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已过去一年有余。这场战事表面上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实际上背后却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博弈角力。北约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遏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而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而苏东阵营则成立了与之对抗的华约组织。1991年7月1日华约组织在冷战结束、苏东剧变的大背景下解散。

老对头华约倒下以后北约就开始持续东扩。苏东剧变以后原苏东阵营的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等普遍表现出亲西方的立场。这些国家对自己身边庞大的俄罗斯是心存戒备的,所以就希望加入北约得到西方国家的保护。北约也乐于吸收这些东欧国家以壮大自身实力。可北约东扩在俄罗斯看来是对自己战略空间的蚕食挤压。俄罗斯自己也曾想加入北约以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可西方国家始终拒绝让俄罗斯加入北约,反而不断把自己的势力往俄罗斯家门口推进。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使北约的军事力量得以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至此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只剩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战略缓冲国家。因此俄罗斯就把确保白、乌两国不加入北约作为自己的底线。虽说目前为止乌克兰并未加入北约,但只要乌克兰表现出一丁点亲西方亲北约的苗头就足以使俄罗斯警惕了。

俄罗斯自称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为实现乌克兰中立化、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但实际上这话说白了就是为了阻止乌克兰向北约靠拢。现在北约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博弈还没结束,可近期地球另一端却传出了“印度拒绝加入北约”的消息。其实这件事是被我们国内有些营销号给夸大其词了。事情的真相是美国某位众议员称印度应当加入“北约+”机制,但印度外长苏杰生随即表示印度无意加入“北约+”机制。

请注意美国方面并没对印度发出正式邀请,而仅仅只是美国某位众议员随口一说。这只是个人意见,而不是美国官方的外交行为。更何况加入“北约+”机制和加入北约还不是一回事。有些营销号的作者可能自己都没搞清楚是咋回事,也可能是为了吸引流量眼球故意起了一个夸张的标题,于是所谓“印度拒绝加入北约”的消息就出现在了中文互联网。虽说这件事是被夸张了,但或多或少终归还是有些影子的。

印度无意加入“北约+”机制不能等同于印度拒绝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和北约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北约+”其实是北约的一种扩大机制。加入“北约+”机制的国家不是北约的正式成员国,但会与北约维持一种极为密切特殊的关系。加入“北约+”机制的国家可以从美国获取先进武器、情报共享、进行军事联合演训。这实际上已接近于北约盟友的待遇。目前加入这一机制的国家有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

其实大家看到这几个国家可能多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韩、日、澳、新、以都是美西方阵营在北约框架体系之外几个重要的亚太盟国。这几个国家虽不是北约成员国,但长期以来始终与美国等北约成员维持着特殊的盟友关系。说白了这些国家本就和北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抛出所谓“北约+”这样一个名号其实不过是把以前本就存在的关系变得更加名正言顺而已。因此也有人把所谓的“北约+”称为是亚洲版的小北约。

美国拉拢欧洲盟国搞出北约这样一个组织是为了遏制苏联及其继承者俄罗斯,那么美国搞亚洲版的小北约是为了针对谁不用多说了吧。就在前不久日本媒体还爆料称北约计划于2024年在日本设立东京联络处。现在网上有些人说什么中国外交太战狼了搞得日、韩要联手美国搞亚洲版北约,但实话实说亚洲版北约并不是什么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其实北约早就开始在亚太地区布局了。

早些年国防大学副教授戴旭大校就曾写过《C形包围》一书。早在2007年北约就开始为亚太地区的日、韩、澳等国军队提供训练。日、韩、澳等国虽没正式加入北约,但实际上早就是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准盟友了。这是中国外交太强势逼得他们这样做吗?事实上恰恰是中国感受到了C形包围的威胁才开始应战反击。其实戴旭大校对我国所面临的C形包围有过充分详细的论述。这里我只在他的基础上补充一点。

戴旭大校作为军人更多是从国防军事领域阐述C形包围的,那么我要说的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战略围堵是从军事、经济、科技、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方面共同入手的。我国除了面临国防军事上的C形包围之外同样面临着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包围。虽说我们目前好像并没直接和西方国家打仗,但实际上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战早已打响。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大对我国的战略围堵:西方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遏制打压中国,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对我们进行封锁,还频频干涉台湾、南海、香港、新疆、西藏等中国内政问题。所谓“北约+”机制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过去美国在欧洲有北约这样一个盟友体系,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是松散的。日、韩、澳等国都与美国存在盟约,但日韩之间、日澳之间、韩澳之间却并不存在盟约。

如果说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体抱团的盟友体系,那么美国在亚太的盟友体系是由一个个双边条约组成。美国是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单独订立双边盟约,但却没形成一个把美、日、韩、澳同时覆盖进去的盟友体系。如果说北约是握成一个拳头针对俄罗斯,那么美国在亚太的盟友体系更像是五指分开的一个巴掌。“北约+”机制其实就是把美国原来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名正言顺整合成类似于北约那种抱团的组织以便握拳打人。

美国想通过这样的机制整合自己的亚太盟友体系,而日、韩、澳也想加入这样的机制。虽说这几个国家早就是美国的盟友了,但毕竟总感觉自己和美国的那些北约盟友不一样。如果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比喻成一个大家族在吃席,那么北约成员国是和美国一起坐正席的,而日、韩、澳就只能坐外围。时间久了以后日、韩、澳也会想我怎么就不能坐正席呢?“北约+”机制在日、韩、澳等国看来就是自己迈向北约正式成员国道路上的过渡。

