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双中心”发展,项城市真的难以实现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5-04-04 06:00:32

对于一座县而言,县城既是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又是人口最集中、建设力度最大的区域。对于绝大多数的县、县级市而言,县城的位置要么在全县相对居中,要么尽可能的不边缘化。

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县城因行政区划调整、交通、地形、历史沿革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身居全县边缘地带的情况。

而正是这种情况,或多或少造成了县城的经济发展成果无法尽可能多地带动周边乡镇;县城的影响力无法到达本县的人口腹地、区划腹地;本县大多数乡镇“向心力”不强的问题。

在周口市的县域成员中,谁的县城身居全县的边缘地带?

提及这个问题,那么周口唯一的县级市——项城市必然在列。

放眼项城市的行政区划来看,全市的区划格局呈现南北距离大于东西距离的特征,而作为行政与经济中心的城区却位于全市的最北端。

对于项城这一资源配置的格局,不少网友都认为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分布方式。甚至有网友认为项城市应在南部选择一个乡镇打造成仅次于项城城区的“副中心”,并与之形成一南一北“双中心”的发展模式。

回归到现实来看,项城市乃至周口市级自身也知道这一层面的意义,但“双中心”的模式真的难以在项城实现。

为什么说项城市真的难以“双中心”发展?

一、项城市承担的‬耕地红线、基本农田太多,且境内各乡镇均是承担者

河南省以平原地形为主,一直是重要的农业产区,这就意味着河南省需要承担着很大比重的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指标。

对项城而言,全域皆平原的地形决定了它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除了城区以及项城产业集聚区外,其他乡镇均承担着广阔的基本农田、耕地红线,且各乡镇的发展定位大都是围绕农业展开。

既然要“双中心”发展,就意味着项城在不削减城区、产业聚集区用地指标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其他区域有相对可观的可开发用地指标,毕竟有了指标才可以在南部选择一座乡镇打造“项城副中心”,而副中心的建设终究绕不开城市道路修建、居住区建设、工业园建设与扩容等一系列动作。

但现实情况是,在有限的用地指标面前,将指标优先供给城区和项城产业集聚区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二、项城南部的相邻地区中没有大城市可对接

虽说一主一副“双中心”模式的县、县级市在河南省内几乎没有,但在其他省份还是存在的。以安徽省为例,合肥的长丰县、滁州的来安县、淮南的寿县均是这种模式。

再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三者均有一个共同的区位优势,那就是要么与合肥市区直接相邻,要么与南京市区直接相邻,如此区位优势决定了三者可以选择将与大城市相邻的乡镇作为“副中心”打造,甚至不惜“牺牲”县城的发展。

以寿县为例,它的行政区划也是南北距离大于东西距离,且县城也是在全县的最北端,与项城市的情况大致相同。但其最东南部的乡镇——炎刘镇恰好与合肥的新桥国际机场、合肥空港新城交界,即便是距合肥中心城区也近于寿县县城。

在绝佳的区位优势下,安徽省在炎刘镇境内批复了新桥国际产业园,不仅以此为载体承接和招引了工业企业、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更有多座来自合肥的大中专院校整体搬迁于此或新建校区。

反观项城市南部的相邻地区中并没有大城市,更不用提对接其发展。假设项城南部的贾岭镇或李寨镇的“一界之隔”就是郑州的市区或任一经济大市的市区,那么项城必然会减少县城的用地指标,然后在贾岭或李寨境内打造由市级直属的开发区或园区,既利用区位、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优势招引和承接企业,又进行城市化建设。将之打造成“副中心”的同时,也成为了相邻地级市市区的“卫星城”。

0 阅读:0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