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中萨达姆得到过美国的扶持,可为何后来美国却非要整死他

访枫看国际 2023-06-28 23:51:00

美国为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第一次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第二次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12月14日萨达姆在逃亡8个月后被美军抓获。2006年11月5日萨达姆被伊拉克法庭判处绞刑,同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虽说萨达姆是被伊拉克法庭判处绞刑的,但谁都知道战后的伊拉克政府是美国扶持起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萨达姆就是被美国人整死的。

正因为萨达姆死于美国人之手,所以有人就以为萨达姆是坚定的反美斗士。殊不知这位许多人口中的反美斗士却是美国一手扶持上台的。1937年4月28日萨达姆出生于巴格达以北沙漠城镇提克里特附近一个小村子。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出生后没多久老爹就死了,后来萨达姆靠着叔叔和舅舅的接济才完成了学业。当时的伊拉克处于亲英的费萨尔王朝统治下。1956年10月萨达姆参与了反对亲英统治者的起义,同年他又加入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1958年萨达姆参与了刺杀当时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的活动。可就在这一年费萨尔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伊拉克从此变成了一个共和国。1959年萨达姆又跑去刺杀伊拉克共和国首任总理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刺杀失败后萨达姆只身游过底格里斯河逃到叙利亚。1960年他又经叙利亚前往埃及。当时美国为了控制中东国家一直在有意识地扶持各国反对派。因为反对伊拉克政府而流亡埃及的萨达姆就被美国盯上了。

说起来萨达姆、本拉登这些人一开始其实都是美国扶持起来的,可后来这些人都因为种种原因和美国闹翻了。萨达姆流亡埃及期间美国中情局开始帮助他打造反政府力量以期推翻当时伊拉克国内亲苏的卡塞姆政府。1963年萨达姆在美国的支持下带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推翻了卡塞姆政府,但就在第二年萨达姆却因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内部的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在经历3年的牢狱生活之后萨达姆居然成功越狱了。

1968年萨达姆和自己的舅舅贝克尔一起发动政变夺取了伊拉克的最高统治权,同时也清除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内部的反对势力。1976年贝克尔被诊断患上心脏病,于是他将权力交给了萨达姆。这一时期伊拉克实际上处于一种二元政治体系之下:萨达姆已从贝克尔手中接管了最高权力,不过贝克尔仍在伊拉克政坛存在举足轻重的影响力。1979年7月16日萨达姆就任伊拉克总统,而贝克尔则完全退居二线。

萨达姆上台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这时的萨达姆可不是什么反美斗士,而是在美国的怂恿下扮演了美国打击伊朗霍梅尼政权的盟友角色。两伊战争时期萨达姆可没少从美国人那儿拿好处:两伊战争最关键的1982年美国向萨达姆输送了大量的武器和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美国情报机构将源源不断的伊朗情报送到萨达姆的面前,甚至连伊朗的军事布防图都一目了然。

回顾萨达姆的上位历程不难发现他其实就是美国一手培养起来的。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充当了美国对付伊朗政权的急先锋,而美国为了对付伊朗也向萨达姆提供了大量援助。那么美国后来为什么非得弄死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萨达姆呢?难道说美国真是为了向伊拉克传播自由民主?真是为了把伊拉克人民从萨达姆的残暴统治下解放出来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萨达姆在伊拉克的统治确实不得人心,因此当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军民几乎是作鸟兽散。

可美国哪里是怀着解放伊拉克人民这样大公无私的崇高理念啊!美国这样说无非不过是给自己的军事行动找借口而已。实际上美国之所以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一开始扶持萨达姆是出于利益,后来转而打击萨达姆也是出于利益。别看美国满口正义崇高的理想,可实际上真正考虑的还是现实利益。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件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世界上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美元作为国际交易的结算货币。由此一举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崩溃了。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随后美国又适时建立美元石油交易体系以作为替代。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脉号称“黑金”。1971年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又找到了石油结算这个硬通货,从而确保美元继续维持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主导地位。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因此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地位更加凸显。

可美国与中东在地缘距离上却相当疏远,因此美国想控制中东就需要在当地扶持代理人。萨达姆正是美国选中的代理人。就在萨达姆上台的1979年伊朗爆发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伊朗革命后新成立的霍梅尼政府很快就和美国翻了脸。1979年11月4日发生的伊朗人质事件导致几个月后美国和伊朗断交。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就扶持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和伊朗霍梅尼政权对抗。

伊拉克和伊朗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本就存在矛盾,于是萨达姆就在美国的扶持下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500亿美元。伊拉克在战争过程中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战后的伊拉克欠下了几百亿美元的外债。当时伊拉克最大的债主就是科威特。萨达姆非但不打算还债,反而还出兵占领了科威特。这下不仅赖掉了欠科威特的债,还得到科威特丰富的油田和优良的出海港口。

1990年7月25日萨达姆宴请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女士。晚宴上萨达姆向格拉斯皮暗示了他想吞并科威特的意思。谁知格拉斯皮误以为萨达姆只是开玩笑,所以竟乐呵呵地表示“乐见其成”。萨达姆继续追问这是格拉斯皮的个人观点还是美国政府的意思。格拉斯皮回答说:“布什政府期望与伊拉克树立友善联系”。“对阿拉伯内部的争执如伊科之间的边境争执表示中立”。这样一来萨达姆就自认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萨达姆一方面可能以为凭自己和美国的交情打一下科威特不会有事,另一方面可能觉得美国不会为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大动干戈。可美国并不愿看到事关石油美元霸权安全的中东地区出现一方独大的现象。当初美国扶持萨达姆是为了打压苏联、伊朗在中东的势力,可等到萨达姆想要当中东一哥时美国就容不得他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带着3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军把萨达姆打得怀疑人生。

从此以后萨达姆就和美国闹掰了。2003年前后萨达姆放话说要搞石油去美元化。这直接导致美国再次对伊拉克动武。萨达姆政权在这场战争中被推翻,而萨达姆本人也被送上了绞架。美国起初扶持萨达姆其实就是当一个工具在利用。美国只是把萨达姆当成自己在中东的代理人,可萨达姆却是想借美国的力量实现自己独霸中东的夙愿。萨达姆这种想法恰恰是美国最无法容忍的。

任何国家无论亲美还是反美只要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势必会被美国视为威胁。这就像封建王朝的帝王看待大臣一样:你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不重要,但只要你有造反的实力就是威胁。无论萨达姆有没有实际的反美行为,但美国一定会想当萨达姆的实力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听美国的话吗?会不会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造成反噬?美国显然不愿看到事关石油美元霸权的中东地区出现一个难以控制的强势人物。

0 阅读:10

访枫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