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在大多数人眼里,高明的领导者绝非常人,他们往往具备强大的战略定力,能够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一心一意地推进自己既定战略。那么为什么战略定力,对于领导者成就大功如此重要呢?如果你领悟不透下面三层意思,那么显然是很难久居高位的。

一、定向积累各种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资源的有力支撑,即便技艺精湛的工匠,也无法 “凭空盖楼”。因此保持战略定力的首要作用,便是实现各种资源的定向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无论效率多高、计策多妙,战略的落实都需要时间。以大家熟知的勾践复兴越国为例,他制定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长远战略。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勾践卧薪尝胆,致力于人口繁衍、经济发展与军事训练,通过长期的资源积累,为越国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要转化为显著优势,必须进行定向积累。三心二意、浅尝辄止,难以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高手。在现代的商业领域,许多企业盲目跟风热门行业,频繁转换业务方向,最终因资源分散而一事无成。相反,那些专注于核心业务,持续投入研发与市场拓展的企业,往往能在特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成为行业翘楚。
此外,战略布局的完成也需要时间。一项战略从规划到实施,再到取得预期效果,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领导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按部就班地推进各项工作,才能确保整个布局“一环扣一环”的完成好。
二、等待最佳出手时机
《孙子兵法》云:“不动如山,动若雷霆。” 高明的领导者和谋略家保持战略定力,其用意在于确保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一招制敌”。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呢?
1.当对手内讧或犯下战略性错误时,便是主动出击的好机会。勾践和范蠡趁着夫差北征晋国,后方空虚,果断出击,一举击败吴国。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当竞争对手内部出现矛盾,管理混乱或决策失误时,企业可以抓住时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竞争力。

2.外界形势走向明朗之后,也是出手的合适时机。在局势不明朗时,贸然行动可能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领导者需要耐心观察,等待形势逐渐清晰,再做出决策。例如,在新兴技术领域(如AI技术),当生成式AI(如聊天机器人等)技术发展趋势成为主流时,各大互联网企业才会躬身入局,投入重金去抢占市场先机。
3.对主要对手形成压倒性优势后,出击则更有把握取得胜利。在职场竞争中,领导者要通过持续的资源积累和战略布局,提升自身实力,缩小与对手的差距,直至形成压倒性优势。此时出手,便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不让潜在对手窥探虚实
古人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领导者身处高位,掌控大量资源,自然成为他人觊觎的对象。多数对手因畏惧其强大的实力,不敢在明处与之正面交锋,而是等待对方方寸大乱时发动偷袭。因此,高明的领导者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给人一种 “一切尽在掌握” 的印象,从而有效掩盖自身的脆弱之处,让潜在对手难以窥探到真实情况。
在职场斗争中,许多领导者通过保持冷静和沉稳,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实力,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在商业谈判中,谈判者也常常通过保持镇定,不透露关键信息,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总而言之,战略定力对于高明的领导者而言,犹如定海神针。它帮助领导者定向积累资源,等待最佳出手时机,同时隐藏自身虚实。只有领悟这三层深意,领导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长期稳居高位,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