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这可能也是和我的工作有关系吧?
毕竟从事视频剪辑二十余年的光景,我看到视频是没有什么冲动的欲望。
但是在很多年以前,我看了几眼当时很火的,
1995年上映的美国犯罪惊悚片《七宗罪》。
因为我胆子比较小,但是当时是妹妹推荐说很好看,于是我强忍着惧意快进着看了一遍。
为什么提起这一部电影?
虽然我对这一部电影,抱有敬而远之的心态。
但是其中根据圣经罗列出的七宗罪,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我记得这七宗罪是: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愤怒。
而这七宗罪,也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顽疾。

当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日益提高,各方面的享受也是在不断地被优化的同时。
我们每天都被各种新闻、社交媒体、短视频包围。
似乎每个人都活得光鲜亮丽,只有我们自己的生活一片狼藉。
于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比较”与“被比较”的焦虑中!
总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自己永远不够成功、不够幸福。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容易陷入“内卷”。
害怕被淘汰,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
于是我们的心开始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开始降低!
而且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越来越单一!
很多人认为只有“考名校”“赚钱多”“地位高”“出人头地”才算是人生成功。
这种功利化的成功观,本来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比较心理”。

当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或者自己遭遇失败时,就容易陷入嫉妒、怨恨,甚至攻击他人。
正是因为嫉妒,贪婪,愤怒以及傲慢,使得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恶意增加,人际关系紧张。
比如职场内斗、家庭暴力、网络暴力等现象加剧。
于是我们开始变得敏感、极端、消极、抑郁、狂躁。
因为我们的心病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期间,据估计,中国目前约有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约4100万人患有焦虑障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在德国,过去五年中,5至24岁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增加了近30%。
在2019年,全球约有2000万人受精神分裂症影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病情通常更为严重。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场所造成重大影响!
抑郁和焦虑每年导致约120亿个工作日的损失,给全球经济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的损失。

虽然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高于前辈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内心的健康比外在的成功更重要。
我们任由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愤怒这一些负面情绪,如影随形地侵蚀我们的内心,而毫不设防。
我最近看了一个小寓言故事:在一座果园里,苹果树长势喜人。
一位农业专家来果园里例行公事,却发现树叶上有些小黑点。农业专家便提醒果农说:“这可能是病虫害,得尽快处理。”
果农看了一眼,漫不经心地说:“只是几片叶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在几周后,整棵苹果树的枝叶开始枯萎,果实也变得干瘪。
果农这才惊慌失措,找来园丁救治。然而,病害已经扩散至整个果园。
园丁叹道:“最初那几片被忽视的叶子,便是病害蔓延的开端。”
这就像我们一直害怕来自外界的伤害,但忽略了我们内心的“心虫”,正在慢慢蚕食我们的幸福。
因为这一些“心虫”是会自我强化的,一旦我们内心充满焦虑或嫉妒,我们就会不断地通过,寻找外界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导致情绪越来越负面。
例如,害怕失败的人越焦虑,就越容易失败,进而更加害怕失败。

而且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一个被愤怒、怨恨填满的人,很容易在言行中无意中伤害别人。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清理它们,那么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的情绪、思维、行为都会被其操控,最终影响整个人生的方向。
在2025年3月初,董宇辉在自己的直播中,推荐茂名荔枝时提到,当地部分荔枝会送往机关单位。
董宇辉的本意是想说明荔枝的品质很好,而且果农也是“按农业部标准生产,农药使用非常克制”。
但是依旧引起一部分网友质疑,是否暗示特权或特殊标准,引发对“定向供应”的联想。
紧接着在2025年3月15日,央视的“3·15晚会”中,被曝光的“保水虾仁”事件,再一次裹挟了董宇辉。
在接踵而来的网评中,很多恶毒的、不堪入目的、的评论是比比皆是。
为什么?归根结底大多数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内心的焦虑、嫉妒、愤怒、虚荣等负面情绪。

智慧书中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如果我们能学会管理这些“心虫”,及时隔离干预,
那么即使我们身处舆论旋涡,我们也能活得更加平和、自由、更加有力量。
所以被“荔枝事件”“虾仁事件”,推上舆论浪尖的董宇辉,他没有因为舆论环境不好,而选择消极怠工或者以暴制暴。
董宇辉先是把责任承担下来,按照赔付原则赔付购买者。
然后,董宇辉再开始调查,追责。
并且他以“风雪压我两三年,我笑风轻雪如棉”的从容态度坚持工作,最终董宇辉以22.67亿的带货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董宇辉的成功不仅在于商业突破,更在于将自己本我坚持住。
在流量时代董宇辉既守护了文化的温度,又保守了本心。

那么我们如何“保守己的心”,消灭内心的“心虫”呢?
首先我们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波动,观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面情绪?
它的来源是什么?避免被无意识的负面思维操控。
其次是在源头就解决问题,减少信息污染的时效。
避免自己长时间沉浸在,负能量的信息中,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比较。
并且培养自己的正向思维!
遇事先思考“这件事真的对我有害吗?还是我自己放大了它的影响?”
再次我们要学会放下,建立情绪排解机制。
例如把焦虑、愤怒的原因、感受写下来。
这样也许会比一直沉浸在情绪中,更容易理清思路。
或者是出去走一走,做一下运动,或者是在一个敞开的环境中祈祷。
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和祈祷可以有效减少负面情绪的堆积。

最后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保持自我成长!
因为只有不断地成长,才能给予我们内心更多的养分。
多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有情绪的出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深度学习,
不断拓展认知,避免自己被情绪操控。
学会凡事感恩,减少嫉妒和抱怨。
让自己在有满足感的前提条件下,再去思考和面对自己的未来。
那么你是否也曾被这些“心虫”困扰?
你是否在害怕外界的伤害?
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心虫”,正在慢慢吞噬你的幸福?
诚然我们无法控制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
请从今天开始,守护你的心,让一生的果效从内心的健康开始!
那么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心虫”?
你是如何对抗它们的?
欢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