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的关税战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然而另一边的俄乌战场也没有闲着。
本月12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军“北方”部队集群的统计数据,根据披露的数据表明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战场损失了5500件西方援助的军事装备,总价值高达78亿美元。
显然此次失利,给予了乌方沉重的打击,就连英国军事分析家亚历山大·墨丘利斯公开表示,俄罗斯已在消耗战中占据绝对优势,乌克兰的战场颓势已不可逆转。
那么这次,乌克兰真的挺不住了吗?

根据俄方公布的数据,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战场的损失触目惊心。
超过1000辆坦克和步兵战车、1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大量装甲运兵车、军用汽车等装备,总计5500件,全部为西方国家援助的先进武器。
以公开信息估算,一辆西方主战坦克价格约为400至450万美元,一门自行火炮约300至500万美元,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分别为50万至90万美元不等。

这批装备的总价值保守估计达到78亿美元,相当于西方对乌军事援助总额的30%至45%化为乌有。
装备损失之外,乌军在库尔斯克的人员伤亡同样惨重。
据俄方统计,乌军在该方向的伤亡总数高达7万余人,相当于15个旅的兵力彻底丧失。

自今年3月以来,俄军在库尔斯克发起大规模攻势,成功解放苏贾市及其周边地区,并稳步推进至乌克兰苏梅州境内。
乌克兰方面则试图通过增兵和构筑防御工事,遏制俄军的攻,然而事实证明,乌军的抵抗和反击行动不仅未能扭转局势,反而导致装备与人员的不可挽回损失。
库尔斯克战役以俄军的全面胜利告一段落,而乌军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份战报的公布,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乌克兰的战略信心上,西方援助的装备本是乌军对抗俄军的重要依仗,如今却在高强度的消耗战中迅速折损。
乌克兰的工业体系在战火中几近瘫痪,本国武器生产能力微乎其微,战场的持续消耗使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装备越打越少,战力越发捉襟见肘。
俄军的压倒性优势俄乌冲突的本质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而库尔斯克战事的结局进一步凸显了双方在资源与耐力上的巨大差距。

俄军依托其庞大的军工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持续作战能力,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的数据,俄军每天可向乌军阵地发射约2.8万枚炮弹,年产量可能超过1400万枚。
这种火力强度远非乌军所能匹敌,相比之下乌军每天最多只能使用数千枚炮弹,且完全依赖西方国家的补给。
乌克兰自身的炮弹生产能力几乎为零,一旦外部援助中断,前线火力将迅速枯竭。

英国军事分析家亚历山大·墨丘利斯在其节目中直言,俄罗斯已在消耗战中取得胜利。
他指出,俄军不仅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其兵员储备和后勤体系也远超乌克兰,俄军通过高效的动员机制和本土军工生产,得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前线资源。
而乌克兰则面临着装备短缺、兵员不足的双重困境,墨丘利斯警告,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耗尽,乌军的战斗力将出现断崖式下滑,恐难以支撑高强度的对抗。

与此同时乌克兰内部的困境也在加剧,战事导致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民众人心惶惶。
据俄媒报道乌军甚至开始强征18岁的新兵,一个排的士兵几乎全是刚成年的年轻人。
这种做法不仅反映了兵员短缺的窘境,也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社会的凝聚力,战场上的失利与国内的焦虑相互交织,使乌克兰政府面临空前的压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近期提出的“新矿产协议”对乌克兰主权构成了新的威胁,该协议要求乌克兰将资源管理权交给美国,收益优先流向美方,且乌方需承担差额补偿义务。
协议不仅没有时间限制,还要求乌克兰偿还此前的援助款项,并以每年4%的利率递增,这份协议被批评为“卖国条约”,引发了乌克兰国内的强烈争议。
然而面对战场的颓势和西方援助的减少,乌克兰几乎没有拒绝的余地,接受协议可能导致政治危机,拒绝则可能彻底失去美国的支持,泽连斯基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除此之外美国总统特朗普曾高调宣称能“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但其上台后并未带来实质性的突破。
相反美乌之间的新矿产协议谈判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11月,英德等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超过210亿欧元的军援。
但这笔援助能否及时到位,能否弥补乌军的装备缺口,仍是未知数,可以预见的是,俄乌冲突短期内难以平息,反而可能因外部干预和双方强硬立场而进入新的对抗阶段。

然而持续的消耗战正在无情地侵蚀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和平的希望显得愈发渺茫。
参考资料:俄国防部:乌军过去一昼夜在特别军事行动区损失1375名军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英军事专家:俄罗斯已在消耗战中战胜乌克兰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损失西方提供的装备5500件,价值78亿美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