既然北约这些年来一直在东扩,那么可以视为亚洲版北约的“北约+”会不会扩员呢?其实美国除了想把日、韩、澳等传统盟国整合进“北约+”机制之外近年来还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南亚、东南亚国家走得很近。如果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越南、菲律宾都加入北约,那么北约的名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呢?毕竟目前为止北约成员国无一例外都是北大西洋两岸的美洲或欧洲国家。

当然如果这些国家真想加入,而北约又有意接纳这些国家,那么改个名字和条约文本似乎也并非难事。目前日、韩、澳等国可能还真有把自己由“北约+”机制成员变成正式的北约成员国这种念头,但印度、越南、菲律宾这些南亚、东南亚国家现在就连是否加入“北约+”恐怕都尚在观望。其实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近年来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走得挺近的,但这几个国家又不像日、韩、澳那样是美国的铁杆小弟。

像印度的外交政策就长期维持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两头讨好左右逢源的策略。印度一直把自己视为是和美、俄、中、英、法这种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一个级别的世界大国。美国目前所谓的盟友说不好听一点就是追随美国的跟班小弟,但印度绝不会甘心成为美国的跟班小弟。其实我们都知道印度近年来与美国的合作是针对谁,但印度把这种合作定位成平起平坐的关系。印度打心底认为自己和追随美国的日、韩、澳等国不一样。

这就是为何印度在与美国越走越近的同时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印度“北约+”机制乃至进一步加入北约组织,那么首先就会破坏印度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印度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而不是追随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这本身就表明印度想继续维持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两不得罪的外交策略,更何况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实际上相当于把自己置于美国小弟的角色。这是有着大国雄心的印度所不能接受的。

如果说印度向来自居为南亚-印度洋地区霸主,那么越南则长期以东南亚小霸王自居。越南和美国之间曾爆发过一场持续二十年的战争,战后越南和美国外交关系经历了十多年的空白时期,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越南革新开放后才又重新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美越关系出现了升温迹象。可越南实际上仍试图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进行平衡外交,时不时也会向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抛媚眼。

越南并不甘心充当美国霸权的马前卒,而是希望成为东南亚区域霸主。可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一贯政策就是坚决打压潜在的地区霸主崛起。说白了美国和越南就是一种合作+利用的关系。越南一直同美国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同时越南与作为美国乃至北约所有成员国战略对手的俄罗斯还关系匪浅。越南、印度这种脚踩多只船的外交策略与日、韩、澳那种紧跟美国步调的做法并不一样。

越南和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客观矛盾,其次越南在美国亚太战略布局中分量毕竟不及日、韩、印等国。近年来美国和越南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越走越近是客观事实。可美国仍时不时会对越南的政治体制提出批评,而越南方面在与美国越走越近的同时也试图平衡与中、俄、日、印等国的关系。未来美越关系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但美越关系的改善也存在难以突破的上限。

菲律宾倒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但自2016年杜特尔特就任菲律宾总统后一反此前菲律宾的亲美外交路线。目前菲律宾虽仍维持着与美国的传统盟约,但同时也积极发展与中、印等亚洲新兴大国的关系。菲律宾和越南、印度一样其实近些年和北约成员国是有很多互动的。这种既与北约成员国保持互动又不正式加入北约的现状其实恰恰是最符合印、越、菲这几个国家的战略利益。

这几个国家虽说没加入北约,但实际上已与北约存在一定合作关系。这实际上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自由行动状态,反而如果一旦加入北约相当于把自己捆绑到了美国的战车上。日、韩、澳本来以前就是长期追随美国的,而且与中、俄等国的关系也一直不怎么好,所以也不怕因为加入北约而得罪人。印、越、菲虽说近年来和美国走得比较近,但从来也不是美国的核心盟友。

这几个国家也知道自己在美国心目中的战略分量根本就没日、韩、澳那么重要。这几个国家一旦加入北约如果碰到什么国际冲突大概率会被推到第一线当炮灰。这几个国家不加入北约实际上就成了中、俄和西方博弈的争取对象。无论中、俄还是北约想争取这些第三方国家就得给一些甜头。这几个国家就可以左右逢源吃了这家的好处再拿那家的好处。可如果一旦加入北约就会失去这样的优势地位。

现在印、越、菲这几个国家没加入北约,可北约却想拉这几个国家入伙壮大自己的声势,所以就得不断给这几个国家一些好处。另一方面只要这几个国家不加入北约,那么中、俄也会设法去争取他们。处于这样的优势地位使其可以在中、俄和北约之间左右逢源。可如果加入了北约又会如何呢?那就意味着彻底得罪了中、俄,所以只能选择彻底追随美国。以这几个国家的实力即使投奔美国又能得到多大的重视呢?

美国可不可能像对待日、韩、澳以及欧战盟友那样对待印、越、菲呢?这几个国家如果加入北约意味着会在这个组织内处于垫底的地位。本来就有心争当地区霸主的印度、越南会接受这样的地位吗?美国连日本、韩国、欧洲这样的铁杆小弟都会坑,那么对这种半路投奔的小弟能有多好吗?对印、越、菲这几个国家而言维持当前在中、俄与北约之间左右逢源的状态是最有利,而加入北约对这几个国家而言其实就不怎么明智了。
神经病,北约几乎都是文明发达国家,喝恒河水能上天的三哥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