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庶在《三国演义》里戏份不算多,他能够被读者们记住,大概一方面因为他是诸葛亮出场的前导,另一方面得益于那个广为人知的谚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程昱的评价徐庶的表现机会实在太少,还没来得及与任何一个有名的谋士较量,就被骗去了曹营,因为没有可以比较的参考者,所以他的谋略如何,不大好说。
程昱对他评价很高,他说徐庶的才华胜他十倍。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程昱对徐庶的认可和佩服,至少把他看做了与自己实力相当的谋士。而程昱在曹操阵营里是一流谋士,据此推断,徐庶起码也是一流水平。那实际上,他能不能够得着一流,或者还要更强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

按照诸葛亮的说法,顶级谋士除了懂兵法战术,还要通天文,识地利,知奇门,晓阴阳,会看阵图。而这些他自己都会,所以他是三国第一谋士,毫无争议。
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其他那些大谋士呢,不全会,但一般也都会几样,从某种角度来说,会的越多,水平越高。比如小说里经常有旗杆被大风吹断,有谋士就知道这是凶兆;天上出现彗星,有谋士就能算出哪位重要人物要倒霉等等。
那徐庶会几样呢?至少会两样。
第一,他知奇门,晓阴阳,能预测未来。吕旷、吕翔领五千人马,攻打新野,徐庶略施小计,御敌于县境之外,大破曹军,斩了二吕。之后,曹仁带着李典来报仇,又吃了败仗。曹仁不甘心失败,准备夜晚去劫营,没想到徐庶提前算出他要劫营,将计就计,夺了樊城。书中写到:
却说单福正与玄德在寨中议事,忽信风骤起。福曰:“今夜曹仁必来劫寨。”玄德曰:“何以敌之?”福笑曰:“吾已预算定了。”
凭一股小风,就能算出敌人的动向,说明徐庶精通术数。

八门金锁阵
徐庶会的第二样,小说里只有四个人会,那就是阵法。曹仁在新野城外摆下一座大阵,得意洋洋地问刘备,你认识我这阵法吗?他想让刘备丢丢人,出出丑。可刘备的回答却让他打脸了,刘备说,不就是一座八门金锁阵吗!其实,刘备根本不懂阵法,但徐庶却能识阵,会破阵。
次日,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使人问玄德曰:“识吾阵否?”单福便上高处观看毕,谓玄德曰:“此‘八门金锁阵’也。
一句话暴露他的实力通术数,懂阵法,已经超过了很多谋士,但徐庶最厉害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徐庶的这种能力,在小说里的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或者说是很容易被读者忽略的一句玩笑话里得以体现。
操然之。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諕得庞统魂飞魄散。

黄盖、阚泽、庞统,三个人干的三件事,看起来相互独立,其实是火烧曹兵这个大战略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但曹操及其手下的谋士,都没有发现这几件事情的关联性。
唯独徐庶能够看出这几件貌似无关的事情之间隐而不见的密切联系,从而推断出整个事件的走向,或者事件谋划者的意图,所以当他说出那句话时,庞统才会吓得“魂飞魄散”。这也说明了徐庶具备谋划全局的能力,他不是普通的谋士,而是大战略家,这样的人,屈指可数。
(参考三国演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