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铁血长津湖》系列的第42个故事!
无需质疑,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9兵团,虽然在战术上与美第10军打成了平手,但在战略上却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作为长津湖战役敌我双方的最高指挥官,宋时轮面对的是十分严重的伤亡,麦克阿瑟面对的是历史从没有过的长达400多公里的败退。但因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天壤之别的命运。
1950年10月24日,抗美援朝一次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宋时轮奉命进京面见毛主席。
毛主席交待宋时轮说: 为什么劳师远征,把你9兵团自华东地区调入朝鲜,而不是就近调动部队?这一点不用多说你是清楚的。军委要用指挥员之强,要用部队之长。
毛主席也朝宋时轮布置了9兵团的作战任务:
长津湖地区位于西线志愿军侧后,要在这里划上一条线,绝不能让联合国军跨过这条线;战役要立足于9兵兵团独立作战,战役部署和指挥由你全权承担,我们不遥控指挥;敌人的主力是美陆战1师,战役作战目标是让敌人从哪里来再从哪里退回去,之后稳定东线的战局。
此时,志愿军42军主力124师尚在急奔黄草岭的路上,毛泽东主席高屋建瓴的长津湖战役部署可见一斑。
二次战役的东线仍是一场阻击战,而且阻击的是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陆战1师。毛主席之所以钦点宋时轮,因为这个号称“光头团,酒兵团”的9兵团,不仅善于穿插、阻击,而且攻城拔寨也十分锋利。

建国初期的毛主席
回到兵团驻地山东曲阜后,宋时轮指挥数次奉命变更作战序列后的部队紧急入朝,顶风冒雪赶到了长津湖地区集结地。
11月27日夜里,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而攻击的第一个夜里,仅一线的20军、27军减员就达到了一万多人。
战斗到11月2日凌晨,27军80师、81师消灭了长津湖东岸的美7师北极熊团,20军60师消灭了德赖斯代尔特遣队,20军89师在社仓里击溃了美3师的一个营。
而攻击柳潭里的27军79师,攻击死鹰岭的20军59师,攻击下碣隅里的20军58师,不但失利还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伤亡。
这时,长津湖西岸的美陆战1师,早于12月1日拂晓已经开始了突围。
12月2日夜里,宋时轮急令总预备队26军南下,接替58师继续围攻陆战1师师部所在的下碣隅里。
可等12月6日夜里,26军76师、77师、88师发起攻击时,下碣隅里的美军已经大部撤离。
负责断后的美陆战1师5团2营,以十倍于志愿军的火力,不仅迟滞了了26军前仆后继地的攻击,而且于12月7日夜里成功地撤进了古土里。
此时,能够继续阻击美陆战1师突围的只有正面的20军58师和60师。
战斗到12月10日夜里,美陆战1师第三次修复了被炸断的水门桥,一万四千多名美军又开始了朝真兴里突围。
而此时的20军58师和60师,仅剩下的200多人的战斗力,由60师参谋长蔡群帆统一指挥,继续沿公路一线誓死阻击美军。
第二天的12月11日下午,从柳潭里撤退了整整十一个昼夜的陆战1师,彻底逃出了9兵团的层层阻击,自真兴里分乘火车和汽车逃往了兴南港。

