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女孩换卫生巾遭“开黄腔”,这种歪风邪气得治!

评论员廖保平 2025-04-25 08:31:48

近日,一条“演示没有双手的女孩如何更换卫生巾”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视频发布者许方燕是一名无手女孩,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设计者了解到残疾人士的需求,也让更多残疾群体开始被社会所看到和重视。

面对互联网的复杂多样,许方燕也会听到不好的声音。“开黄腔啊,质疑你的穿着、打扮,说你吓到小朋友等,总是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的。我觉得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所以也不必去跟恶意的网友争论什么,因为你说什么都是无效的,何必要去浪费时间。”

视频发布者许方燕是一位因意外失去双手的女孩,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让社会更了解残障人士的生活需求,推动无障碍设计的进步。然而,令人愤慨的是,部分网友不仅未能理解她的善意,反而借此“开黄腔”,甚至质疑她的穿着打扮,言语间充满恶意与低俗。这种扭曲的言论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伤害,更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

许方燕的初衷很简单——让更多人看到残障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并呼吁社会关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然而,一些网友却将她的视频视为“猎奇”甚至“调侃”的对象,用下流的语言消解她的努力。这种行为的背后,是部分人缺乏基本同理心的表现,更是网络环境中长期存在的低俗风气的体现。

那些轻佻的"黄腔"绝非简单的口舌之快。在心理学层面,这是典型的物化思维作祟——把残障女性的生理需求异化为性幻想素材,将生命尊严降格为猎奇谈资。

社会学视角下,这种集体无意识折射出残障群体在社会认知中的错位:他们的生存智慧总被异化为奇观,他们的生命叙事常被消解为娱乐。当许方燕用脚绣花、切菜、骑马夺冠时,某些人却只盯着卫生巾,这种选择性凝视恰恰印证了社会认知的畸形。

事实上,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本就不易,他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许方燕不仅没有因身体缺陷而放弃生活,反而用脚写字、绣花、做饭,甚至获得马术比赛冠军,她的坚韧值得敬佩。然而,某些人却以猥琐的眼光审视她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侮辱,更是对所有努力生活的残障人士的伤害。

《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侮辱、歧视和侵害残疾人。那些在网络上肆意“开黄腔”、恶意调侃的人,不仅违背道德,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对这类言论及时清理,并对屡教不改者采取封禁等措施,绝不能纵容这种歪风邪气蔓延。

此外,社会公众也应提高对残障群体的理解和尊重。真正的包容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平等地看待他们的需求,并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许方燕的视频本应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契机,而非某些人宣泄恶意的工具。

面对网络暴力,许方燕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坚强,她表示这些言论“对自己没有影响”。然而,她的豁达不代表恶言恶语可以被容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对低俗、恶意的言论坚决说不。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像许方燕一样的人敢于发声,让社会真正听到残障群体的需求。

网络空间不该成为恶俗言论的温床,更不该让勇敢者的善意被曲解。对于那些躲在屏幕后肆意伤害他人的人,法律和道德都应给予严厉回击。唯有如此,才能让尊重与理解成为社会共识,让善意不再被辜负。

0 阅读:0

评论员廖保平

简介:20年评论写作经历,资深评论人廖保平的个人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