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会儿,全国都流行起了知青去乡下的风气。好多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都离开繁华的城市,跑到乡下去。他们在那里亲身体验农民朋友的辛苦和不容易,而且啊,那段时间里,还有好多城里人和乡下人结成了夫妻,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1972年的时候,白启娴这个女知青,因为朋友们的一句玩笑,就嫁给了村里头的一个穷苦农民。那之后,她过得咋样呢?是不是真的开心幸福呢?
【上山下乡】
1968年那会儿,白启娴还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她跟着一群城里的同学,一股脑儿地扎进了河北的一个村子里。
这地方环境真的挺差,到处都是荒漠和高山,风沙大得每天都跟沙尘暴似的,生活条件也特别不好。对于那些在城里过惯了好日子的年轻人来说,这里简直太难熬了。更别提还得干农村里那些累人的农活,简直是痛苦不堪。
白启娴刚来这儿真的挺不习惯的,她算是这批知青里最年轻貌美的姑娘,打小就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长大,跟这儿的农民朋友们完全是两码事,刚开始真的挺难融合的。
但她从不任性,相处久了,她慢慢适应了这儿的日子,跟村民们处得很融洽。大伙儿都挺喜欢这个小姑娘,经常聚在一起开心地聊天。
这些年轻人正处在青春年华,谈恋爱、结婚这类话题总会不经意间被聊起。尤其白启娴长得漂亮,村里人老爱拿她开玩笑,问她想不想做个农村的媳妇儿,愿不愿意一辈子扎根在这儿。
白启娴总是一被问住就满脸通红,半天憋不出一句反驳的话。她心底里其实对农村人没啥偏见,但压根儿没想过要在这地方长待。毕竟,城市才是她的根,有她的爹娘和兄弟姐妹在呢。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没多久,她这个想法就被彻底颠覆了。
【赌气结婚】
这天,大伙儿忙完了一整天的活儿,没啥事干就凑一块儿瞎聊天。聊着聊着,就扯到了国家提的那个“要和贫下中农手拉手”的号召,然后大伙儿就起哄,说白启娴和大队里管记分的毕振远挺般配的,想让他俩走到一块儿。
毕振远是村里的种田人,心里头早就对白启娴有了好感,平日里对她也挺关照。村里人瞧在眼里,就爱拿他们俩开玩笑,但大家伙儿心里其实都不觉得这事儿能成真。说到底,还是觉得那些城里来的知青,打心底里看不起咱农村人。
但白启娴却把这事儿当了真,特别是他们这样开玩笑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弄得她好像真的看不起农村,看不上农民,所以才不答应似的。一怒之下,她做了个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选择,那就是嫁给了毕振远。
一听她真要嫁人,那些起哄的人都愣住了,毕振远也是,惊讶得都顾不上高兴了。她在城里那些要好的姐妹,都觉得她是不是疯了,好几次劝她,让她别头脑发热,别干傻事。
但白启娴当时已经上了头,铁了心要证明自己并不看不起农民,打死也不肯退缩。
白启娴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跟毕振远把婚礼给办了,两人成了两口子。那时候的白启娴,对婚姻是一窍不通,压根没想过自己这一嫁,以后会是个啥样子。
【不幸结局】
刚结婚那会儿,白启娴日子过得还算美满。毕振远对她满心欢喜,觉得自己能娶到她真是走运,所以对她百依百顺,真心实意地疼爱她。虽说白启娴心里对他没啥特别的感觉,但也挺享受他的照顾。
但孩子出生后,白启娴因为工作有了变动,就住到了学校的宿舍里。这样一来,毕振远的脾气就越来越差了。
原本这两个人,无论是身份背景还是兴趣爱好,都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现在白启娴又离开了他,他感觉自己被抛弃了,认为白启娴心里有了别人,可能是想去找其他的男人了。
毕振远因为内心深处的坏毛病,开始对白启娴动手动脚,又打又踢。白启娴是个有文化的人,身体也瘦弱,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反抗或者吵闹,只能为了孩子咬牙忍受。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白启娴当上了人大代表,才慢慢有了转机。
毕振远因为老婆在工作上混得风生水起,自己也跟着捞到了不少好处。他慢慢开始改变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发脾气、动手打人,反而对老婆变得更加关心和体贴了。
白启娴心里琢磨着,说不定他已经改过自新了,于是就把以前的事儿给放下了。后来,他们俩又生了两个孩子。她本以为下半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了,可没想到,一连串的意外事儿全来了。
由于一些特别的情况,白启娴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不仅丢掉了人大代表的头衔,在学校里也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薪水被砍了一半,而且身边的人都开始疏远她,就像躲避毒蛇一样。
发现妻子落魄,毕振远明白自己没法再沾她的光了,他立马就露出了真面目。不仅对白启娴动手动脚,打得更狠了,有好几次都把她给打晕了过去。
白启娴确实动过离婚的念头,但一想到家里那三个还没长大的娃,她作为妈妈,心里头实在是软不下来,只能咬咬牙,继续忍下去。
说到底也不知道是福是祸,白启娴39岁那年,因为煤气漏了,人就这么没了。虽然丢了命,但也算是摆脱了毕振远的控制。
白启娴的遭遇,说白了,有点像是她自己的倔强造成的,但更大程度上,那也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无奈。那时候,女人们大多被困在了老婆、妈妈的身份里,很难顾及到自己。真心希望现在的女性朋友们能多爱自己一点,别再让这样的伤心事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