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温铁军聊起了时政热点,说起苏联垮掉以后,美国怎么靠着美元在全球市场上耀武扬威的那套路子。
说起21世纪头些年,美国把不少产业挪到了中国,靠着经济全球化这招,他们缓解了通胀,还赚了大钱。这事儿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现在中美之间,不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贸易,摩擦是越来越多,有人管这叫“新冷战”。对于这种“中国威胁论”的胡说八道,得明确回应:这都是瞎扯!
中国已经让美国剥削了不少,难道还有人天真地想让中国给美国当帮手?
【腾飞霸权期:美国捡拾残羹,强势入局东欧】
苏联垮台后,那拖拖拉拉四十年的冷战,感觉就像突然间就没了。美国还有它那一帮西方的小伙伴,都乐呵上了天,觉得自己赢了。
这时候,美国外交圈碰上个大问题——在冷战那会儿,他们老是用非黑即白的冷战思路来做外交决定。可现在,他们得赶紧想个新办法来搞外交,得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问题是,他们是该跟着多元化时代的步伐走呢,还是假装还有对立,想着自己独大呢?
1991年底,12月份那会儿,温铁军买了张飞往欧洲的机票,他计划先去西欧逛逛,然后再去东欧看看。路上有人跟他说,中国可能会变成下一个苏联,温铁军一听就不乐意了,立马跟他争辩起来。他说,自己得亲自去国外走一趟,好好瞧瞧,回来证明给他们看,中国走的路子,那是独一无二的,跟苏联不一样。
温铁军在东欧待了一个多月,要是问他最深的体会是啥,作为经济学专家,他叹了口气说:“金钱和金融资本,那威力真是挡都挡不住。”
温铁军发现,短短两年工夫,东欧市场那可真是大变样了。最明显的就是交易方式的不同:“以前啊,咱们都是用实物来换东西的。比如说,那边(苏联)要是缺菜了,你送点新鲜蔬菜过去,那就是大恩情了。咱们从黑龙江开几辆大卡车,装上土豆就过去了,回来时就能换上一两辆汽车呢。”
不过,苏联垮了之后,货币和资本这一块儿就空了出来。温铁军说过这么一件事儿:东欧那些国家,企业们到处找原材料找不到,市场也寻不着,那些原本顶呱呱的工业设备,最后都只能当废铁处理了。你想想看,要是没了市场,像石油、天然气这些个实物资产,还有矿产资源啥的,根本就没法变成钱。
这种时候,美国往苏东工业体系里砸了不少“硬钱”,美元变得非常抢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快速发展了。
那时候,美国该走多极化还是单极化的路子,心里早就有数了,没啥好犹豫的。布什政府搞了个“超越遏制”战略,还说要建立“世界新秩序”。到了克林顿政府,他们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更是帮美国稳住了单极霸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美国,美元不能直接换其他的东西,这种情况说白了,就是美元老大地位在作怪,简单讲就是美元霸权。
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能帮美国稳住国内经济。要是美国国内有啥项目亏了钱,欠了债,那它就可以多印点美元来填这个坑,保证国家经济不乱套。
国际上,美国靠着印钱的权力,随便印美元往全世界发,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掌控世界经济资源,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简单来说,因为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所以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向全球借钱,而不受啥限制。
另外,因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借钱时,都是用美元来算的,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让美元变得不值钱,来控制自己欠的钱有多少。这样一来,等还钱的时候,那些钱可能还没借的时候值钱,所以美国就不需要还那么多,甚至有时候都不用还。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把债务或者以后的风险转给别人。
温铁军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的那波经济大发展,叫做“新经济”时代。他有点感慨地说:“那时候啊,咱们中国还是挺传统的,也比较落后,经济还没怎么货币化,跟那新经济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战略竞合期:美国爆发危急,中美战略合作】
2004年以后啊,全球的外汇储备加起来超过了4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储备那是噌噌往上涨。美国通过搞政治、外交还有贸易的一套,硬是让日元、人民币按照他们的意愿和标准升值,他们随心所欲地调整美元汇率。
从2001年到2006年这五年里,美国虽然欠外面的钱多了3856万亿美元,但奇怪的是,他们实际要还的钱却少了199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在这期间通过投资啥的,总共多赚了4055万亿美元。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钱,差不多3163万亿美元,是美国通过让别的国家货币涨价、自己搞资产价格变动赚来的。另外,他们还有个小手段,就是让美元自己贬值,这样又帮他们多赚了8920亿美元。