当天夜里,宋时轮以个人的名义,写下一份发往志司和中央军委的9兵团东线作战检讨书。
“这次作战打得很不好,不仅未能全歼美陆1师及第7师,反遭巨大减员,严重缩小了战斗力。”
这是宋时轮检讨书的第一段话,其开门见山,入木三分,在中外战争史上十分罕见。
宋时轮检讨自己,由于仓促进入战斗,准备不充分,对地形、道路侦察不清楚,特别是敌情不明,以致盲目性的吃亏太大。
宋时轮也检讨自己,26军南调时间过迟,导致战役预备队使用不及时;部队较注意政治动员教育是完全正确的,因此才能熬过这极端困难情况,尚不十分馁气,但因缺乏必要的经验与应用军事教育,造成了几次攻击未能凑效的恶果。
宋时轮最后检讨说,而一切,应有自己负主要责任。
吩咐秘书将检讨书发出之后,宋时轮接下来便是漫长地等待。因为自己的检讨能否过关,宋时轮心里也没有底。
四天后的12月15日拂晓,美陆战1师剩余的部队乘军舰离开了兴南港,开始撤往了400多公里之外的釜山港。
此时的华盛顿,得知号称“美利坚之剑”的陆战1师终于安全了,杜鲁门这才走上了美国外交委员会的讲台,朝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发表起了演说:
“我们在朝鲜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国家必须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我正在考虑,发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
顿时,台下的议员们一片哗然。
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众议员惠里,起身问杜鲁门:“总统先生,假如你想要得到更大的权力,干吗不直接找国会去要呢?”
杜鲁门巧妙而又有力地回敬道:“我想,每个人都知道,我对获取更大的权力没有兴趣。问题是我们在朝鲜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国家必须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
国会演讲结束后,杜鲁门接着又发表了广播讲话:
朝鲜半岛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我的感觉就像月亮、星星和所有星球都要坠落到我的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我曾说过,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美国将继续支持——如有必要甚至用武力来捍卫联合国的准则——自由和正义的准则。在这种时刻,没有一个国家比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是自由世界的领袖。因此我宣布,自16日国家将实施紧急状态法。
这个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新闻,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
因为美国一旦进入紧急状态,杜鲁门便获得了一个特权——加快武装部队和军备扩建,首当其冲的美第31和第47国民警卫队将立即转为正式服役部队。

毛主席与潘尼迦
而面对杜鲁门广播讲话的公开威胁,当时与中国十分友好的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判断,“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一定会做出激烈的反应。
可潘尼迦大使发现,“中国政府像是没有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没有对杜鲁门制造恐慌的行动表示出任何公开的注意。”
望着大使官邸窗外的夜色,潘尼迦意味深长地说:“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不会在乎美国飞机架数、炸弹重量和兵力的增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多少工业可摧毁,同样,他们也知道美国花上一百多年去制造炸弹,也无法摧毁中国人钢铁般的意志。”
潘尼迦大使的夫人葛莉关掉了收音机,说:“中国的这种无动于衷,实际比公开的激烈反应更令美国人头疼。”
潘尼迦十分肯定地说:“杜鲁门的国家紧急状态法,吓不倒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
当天夜里,彭德怀也看到了杜鲁门广播讲话的文字稿。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主席在红军时期写下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而此时的彭德怀的作战对象虽然换成了美军,但横刀立马的气势却有增无减。
彭德怀丢下杜鲁门的广播讲话,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一次战役时,麦克阿瑟叫嚷感恩节结束战争。二次战役时,麦克阿瑟又叫嚷让士兵回家过圣诞节。牛皮都吹上天了,结果怎么样?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他都失败了。现在又轮到杜鲁门出来恐吓我们了,好嘛,敌人越疯狂越好!”
这时,机要参谋送来了宋时轮的检讨书。

彭德怀(左一)
彭德怀仔细看后,却亲笔起草了给9兵团的嘉奖电:
“九兵团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敌苦战一个月有余,终于熬过了困难,打败了美陆战1师和第7师,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彭德怀素以严厉著称全军,一次战役中因38军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不由分说将军长梁兴初批得体无完肤,还当众说出了“我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狠话来。
而早在11月28日,彭德怀曾电报提醒宋时轮,“如作围歼陆一师之5、7团时之企图,26军主力应向南靠拢”,可因为主观轻敌和客观后勤运输困难,宋时轮迟迟没有执行。
可是彭老总不但没有批评,还发来了对9兵团的嘉奖电报,这让宋时轮越发觉得惭愧。
两天后的12月17日,宋时轮又等来了毛主席致志司并9兵团的电报:
“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看到此处,宋时轮将手中的电报一扬,朝副司令员陶勇等人说:“毛主席来电报了!”
接过电报的陶勇,以及闻声凑过来的参谋长覃健和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看到,一向暴烈如钢的宋时轮,眼眶里盈满了泪珠。
突然,宋时轮自言自语道:“可是,我怎么向陈老总(陈毅)交待啊!”
宋时轮的顶头上司一个是直接指挥自己的彭德怀,另一位是9兵团所在的第3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
于是,宋时轮又让秘书起草了一封电报,将长津湖战役的大体经过和经验教训,告知了还在上海的陈老总。
而宋时轮的态度越是诚恳,越是检查自己的过失,越引起了上到中央军委和志司的一致认可。

