尚未查找到相关史料,原本的历史真相应该被历史爱好者和军事爱好者重视并挖掘出来。
投降后的吉田喜八郎,于1946年6月被复员,死于1964年6月30日,曾获得功四级金鵄勋章和勋二等瑞宝章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