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现在真是用自己的行动,将美国玩成了一个笑话。
一上台就在关税上大做文章,不仅搞全球对等关税,还朝令夕改,一通操作给美国经济搞崩就开始四处找台阶下。
先是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暗示中国和他致电,之后美国海关又悄悄免除了对计算机、智能手机、晶体管、集成电路、半导体和微电子组件等商品的对等关税。
就连美国财长都强调:美国仍希望与中国达成一项“重大的贸易协议”,没人希望这些关税持续下去。然而中国就是不给美国台阶下,美国又能如何?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来是想给中国来个下马威,结果却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刚上台没多久,他就雄心勃勃地宣布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还扬言要保护美国汽车产业。
可没过几天,美国金融市场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股债汇“三杀”,资金像潮水一样外流,投资者吓得魂不附体。

特朗普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改口:关税政策先暂停90天。
紧接着美国海关又悄悄更新了关税指南,把计算机、智能手机、芯片等商品排除在关税清单外,连汽车关税也开始“短期豁免”。
这简直就是朝令夕改,尤其是那份关税指南,改得悄无声息,连美国媒体都没第一时间发现,倒是中国外贸圈先嗅到了风声。

彭博社和《金融时报》事后分析,特朗普这是“怂了”,因为美国科技巨头像苹果、英伟达,根本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白宫高级顾问斯蒂芬·米勒还嘴硬,说这些商品只是按之前的20%关税走,可这遮羞布也太薄了。
莱维特更是不甘示弱,坚称特朗普的“美国制造”目标没变,还吹嘘苹果、英伟达给美国投了几万亿美元。

结果呢?特朗普本人对这事保持沉默,连他最爱的“真相社交”平台上都没吭声。这低调劲儿,跟当初宣布“解放日”时的大张旗鼓比,简直判若两人。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不仅让美国企业晕头转向,连他最铁杆的“MAGA”粉丝都看不下去了。
小企业主们纷纷质问,大公司都豁免了,他们怎么办?汽车工人也急了,毕竟这是特朗普的票仓之一。

可特朗普哪管得了这么多,为了稳住金融市场,他只能先给科技巨头开绿灯,至于其他行业,只能自求多福了,这副“顾头不顾尾”的模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世界市场谁也离不开谁但即便如此特朗普也依旧嘴硬,最近白宫发言人莱维特表示:“中国需要赚美国的钱!”
这话说得好像全世界的钱袋子都攥在美国手里似的,可惜现实狠狠打了特朗普的脸。

过去半个月,白宫电话铃声没响过一次,中方压根没搭理特朗普的“等电话”宣言,反而一轮轮反制措施甩过来,精准得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
特朗普急了,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坐不住,表示美国还想跟中国签个“重大贸易协议”。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还试图用“房地产商思维”来搞贸易战,以为自己是最大的甲方,就能对乙方呼来喝去。

可惜贸易战不是盖房子,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远超他的想象。中国控制着必需品行业30%以上的产能,电子产品、半导体、芯片,哪样离得了中国?
美国消费者也离不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特朗普口口声声说“中国需要美国”,但反过来,美国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反制关税的底气反观中国,面对特朗普的咋呼,展现出的是一派从容与自信。白宫急着要高层谈判,中国却不为所动,坚持低层级谈判先行,慢慢磨,磨得美国心急火燎。

中方的逻辑很清晰:最高层可以谈,但得等基层谈妥了再一锤定音,这规矩,特朗普1.0时期就领教过,拜登政府也没能打破。
如今特朗普2.0卷土重来,还想直接跳到“终局谈判”,中国偏不给他这个面子。
中国为何这么硬气?
答案藏在数据里,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超出了市场预期。

这说明中国经济不仅稳得住,还很有韧性,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控制着超过30%的必需品产能。
美国想“脱钩”?门都没有!
从芯片到消费品,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远超想象,特朗普想用关税吓唬中国,结果反被中国的精准反制打得措手不及。

中方不急着谈,因为时间站在中国这边——美国经济扛不了多久,特朗普自己心里也清楚。
参考资料: 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GDP同比增长5.4% 中国青年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访问阿根廷期间恶意污蔑抹黑中国同其他国家开展正常合作 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发言人回应 财联社
美国财长谈“对华关税”:希望达成协议,没人希望关税保持下去 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