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课程开发流程
布衣公子根据个人开发课程的经验,将课程开发流程总结为如下七个步骤,供大家参考:2.1 目标确定;2.2 素材收集;2.3 大纲制定;2.4 讲义撰写;2.5 材料制作;2.6 试讲优化;2.7迭代更新。
结合每一部分的文字长度,接下来是这样发布的:“2.1 目标确定&2.4 讲义撰写&2.6 试讲优化&2.7 迭代更新”合并一起发布(即本期);“2.2 素材收集、2.3 大纲制定、2.5 材料制作”单独发文。
2.1 目标确定
没有明确的目标,课程开发就不是有的放矢。课程目标的确定,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为什么需要开发某一门课程?开发出来是干什么的?讲给谁听?能解决什么问题?能培养什么能力?
目标确定阶段是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制定清晰、可衡量的学习目标是确保课程设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阶段。
2.1.1 如何确定课程目标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才是实用的课程。因此,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必须从需求出发,需要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需求: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
当前的需求,即当前绩效提升的能力需求,以当前员工的工作任务或业务痛点为抓手,分析员工绩效不达标的能力素质原因,以此来确定课程目标。
未来的需求,即未来发展战略的能力需求,以未来公司的发展战略为抓手,分析员工匹配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素质期望,以此来确定课程目标。
那么,如何了解这些需求呢?可以通过问卷调研、员工访谈、集体座谈、实际观察、绩效分析、战略分解等方法。
2.1.2 如何描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的。以前的课程目标一般是这样描述的: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但这样的目标描述显得笼统和模糊、不够清晰和量化。
现在流行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维度来描述,即改变什么态度、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这使得目标的描述更加具体、明确、可衡量。
比如,布衣公子所开发的《揭秘PPT真相》课程的目标是:
①态度:改变害怕PPT的态度,克服对PPT的恐惧心理;
②知识:理解优秀PPT的真相: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③技能:掌握制作优秀PPT的必备技能及高效率技巧。
当然,不同的课程所涉及这三个方面的权重是不同的。有的课程本身就是思想态度类的,比如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而有的课程则是偏技能应用类的,比如办公技能培训。
2.4 讲义撰写
讲义撰写就是将所收集的素材资料消化吸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工出来,包括资料消化和文本整理两个阶段:
2.4.1 资料消化
所谓资料消化,即是将所收集的素材资料进行仔细地阅读和理解,并将其中有用的内容提取出来。这个过程,恰如人吃了东西经胃肠消化吸收营养的过程,所以称之为资料消化。
在资料消化之前,首先,要先按照课程大纲建立一一对应的文件夹群组。这个非常重要,也是绝对的经验之谈!因为,我们在消化资料时,不能一股脑儿将消化整理后的资料放到一个文件夹,这非常不利于后期的文本整理,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而是应该将资料放到每一个与大纲对应的文件夹中去,这样在撰写讲义时,才会更高效。
那么,具体该如何消化资料呢?就是打开资料,阅读并通过自己的判断,将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复制出来,并按照知识点命名,或新建文档,或直接拷贝到对应的文件夹中去。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对枯燥、机械和耗时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过程,因为你在不断地消化吸收新的知识,了解新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可以不断激发出新的创意和灵感。
对于已经消化的原始资料,认为没有价值的,可立即删除;认为还可能需要进一步去看阅的,可以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已整理资料”,将那些虽然已经消化但认为可能还有用的资料,放入其中,防止想用的时候又找不到它们了。
2.4.2 文本整理
经过对收集资料的阅读、整理,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大纲的顺序,进行讲义的撰写工作了。讲义的撰写几乎不需要任何文采,只需要把知识点描述清楚即可。但文字加工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以借助当前流行的ChatGPT等Ai工具辅助对文字的加工及润色。
布衣公子借助ChatGPT辅助文案创作三步法:第一步,自己语音录入文字;第二步,请ai帮忙润色;第三步,自己再进行精简润色。
网络上,各种资料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这就为课程开发人员提供了许多便利。但课程开发绝不是对网络素材简单地复制和粘贴。复制和粘贴不是课程开发,那是什么呢?抄袭剽窃。
因此,讲义的撰写必须是原创的,务必要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点直白通俗地描述出来,并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无缝衔接起来。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你根本没有消化它们。
原课程内容通常包含着设计者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渗透着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如果你不了解这些背景,在讲课时难免就会出现鹦鹉学舌、生涩虚假的情况,让讲师和学员都倍感拘谨不自然。
所以,假的就是假的,别人是能看出来的。如果你觉得别人写得非常好,自己改了还不如别人的原版好,那你可以直接引用别人的素材,但是要明确标注素材的来源或出处。以表示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同时也让材料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但是要注意,转述别人的转述时,直接将别人所标注的资料出处给搬过来,可能不一定准确。布衣公子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对名言警句的引用,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
比如,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时,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别人转述时,说这句话来自于尼克松所著《1999:不战而胜》这本书,但经我自己反复查阅后,并没有从书中找到这句话,而且有网友考证英文版也没有。因此,这样的名言是不能引用的。
所以引用别人的材料或观点或原话时,务求要找到原始的或权威的出处,如果不够严谨,不仅容易闹笑话,也是对学员的不负责任。
我曾经为了寻找某句话的准确出处,甚至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特别是开发《传统文化心得》时,为了找到一些古人名言的准确表述,我在网上苦苦搜寻古籍影印版,并耐心浏览,直到发现我所需要的确切内容,才将其引用到课程中去。
如果我确实无法找到某些材料的确切出处,但是,在网络上又流传有很多相同的说法,言之凿凿。而且,这些材料也非常好,那么,一般我引用时会加上“据说”这两个字。
2.6 试讲优化
课程初步开发完毕后,在正式培训前需要经过多次试讲,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如果是一个人对着空气试讲,这比较困难。可以邀请课程研发团队成员旁观试讲,也可以争取到有培训需求的组织进行试讲,现在直播非常方便,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直播的方式试讲。
2.7 迭代更新
课程总有优化的空间,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就是:形成1.0版本→初步试讲→优化为1.1版本→正式讲课→回来复盘→优化为1.2版本……反复迭代→优化为2.0版本→颠覆性更新→形成3.0版本……
根据布衣公子的经验,无论是正式的授课,还是日常的实践,都会有不断的经验积累和灵感迸发,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不断迭代课程,从而课程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课程的迭代不仅仅包括大纲和知识点的更新,还包括新的工具和方法的引入,授课方式的改进以及案例素材的优化等等。
比如,布衣公子刚刚开始讲解PPT中主题色这个知识点时,我直接介绍了主题色,导致学员学起来很吃力,还不太明白这个知识点有啥用。后来,我改变了授课方式,从PPT制作中所经常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入手,“如何让插入元素的颜色就是我们想要的颜色?” 这样自然就引起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进而,我一步一步推导引出主题色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