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豪气女房东:身价1050亿,每月收租2亿,给女儿500亿

棠棣说社会 2025-04-28 10:42:48

前不久,龙湖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亮眼的成绩在国内房企纷纷陷入困局的当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4.7亿元,实现毛利额204.1亿元,毛利率高达16%。

回想2021年,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彻底落幕,“三道红线”令业界精英瑟瑟发抖。

一家家地产公司相继爆雷,许家印光鲜不再,首富变“首负”落得个身败名裂。

但偏居一隅的龙湖集团却成为一枝独秀,收支平衡不触红线,始终平稳运营。

一直以来,龙湖掌门人吴亚军从不抢风头、不争“地王”,也不签名、不上镜、不接受采访,在业界被称为“低调女王”。

龙湖集团在她的管理下一举成为地产界的佼佼者。

可谁能想到,在她58岁离任之际,龙湖集团却遭遇做空,命悬一线。

在卸任龙湖董事会主席前,吴亚军已经被身体问题困扰了很久。

先是眼睛出现不适,接着心悸的情况也不断袭来。她因为赶赴国外治疗而延误了返程,引起业界各种猜测。

紧接着各种传闻满天飞,直指龙湖集团存在债务危机。

“三道红线”之下,地产股被集体唱衰,一场逼空大戏正在悄悄酝酿。

2022年8月10日,股市开盘即狂泻,港股内房股全线暴跌,龙湖地产跌幅16.4%,市值瞬间蒸发246亿,股市里充斥着悲观情绪。

巧合的是,瑞银集团在这一天发布评级报告,将龙湖地产“买入”下调为“中性”,这对于地产市场的低迷行情无异于雪上加霜。

空穴来风的谣言,就能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如果发生抛压踩踏,击穿股价的极端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吴亚军发现,每天针对龙湖集团的做空比例超过20%,最高的时候能达到疯狂的41.37%。

这种行情下,一旦谣言持续发酵,以龙湖为代表的蓝筹股如果支撑不住,国内地产股将万劫不复。

眼见着龙湖集团岌岌可危,吴亚军没有坐以待毙,她召开电话会议与投资者沟通,发布公告展示龙湖资金架构,维持市场信心。

紧接着,她又联合公司主要股东将55.6亿元现金分红改为增持股份,力证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还联络相关机构,协同上海票据交易所发文力挺龙湖集团。

几天后,龙湖集团最终稳住了股价,由狂跌转而逆势收红,一路上涨超17%。

事后经查证,某些机构见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居然操刀做空龙湖集团,只要毁掉它,收割其他地产股则不费吹灰之力。

吴亚军带领龙湖集团扛住了风险,重获投资者信赖。两个月后功成身退,以1050亿身家傲居中国女富豪榜首。

作为女性,她白手起家,却高歌猛进成为业界翘楚。即便什么也不做,每年收租就可以拥有2亿。

可难以想象的是,吴亚军闯入房地产行业,竟纯属偶然。

吴亚军是地道的川妹子。

196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父亲是供销社的职工,母亲则是一位裁缝。

从小品学兼优的她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学习鱼雷动力工程,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做出一番成就。

毕业后,吴亚军被分配到家乡的仪表厂当了技术员。在那里她没有放弃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哪怕外国客商来洽谈业务,她也主动请缨,充当团队的翻译和接待。

1988年,吴亚军感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迎着改革的春风,她毅然辞职来到《中国市容报》成为一名记者。

正是这次调整,让她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房地产业界精英,也因此洞察到了土地政策的变革。

一段小插曲,让吴亚军走入了新兴的地产界。

90年代初,吴亚军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可令她闹心的是,买房的经历却苦不堪言。

不但交房延期,好不容易入住后又发现,天然气不通,采光又差,电梯常常出故障。

满心的怨气让她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如果有一天能给自己造房子,一定造一套最舒服的。

1994年,国家颁布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吴亚军由一名记者变身创业者,成立公司专做装修和建材生意。

第二年,她与丈夫成立了重庆中建科置业,机缘之下吴亚军正式进军房地产。

重庆龙湖南苑,是她的第一个大项目。虽然没有任何经验,但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在房屋、配套服务以及景观设计上一炮而红,成为重庆市的标杆,中建科正式更名龙湖地产。

