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国在中国就不去?特朗普高调宣布参加能源峰会,中方直接不去

兰青评历史 2025-04-23 22:32:44

国际能源峰会在伦敦开幕,超过75国收到邀请,特朗普方面派遣专员高调参会,而中国却以"日程冲突"为由婉拒了英国的参会邀请。英媒形容中国缺席是对峰会的"重拳一击"。

西方专家纷纷解读:这是对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回应,显示中方在能源政策上绝不低头。

那么中国缺席背后隐藏什么战略考量?这场没有"主角"的峰会将如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中国不在,各国反应

峰会一开始各方势力的较量就显现出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派出了重要人物参加,但此人支持化石燃料的立场与峰会关注的能源转型方向相反,美国在能源政策上存在两面性更像是为了保护自己在传统能源方面的利益。

这种内外不一的做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严重损害了美国在气候合作中的信誉。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后,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不定,更让其他国家怀疑其承诺的可靠性。

而作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大玩家,俄罗斯掌握着举足轻重的能源供应命脉,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能源署对于俄罗斯的"炮轰"就没停过,不过俄罗斯也不是善茬,直接跟欧佩克勾搭上了。

通过减产这招"杀手锏",俄罗斯给国际能源署上了一课:能源市场,可不是你说了算!而这次伦敦峰会,双方更是把双方的矛盾摆在了台面上。

这次峰会连邀请函都懒得发给俄罗斯,这态度不言自明,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给俄罗斯发了请帖,人家估计也懒得去,俄罗斯能源部长发言人回应媒体称:“当主办方按照意识形态划线时,这场会议已失去专业性。 ”

美国代表团携带的会议文件副本显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在峰会上提出“传统能源优先”议案,要求各国重新评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能源部2024年报告承认,该国页岩油开采成本已比中国光伏发电成本高出37%。

峰会开幕前48小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那些昂贵的风力发电机就像中世纪风车一样可笑。 ”此言立即遭到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反驳,该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其83%的涡轮机叶片产自中国江苏工厂。

法国环境部长在会前吹风会上坦言:“我们正处在尴尬的十字路口——思想跟着美国走,技术却离不开中国。 ”该国2025年预算案显示,新能源补贴中有72%最终流向中国企业主导的合资项目。

澳大利亚代表团携带的会议材料中出现严重矛盾:政策建议部分主张限制中国新能源投资,但附件里的技术方案却全部引用中国行业标准。 该国2024年新建光伏电站中,91%采用华为智能管理系统。

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私下向媒体透露:“我们准备了两种发言稿,视中国代表是否出席决定用哪份。 ”最终版本删除了所有涉及供应链安全的表述,转而强调“技术无国界”原则。 东京电力公司数据显示,其新建核电站的乏燃料处理系统完全依赖中国技术。

谁是真正的清洁能源王

从各国反应能够看出,虽然中国没有参会,但这场会议的“主角”究竟是谁不言自明。

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技术生产国,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建立起压倒性优势。仅以光伏为例,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容量,更掌握了从多晶硅材料到组件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去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让西方国家只能望洋兴叹。

在风电领域,中国同样一骑绝尘。不仅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关键技术也不断突破。最新的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已达16兆瓦,相当于16个足球场大小的风车在海面上旋转,一台就能供应3万户家庭用电。

电动汽车市场更是中国的天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电池技术也已领先全球。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电动化浪潮中的关键玩家,就连特斯拉也不得不与中国企业合作,采购中国生产的电池。

面对如此实力,西方国家既羡慕又忌惮。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来实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又担心对中国技术的依赖会威胁所谓的"能源安全"。这种矛盾心态,让西方在能源合作问题上表现得极为纠结。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西方仍在纠结时,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已悄然生变。国际能源署这类西方主导的组织正逐渐失去垄断地位,而以金砖国家能源合作等为代表的新兴平台影响力却在与日俱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倡议,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全新路径。

在这种大趋势下,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开始调整策略。他们明确表态不会为了美国而牺牲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理性选择。毕竟,在清洁能源这一未来主导产业上,中国已掌握了不可替代的技术和产能优势。

特朗普政府的短视政策实际上正在加速这一格局的形成。当美国还在为化石燃料站台时,全球能源革命的列车早已驶向远方。

中国“缺席”的深意

中国没有参加峰会,表面看是因为时间安排上有冲突,因为同一时间,中国正在举办首届《能源法》可持续燃料峰会,吸引了全球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

但更深层原因是中国深知行动胜于空谈,此次峰会上,一方面没有邀请俄罗斯,另一方面却大力邀请化石能源巨头,这种做法与中国的理念不同,也反映出英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这场由西方主导明显带有政治偏见的峰会,中国不参与不仅因为我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选择适合中国、有利世界的能源战略,同时也表明中国不与西方同流合污的立场。

结语

能源峰会的风波折射出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西方传统秩序的坚守者一边倒腾着过时的能源政治,一边眼巴巴望着中国的清洁技术;而中国只用一个"不去",就让整场峰会黯然失色。这场没有主角的戏,恐怕连观众都懒得买票了。

0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