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存在大的分歧,但当前中德之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德国《商报》6日称,一位又一位政治家正前往中国。周一和周二,德国执政党社民党的联合主席克林贝尔访问中国。此次访问也是“社民党外交政策调整的一部分”。德国总理朔尔茨和社民党希望成为德国对华政策的理性声音的代言人。
德新社说,克林贝尔访华期间受到中国政府高层的接待。这两天中,他与多位中国高层举行了会谈。此次交流是在即将于6月20日在柏林举行的中德政府磋商之前进行的,意义重大。据了解,双方谈话持续的时间比原计划的要长得多。
政治会谈结束后,克林贝尔还参观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表演讲并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下午,社民党领导人飞往韩国。周三和周四,他将在首尔与韩国外长朴振进行会谈,并访问三星电子。周五和周六,他将继续访问蒙古。
德新社称,社民党领导人亚洲之行的标志着该党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新定位。 陪同他的还有萨尔州州长雷林格,她是该党的新任亚洲代表。克林贝尔在出发前说,他希望与中方进行“公开的政治会谈”。他想“也谈谈关键话题”。
社民党主席访华对中德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像《商报》说的,社民党希望成为德国对华政策的理性声音的代言人。对社民党来说,目前中德关系的推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障碍。
美国和欧盟施压
德国总理朔尔茨及其所属的社民党越来越多地受到盟友的压力,要求他们更明确地就中国政策进行定位。不仅是美国,来自欧洲的外交官也越来越公开地要求柏林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中国“武统台湾”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经济上的后果。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月底还造了一个新词——要求民主国家应采取“去风险化”战略,在日本广岛举行的 G7 峰会最后公报中也提到这一点。尽管西方不应像华盛顿的强硬派先前所要求的那样与中国“脱钩”,但应尽量减少所谓的与中国贸易带来的风险。七国集团还要求加强对本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控制。而德国总理府希望对外国投资的筛选范围尽可能小。
与绿党拉开距离
德国联邦政府不断地表示,贝尔伯克和朔尔茨在对华政策上只是措辞不同,在内容上并没有根本性的意见分歧。绿党现在也坚持与中国打交道。在访华后,贝尔伯克就说,重要的是“不要让我们与中国脱钩”,但她也称这是关于“去风险化”。
《商报》认为,联合政府绝不像三个执政党显示的那样和谐。在总理府,有人担心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和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对华政策上做得过于强硬,从而不必要地激怒北京。社民党高层也曾多次对两人的对华举措不满,比如中远入股汉堡港码头上,绿党就曾阻碍交易;绿党还要求减少对中国稀土、太阳能组件、风能设备等依赖。
“中国战略”一再拖延推出
同样,德国联邦政府早希望出台的中国战略也存在很大分歧。在组阁联盟协议中,三个执政党同意制定共同的中国战略。 但是一年半过去了,这仍然没有发生。去年秋天,绿党领导的外交部已向公众泄露了第一个版本。之后,绿党控制的经济部也被公开了一个草案。绿党要求减少对华依赖,贸易必须与政治结合起来。自民党籍教育部长还窜台。财政部长林德纳还推动限制中德贸易的贸易法规。
目前,联邦政府内部关于中国战略的争议焦点主要是哪些领域允许中国企业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参与5G网络,以及印台地区的政策等。4月中旬,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的警告绿党,外交部正在准备一项“反华战略”。他们呼吁更务实的政策,毕竟这是关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两周后,德中政府将于 6 月 20 日在柏林举行政府磋商。德方与中方代必须在多个关键问题上进行磋商。德国与波兰、以色列、巴西、印度、日本和荷兰的政府磋商被暂停。 但不是与中国。中国被认为对德国经济来说太重要了。因此,中方代表团将再次前往柏林。
有朋自远方来,有礼有节。
所谓台海局势,是西方政客制造的抓手和话题而已,从而获得自身利益,台湾跑不掉,中美之战免不了,做好自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