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对动物比对人更好?对陌生人比对熟人更好?

红叶舞山丘 2024-08-03 18:06:40

我们人类在看见小动物的时候,通常会比较开心,不只是对小猫、小狗、兔子这些可爱的动物,就是在野外遇到老虎、野狼,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也会很开心的跟这些野生动物互动。可可西里的网红野狼,都从最初的瘦骨嶙峋被路过的自驾游客喂胖了!

而现在新闻里经常看到,有女孩或男孩在坐高铁或地铁的时候,因为一两岁、两三岁的孩子吵闹而暴怒发生冲突。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精力特别旺盛,无论你怎么教育、威胁,他都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安静。这跟家长的教育无关,好动是小孩子的本能。要稍微大一些,才能通过教育让他们学会自我克制。但是现在的人对孩子的容忍度非常的低,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她们被从小宠到大,却没有一丁点要宠爱别人的想法。她或许会对一只宠物狗百般疼爱忍让,但不会对几岁的孩子迁就一点。原因也很简单,宠物狗能给她提供情绪价值,而小孩只会制造麻烦。但是我们看人类的近亲,猴子。如果在小猴子遇到麻烦或危险的时候,总有母猴子冲上去保护,虽然那不是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母性的本能!

人们在野外的时候,看到一只松鼠会惊喜万分,翻遍包裹也想给它找点吃的;看见小鸟会久久的停驻,给它拍照、看它上下翻飞觅食或梳理羽毛;如果遇见了一只狐狸,把跟它的互动拍成视频,瞬间就能点赞几十万,成为一个收入颇丰的网红。为什么人类对野生动物如此的亲近、如此的充满渴望呢?可能是我们体内残留的动物本能,对山野充满向往吧。动物那种看上去无忧无虑、充满自由的生活每个人都想要。只是大家好像都故意忽略了动物们在林间跑来跑去,不是因为在享受自由,不是在快乐的奔跑,而是肚子饿了在找东西吃。很多动物都死在了找吃的路上!

所以这世间,有谁不辛苦呢?!人类会使用工具,会互帮互助,面对困境的时候会容易度过一些。但是最近有一些现象很值得深思:很多人在看见陌生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的提供帮助,对他们很热情、很有耐心,帮助了别人自己心情也会非常好;但是知道了自己的熟人、朋友或亲戚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又会躲得远远的,希望对方不要来找上自己,找上门来了,大多数也是只提供很小的帮助或者借故推托。按常理来说应该是帮亲不帮理,可现在很多人对亲友的防备远远大于陌生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善良的本能,愿意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亲友的疏离,是前些年一切向钱看到结果。在90年代以前,亲戚、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很纯粹的,相互之间为了那份亲情、友情在走动,谁遇见个什么事,打声招呼,大伙都是倾尽全力的帮忙。后来为什么都变了呢?因为很多人在经济大潮下“杀熟”,“发展下线”,“笑贫不笑娼”等等。向熟人下手;嘲笑、看不起穷亲戚;最不希望你好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随便在街上拉一个人问:有没有被熟人坑过?大多数时候都会得到肯定的回答。在这些思潮和行为下,人们对亲友的感情越来越淡,对彼此越来越防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中华民族凭什么成为人类几千年来唯一传承不绝的民族?就是因为中国人有很强的宗族观念,有很强的互助精神,这才让中国人度过了历史中那些黑暗又漫长的艰难岁月。一个家族因为宗族的团结能有更强的对抗风险的能力;一个国家,因为族群和文化的认同团结在一起,有更大度过困难的能力。所以团结、互助的精神应该是我们的根本。

但这个根本,现在有被动摇、瓦解的风险。断亲一族的出现、对孩子越来越低的容忍度、把对人的善念和感情转移到动物身上等,这都是团结精神被瓦解的具体表现。西方国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宠物?不是因为他们有爱心,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里没有“兼爱非攻”“天下大同”的思想,每个人都追求自我权利和利益的结果,就是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人与人之间那种爱的温暖和需求,被他们转移到宠物身上了!国内现在逐渐人情冷漠,这也是西方思想入侵的结果之一。

每个人内心都是善良的,有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需求。所以人们在看到小动物的时候,爱心会情不自禁的泛滥;看到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只希望我们的社会,早日的恢复风清气正,让人与人放下防备,享受更多作为“人”的美好!

0 阅读:9

红叶舞山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