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保俶塔:西湖畔的“美人”与她的传奇身世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5-03-08 02:49:24

在杭州西湖的北岸宝石山上,一座纤细秀丽的古塔静静矗立,与南岸的雷峰塔遥相呼应。千百年来,这座“保俶如美人”的塔楼,不仅承载着西湖的山水诗意,更藏着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传奇。

一、千年古塔的诞生:从吴越国到北宋

保俶塔的起源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据记载,后周时期(948年-960年),吴越国大臣吴延爽为供奉唐代高僧东阳善导的舍利,主持修建了一座九层佛塔,初名“应天塔”。然而,这座塔的命运与吴延爽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北宋建立后,他因谋叛罪被流放,塔也随之逐渐损毁。

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一位双目患疾的僧人永保发愿重修佛塔,历经十年募化,终使宝塔焕然一新。因其德行被尊称为“师叔”,百姓感念其功德,改称塔为“保叔塔”。

二、塔名之谜:帝王、僧人与民间传说

保俶塔的得名历来众说纷纭,衍生出三大经典版本:

帝王传说:吴越末代国王钱弘俶因“纳土归宋”被召至汴京,百姓为祈其平安归来建塔,故称“保俶塔”。这一说法虽无正史佐证,却因钱王深受爱戴而广为流传。僧人功德:北宋永保和尚重修佛塔,民间尊称“保叔”,塔名由此而来。避讳与讹传:五代时期避帝王名讳,“保俶”实为“保叔”的谐音演变,而“宝石塔”则因山得名。三、屡毁屡建:千年风雨中的重生

保俶塔历经宋、元、明、清多次损毁与重建:

南宋绍兴末年(约1162年),塔身倒塌,由僧人洪济主持重修。明代万历年间(1579年),塔被改建为七层楼阁式,可登高远眺西湖盛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塔身严重倾斜,杭州市长赵志游主持重修,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张啸林慷慨出资,终保古塔屹立至今。四、西湖“美人”的文化密码

保俶塔不仅是建筑杰作,更承载着多重文化意义:

风水地标:与雷峰塔形成“南北对峙,一湖映双塔”的格局,暗合西湖山水的阴阳平衡。佛教象征:塔身八角形制、铁铸塔刹等细节,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江南建筑艺术的融合。城市记忆:从宋代李嵩《西湖图》到现代摄影作品,保俶塔始终是杭州的文化符号。结语: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如今的保俶塔,虽已褪去宗教功能,却依然是杭州人心中的精神图腾。每当夕阳西下,塔影倒映湖面,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沧桑与坚守。这座“美人塔”的故事,既是吴越文化的缩影,也是西湖山水诗意的永恒注脚。

小贴士:登宝石山远眺保俶塔,可感受“宝石流霞”的绝美意境,新西湖十景之一不容错过!

0 阅读:1

木火土金水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