宋时轮(左一)
12月25日,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主力——陆战1师撤进了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
第二天的一早,美联社、合众社抢先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哀叹“这是美国建军史上最漫长的撤退,最丢脸的失败,最黑暗的年月。”
与此同时,美国参众两院也纷纷指责麦克阿瑟“这位五星上将无用”,骂他是“蠢猪式的司令官”,一副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还不解恨的样子。
这一天下午,杜鲁门总统也不得不召集紧急会议,研究这场灾难性的失败将给美国带来的后果。
而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仍然狂妄地发表声明说:
“如果联合国改变其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基地,那么,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
美国的新闻电台迅速做出反应,说:“麦克阿瑟这分明在为自己的失败而转移目标,靠说大话而寻求自我安慰和安慰民众,这将把美国拖向更加黑暗的深渊。”
一名电台的时政观察员,也好不客气地发表了长篇评论说:
“美国应回头瞥一眼才结束五年的太平洋战争,在那次关系到世界和平命运的战争中,同样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指挥部队从南太平洋一直打到日本,最终以胜利者的身分登上了所谓日本帝国的土地,那个威风与霸气,代表了人们信服与佩服的伟大的美利坚!而这次的清长(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却指挥了美军成历以来第一次最为漫长的撤退,这让伟大的美利坚脸面扫地。”
麦克阿瑟的狂妄以及“恬不知耻”的态度,立即引起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五位十分重要的人物——马歇尔、布莱德雷、柯林斯、谢尔曼和范登堡的厌恶,于是集体建议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的职务。
尽管这是一个高度机密,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麦克阿瑟
1950年4月11日,发现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消息已经泄露,美国国务院紧急决定当天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杜鲁门总统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与声明。
而此时的麦克阿瑟,正在东京大使馆的官邸里宴请自己的客人。
消息灵通的一名美国驻东京记者,立即电话告知了曾多次帮助自己的麦克阿瑟的副官波克:“注意收听15时(华盛顿时间1时)的新闻广播,我私下认为,将有麦克阿瑟将军被解职的消息。”
波克虽然大吃一惊,但因为是记者朋友自己的猜测,所以没有马上告知麦克阿瑟的夫人珍妮。
波克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办公室里,独自接连吸了两支烟后,终于听到了《总统命令——致东京麦克阿瑟将军》的广播:
作为总统和美国军队总司令,我有责任撤换你盟国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美国驻远东陆军司令官等职,对此深感遗憾。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
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撤换理由,将在上述电文送交你时同时公布。
听完广播后的波克,立即将消息用电话报告了珍妮。等珍妮将沉醉在宴会气氛中的麦克阿瑟叫出客厅时,这边的波克也收到了通信兵送来的华盛顿的正式电文。
波克驱车到达麦克阿瑟的官邸时,宴会早已结束,只有麦克阿瑟和珍妮木然地坐在那里。
麦克阿瑟亲自拆开了信封,小声阅读起了自己解职理由的《总统声明》:
我深感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有关正式职守的问题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联合国的政策。
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以及联合国特别委托我的责任,我已决定更换远东统帅。因此我免去麦克阿瑟的各项指挥权,并已任命马修·B·李奇微中将接替他的职务。
对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国法律和宪法的规定,遵守下达给他们的政策和指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危急时刻,这种考虑尤为必要。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于他在重大责任岗位上对国家作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国人民深表谢意。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杜鲁门
见总统杜鲁门以近乎羞辱的方式解除了自己的职务,麦克阿瑟朝珍妮说道:“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此时,陆战1师即将加入第五次战役。师长史密斯朝新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递交了一份报告,说:“陆战1师绝不能再受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任何节制。”
这份语气十分强硬的报告,令李奇微十分地头疼,也让阿尔蒙德十分地尴尬。
而从美军陆军副参谋长任上走马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不再是原来的麦克阿瑟,于是当即下定了决心:一旦第五次攻击作战结束,马上解除阿尔蒙德的职务。
这时,早已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宋时轮,指挥5个军的志愿军已经开到了第五次战役的前线。
可此时的麦克阿瑟,一厢情愿的四处演讲却风光不再,听众已经小于了当地中学生的一场橄榄球比赛了。
(文字源自本人书稿《铁血长津湖》,媒体转载须经同意,侵权必究。)
┃戈未央:抗战流亡学生子弟,长津湖战役烈士后人,非虚构领域作家;代表作《踏不灭的薪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