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需求疲软导致中国出口意外下滑。”德新社7日指出,乌克兰战争导致的高通胀、高利率和过高的能源价格,影响了欧洲及美国等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不过,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则大幅增长。中国汽车的出口也迅猛推进。
中俄贸易正火热
据中国海关报告,自今年年初以来,按美元计,中国对外贸易下降了 2.8%;按人民币计算,则同比增长4.7%。不过,中外贸易多以美元计算,外媒更多以美元数据来分析。其中,德国出口商也不得不接受中国业务的减少,中国5月从德国的进口下降了 3.8%。中国对德国的出口甚至下降了8.3%。同样,在与欧盟的贸易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 7%,而进口仅下降了0.9%。中美贸易下滑幅度更大,对最大经济体的出口下降了 18.2%,而从美国的进口下降了9.9%。欧美国家因为俄乌冲突、高通胀、债务危机等原因,消费低迷,对“中国制造”不再大买特买。
“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德国《明镜》周刊7日称,只有中国对因俄乌冲突而受到国际经济制裁的俄罗斯的出口大幅增长。5月份,中国对这个邻国的出口甚至增长了一倍多,增幅达 114.3%。来自俄罗斯的进口增长了10.1%。
中国经济正艰难重振旗鼓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正艰难重振旗鼓。德国《商报》说,中国政府最近尝试通过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来促进出口,以支持经济。北京高层4 月的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稳定外贸。特别是东南部出口强省要带动出口。目的是稳定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更好地利用其他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机会。
由于贸易数据疲软,央行可能会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支持经济。还有甚至说,甚至可能很快就需要降息。经济刺激方案的希望也正在升温。北京最近宣布,将延长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彭博社援引内部人士的话说,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措施也在计划之中。而且,中国越来越多地用自己的产品替代从工业化国家的进口。
德国电视一台7日说, 经合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并在其 2023 年新经济展望中预计全球增长率为 2.7%,根据经合组织的说法,要实现强劲和可持续的增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全球增长仍将远低于大流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 然而,底部似乎已经过去,因为能源价格和整体通胀正在下降,供应瓶颈正在缓解。
“汽车来自中国,而不是德国”
当然,“中国制造”出口仍有不少亮点,尤其是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汽车出口42.5万辆,同比增长150%,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汽车出口总值达到 83.1 亿美元,增长 200%。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更加多元、新能源汽车出口强劲增长三大特点。
“未来,我们的汽车将更多地来自中国而不是德国。”瑞士《新苏黎世报》说,瑞士供应商长期以来受益于靠近德国市场,现在他们必须重新定位。多位瑞士经理说,中国电动汽车的物有所值和高品质。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 预计,到2026 年,全球每年销售的所有新电动汽车中,一半以上将来自中国。
把80万亿地方债都还了,再一人发5万,内需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