吴亚军也因此得到了和王石直接交流的机会。

这次见面让她对房地产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临行前她说:“我要做最好的项目,成为最好的公司。”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也留给敢于创新的人。

1999年,吴亚军操刀的第二个项目龙湖西苑开盘即爆卖,2000套房源一年内全部脱销。

从房屋规划到景观设计再到物业管理,吴亚军事无巨细都要求做到完美。

“豪宅教父”宋卫平曾花60万机票,和公司成员组团找吴亚军“取经”。

万科高管林少洲在参观了龙湖集团的管理与服务机制后感叹:“龙湖这个企业,太可怕。”

吴亚军在重庆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国内很多一、二线城市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但吴亚军却拒绝开疆拓土,而是静下心来四处考察学习,开阔眼界。

直到2005年,龙湖集团先后推出两个全新的顶级别墅项目。以20亿销售额一骑绝尘,这时的吴亚军才决定迈出向全国扩张的步伐。

龙湖集团始终秉持着谨慎的原则,不上杠杆、不背巨债、杜绝高周转运作。

2009年龙湖集团赴港上市,面对资本方用4亿美元贷款与之对赌的要求,吴亚军最终放弃在协议上签字。

只有小步慢跑,才能有未来。

潜心经营的吴亚军在龙湖集团上市后的第二年,就以39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女首富。

与此同时,她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将眼光落向了北京城。

龙湖集团承接的第一个北京项目是龙湖雁澜山。吴亚军亲自盯在现场,对样板区的所有设计都严格要求,甚至把景观拆掉重建都是常事。

在规划水景时,因为考虑到安全和观赏性,她和设计师不断修改方案,最后采用阶梯式观景步台,让视觉效果和安全保障并举,得到了购房者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正因为如此极致的要求,才成就了龙湖集团大踏步进击头部房企的行列。

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间,吴亚军蝉联中国女富豪榜首。

但也在这时,她与丈夫蔡奎渐行渐远。离婚时,蔡奎分走了大约200亿港币,既没有互怼,也没有骂战。

这得益于多年前吴亚军就主张由信托基金管理个人财产,他们的分崩离析,对龙湖集团的股权没有造成稀释,平稳过渡令业界震惊。

此后楼市调控渐渐收紧,吴亚军果断决定将商业地产作为龙湖集团转型的目标。

她认为抢着去买市区的紧俏地块,除了成为“地王”之外,以龙湖的体量,很快就会崩掉。

吴亚军从不轻易冒险去做自己掌控不了的事,而是通过拿下廉价的郊区地块开发商业地产,所幸的是此举帮龙湖集团渡过了难关。

她开发的天街商业广场系列项目,也成了龙湖集团亮眼的战绩。

2021年,随着三道红线政策落地,曾经的各路精英巨头接连爆雷,地产界哀嚎一片。

而龙湖集团则稳如泰山,其较低的融资成本框架,即使出现政策调整也始终处于安全地带。

吴亚军的远见卓识,再次帮龙湖集团化险为夷。

2022年,在遭遇“做空”时,心力交瘁的她力挽狂澜,但也萌生了退意。

作为龙湖地产的缔造者,吴亚军曾在公司同事的眼里是打不倒、击不垮的铁娘子,却不得不离开。

“再干下去,只怕见不到孩子事业有成的那一天了。”朋友的话让她瞬间破防。

好在多年前她就开始培养青年管理层,始终杜绝家族企业在公司里生根。龙湖集团在上市之初,吴亚军的丈夫就被她要求辞去了副董事长的职务。即便自己的女儿,都从未在公司有过任何职务。

吴亚军退居幕后,一个时代悄然完结。

当高杠杆扩张成为行业通病,吴亚军以“不赌周期、不做地王”的清醒,为龙湖集团铺就稳健的未来;当千亿房企接连暴雷,她凭借克制与自律成就地产“常青树”的商业范本。

也许,这才是中国房企真正需要的“软实力”。

-END-

参考资料:

1、创业新观察:《最豪气女房东:身价1050亿,每月收租2亿,给女儿500亿》

2、华尔街见闻:《咬上优质民营房企,空头崩了牙》

3、新浪财经:《龙湖遭遇破产谣言和机构做空,吴亚军回应:我的心情还可以》

4、南风窗:《中国女首富,再见》

作者:红菱

编辑:歌

0 阅读:34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