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啥9月9日逝世?他曾数次在这天有劫难,逃脱时犹如神助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22 10:56:12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伟大领袖毛泽东因病去世,全国沉浸在悲痛之中。

哀悼之际,人们惊讶发现9月9日对毛主席意义非凡。众多决策与惊险历程,似乎都发生在9月9日,或恰于当日达成与遭遇。

【1927年9月9日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共产党历经劫难,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查封解散革命组织,捕杀党员与进步人士,李大钊、汪寿华等人在此浩劫中不幸牺牲。

七一五“分共”事件后,共产党与进步人士处境愈发艰难,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自称三民主义信徒的掌权者,秉持“错杀三千不纵一人”的观念,对民众挥舞屠刀。

那时,几乎每日都传出共产党人与“嫌疑分子”遭枪决的消息,人心惶惶,稍有不慎便会被反革命者诬陷,终致惨遭杀害。

危机时刻,关键在于反抗并保护革命力量。然而,党内部分人士出现悲观情绪,认为投降是唯一出路。

8月7日,瞿秋白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反对投降主义,确立了土地革命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体策略。

34岁的毛主席,在大方向明确后,离开国民革命大本营,以中央特派员身份重返长沙,负责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

9月初,毛泽东前往湘东赣西地区,旨在动员民众并组建起义军队。

抵达目的地后,毛主席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军事会议,明确了起义军的行进路线。

当时,起义军被划分为三个团。

第一团由前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及湘东平江、鄂南崇阳、通城等地的农民武装力量整合而成。

第二团由安源工人武装作为核心力量,结合自周边各县集结而来的农民武装共同构成。

第三团由浏阳农民自卫军为主,辅以警卫团与平江农民自卫军的部分兵力共同组建而成。

毛主席依据各团位置,制定策略,决定分三路进军长沙,以确保攻势有序且高效。

第一路(第二团)从安源出发,攻打萍乡、醴陵,联合两地农民暴动,形成南路攻势,包围长沙。

第二路(第一团)自修水启程,攻向平江,发起农民暴动,占领平江后继续向长沙推进。

第三路(第三团)自铜鼓进军浏阳,号召浏阳农民在各乡起义,势力直趋长沙。

待各路均获胜利,利用长沙工农暴动作为内部支援,迅速占领长沙。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计划前往铜鼓县城,以指挥第三团的起义行动。

他启程时,为确保毛主席安全,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与地下党员易子义负责护送。

9月5日,三人选择在天刚破晓时出发,以避免引起他人注意。

三人抵达浏阳与铜鼓交界处的张家坊时,不料被国民党下属的“挨户团”意外抓捕。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的首次且唯一一次被捕经历。

毛主席在被押送途中,机智地贿赂了两名团丁以脱险。

团丁掩护下,毛主席直向树林。同时,潘心源与易子义为掩护他,分头朝不同方向奔跑。

潘心源与易子义的行动产生了影响,致使部分人前往抓捕他们,而剩余少数则转向追捕毛主席。

进入树林后,我们跑到一个高地。高地下方有池塘,四周青草茂密,人藏其中极难被发现。

毛主席发现这块宝地后,迅速贴近高地边缘,隐匿于草丛之中。

期间,众多士兵在附近徘徊,企图捕获毛主席。他们迫使百姓引路,协助进行搜索。

但幸运的是,士兵与毛主席近在咫尺,却未曾察觉其存在。

回忆起这段经历,毛主席表示:

他们多次走得极近,一两次我差点触到。尽管五六次我已绝望,以为会被发现。最终,黄昏降临,他们停止了追寻。

毛主席藏匿处令人心惊,士兵们搜寻至精疲力竭。他们排成横队,细致搜山,连山岗也未放过。

黄昏时分,这些人一无所获后,终于收队离去。

毛主席待团丁离去后,悄然自水塘草丛中现身。为避人注意,他特意在身上涂抹泥巴,伪装成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模样。

脱险后,毛主席沿大致方向前行,但因不识路,不久便沮丧地坐在路边。

幸运的是,毛主席遇一樵夫,指引其找到前往铜鼓县城之路。事后得知,樵夫名陈九兴,乃铜鼓纸工会会员,且参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地方工作。

毛主席抵铜鼓县后,即寻第三团负责人,召开排以上干部会,传达秋收起义部署,并宣布改编部队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

9月9日晨,毛主席指挥下,秋收起义如期爆发。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率残余部队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合。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

【1930年9月9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主席”这一称呼出现】

1930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后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但此时仅为决定,未正式成立。

9月27日,上海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上,周总理强调:需当前局势,明确工作任务,确保政策落实有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前进。

中央设想过于机械,认为政府应设武汉或长沙、南昌,未重视无产阶级领导、统一指挥及法令实施。殊不知,这更能激发苏维埃区域群众,影响全国工农,乃建临时中央政府之关键。

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需在苏维埃区域迅速设立中央局。

毛主席与朱德领导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当时为全国最具实力的革命根据地,兵力雄厚,影响力领先。

赣南闽西根据地自然成为中共中央苏区局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优选驻地。

1931年11月,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确定毛主席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总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自此,“毛主席”这一称谓开始兴起。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逝世,举国哀悼】

1976年对中国人民而言是极具意义的一年,该年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国家与民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1月8日,周总理逝世,举国哀悼。毛主席闻讯后,悲痛至极,难以进食。

但因毛主席当时身体状况欠佳,无法亲自到场,故未能送别周总理。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

7月,朱德元帅患重感冒,引发隐疾,随后肺炎、肾病与心衰相继发作。

6日,朱德元帅在人们尚未察觉之际突然逝世。

一年内痛失两位战友兼挚友,即便毛主席内心坚韧,亦难以承受,导致病情日渐加剧。

7月28日,唐山遭遇7.8级大地震,情况雪上加霜,导致242769人丧生,另有16.4万人受重伤。

毛主席闻悉死亡人数,悲痛大哭。尽管已病重卧床,仍坚持要求前往唐山。

此时,毛主席的生命已进入最后阶段。

9月8日1时10分,毛主席稍有精神,吩咐工作人员取来文件。尽管阅读困难,他仍坚持阅读了15分30秒。

下午13时18分,毛主席阅读文件12分钟。至16时37分,他再次拿起文件,持续阅读了半小时。

工作人员见毛主席此次观看长达三十分钟未显疲态,误以为其身体状况有所改善。

未曾料到,此次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翻阅文件。

当天下午六七点,毛主席突感呼吸困难,对孟锦云说:“我很难受,叫医生。”随后陷入昏迷。

医生对毛主席进行了数小时抢救,但未能挽回其生命。

9月9日0时10分,人民领袖毛主席去世,全国沉浸在哀痛之中。

9月9日对毛主席意义非凡,诸多重大决策诞生于此日。更巧合的是,他逝世的日子也恰好是9月9日。

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巧合,而有人则坚信这是命中早已注定的安排。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