那时候,好多钱都从东亚跑到了美国,东亚那边就闹起了金融危机。对于这事儿,温铁军可不买账,他说什么也不觉得那是“东亚金融市场制度不行,管理不到位”的错,这套说法不过是美国政客常找的借口罢了。温铁军觉得,东亚金融体系垮了,四小龙、四小虎倒了,这主要是资本流动造成的必然结果。
东亚的金融资金难以涉足高端技术、需要大量人力的行业,还有那些生产普通消费品的领域,同时也够不上更高层次的金融投资——它们始终被困在产业投资的圈子里打转。温铁军指出了这一点,“那些有钱的大佬们才不会守在东亚想着怎么让产业更上一层楼,他们直接跑到美国去了,就是为了能捞到高科技产业里的好处。”
大量资金流进了美国的IT行业,结果这新起的行业很快就出现了泡沫。与此同时,一连串恐怖事件也相继发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美两国开始携手进行反恐合作。
中美深入经济合作里头,反恐战略合作算是其中一块。借着反恐合作的东风,两国关系走近了不少。美国那边的好些产业都搬到了中国,因为咱们这儿劳动力便宜,能帮他们省下不少成本。做出来的产品再送回美国,这样一来,美国的通胀率都给压下去了。这么一件挺震撼的事儿,温铁军讲起来却是平平淡淡,一点不夸张。
说到那会儿的中美合作,温铁军心里头明白,“中国算是给美国打下手的”。但说到感情这块儿,他可就五味杂陈了。
大量便宜的消费品流向美国,中国人用挣来的这些美元外汇,转而又去购买美国的国债。这样一来,美国就有了钱去四处扩张。这种双向的输出,说白了,就像是从中国这头牛身上薅了两层毛。
【“双重输出”还是“扒两层皮”?——美国币权战略及中国之应对】
虽说在21世纪头些年,中国实际上对美国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产生了“两大影响”:
中国向美国出口价格便宜的制成品,以此来赚钱。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就像是在帮美国忙活,自己却没捞到啥大好处。
由于便宜的制成品让美国的物价指数保持低位,赚的钱大部分又流进了美国国债市场,这样一来,钱绕了一圈后,最终还是落回了美国人的腰包里。
温铁军后来又说,他更倾向于把这事儿叫做“美国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两回便宜”。
2008年时候,美国那边金融危机闹得挺大,他们赶紧搞了个QE政策。结果呢,美元就一直往下跌。这么一来,他们算是把一部分国内的问题甩锅给了像中国这样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的国家。
结果,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美国经济转头重视起产业资本。从2009年开始,美国的制造业产出增长速度就比其他发达国家要快。到了2013年,工业生产指数涨到了104%,比其他发达国家大概90%的水平高出不少。而且,这种领先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看看中国这边,从2009年6月开始一直到2014年9月,这五年多时间里,人工费用的价格指数每年跟上一年比,都一直涨,超过了105。
这么说吧,温铁军讲的“美国让咱们吃了两次大亏”这话,挺实在的。
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得先把自家的本事练好,靠着咱地大物博的好处,继续用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咱们得有计划地搞好国内的非“学科化”研究,推动有利于中国“走出去”的话语系统建设。得加强国家综合安全战略的研究,把打造中国话语的各种尝试跟民间社会组织“走出去”结合起来,让它们相辅相成。
另外,咱们得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当作根基,往深处发展产业链,让咱们在全球产业里不再只是“两头在外”,老是在利益链的最下面待着,得翻个身。关键是要把设计研发、原料提供、加工生产、物流运输到金融服务,这一整套产业链都放到咱们自己手里,让它在咱们的地盘上稳稳扎根。
另外,咱们得一步步加强人民币作为主权货币的地位。对那些有竞争力的产品,咱们试着用人民币来结算。同时,对那些用人民币付款的普通出口货,咱们得简化手续,还得在税收、货币政策上给点儿甜头,鼓励大家这么做。
得明白,美元资本在全球体系中占据霸主地位,人民币想要走向世界,路还长着呢。一开始,咱们的人民币在国际上没啥地位,安全保障也弱得很。所以啊,咱们得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能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再考虑开设金融债券市场,这样心里才踏实。
最终,咱们得立足于陆权,跟周边国家好好合作,打造咱们中国货币战略的安全大陆后盾。重点呢,就是整合陆地上的资源和产业链,把咱们传统的地缘优势发挥好,往中亚方向拓展,跟俄罗斯、欧洲联手。
在陆地范围内,咱们得想办法稳稳当当地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给它弄个安全的地盘。这样一来,国内需要的资源能找到买家,多余的钱也能找到投资的地方,市场就更宽广了。
温铁军对此有话说:“咱们可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得瞅准时机灵活应对。要是还跟以前一样,傻乎乎地让别人一年宰两回,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那样的世界局势,咱可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