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的二次创业,从GT开始,但不只GT

汽车十三行 2025-04-17 09:47:30

4月15日,极氪007 GT正式发布。

很少有一场汽车发布会,在开场时刻,不喊口号,不搞情绪。极氪007 GT就是这样开始的,在吉克隽逸的歌曲后,直接驶入舞台中央。这不是极氪第一次发布猎装车,但它很可能是极氪第一次在台上试图用一款车“重讲品牌”。在正式公布售价之前,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站在台上,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不只是007 GT上市的日子,也是极氪四周年的日子。”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听得懂的人都明白——这是极氪自己给“二次创业”设的一道分界线。四年前,极氪001靠平台、结构、三电的工程能力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中高端新能源路径。在四年之后,极氪的方法论已经不仅仅是工程能力领先,也加上了一条,如何被大家理解。

01

中国GT是“算”出来的

和以往的发布会不同,极氪007 GT开场后便立刻驶入光影交织的舞台中央,现场安静了两秒。不是因为它有多张扬,而是因为它有一种几乎被精算过的“比例自信”。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朱凌开门见山,“首先猎装车一定要好看,极氪007GT的原创猎装美学,让你不只是欣赏风景,更能成为风景。”

在极氪007 GT的产品介绍会上,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朱凌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我们不断打磨设计师与工程师之间的配合,最终把极氪猎装的核心设计线条,锁定在21度。”

这个21°,不仅是车身后段线条的倾角,更是贯穿整车设计哲学的一条“参数中轴”。抽象的说,这个数据刚好是空气流体绕车滑过时不扰乱后场的临界边界,也是人在45°侧后方观察时,能快速形成区域焦点。这条线不是设计师画出来的,是空气动力学、眼动追踪、空间建模和CFD模拟一起算出来的。

自然界,信天翁滑翔的攻角是21°;工业,风电叶片的初始攻角、亚音速战机的机翼后掠角,也都是21°。这些不是巧合,而是物理世界对“效率与平衡”的统一解。极氪用它做汽车设计的基础,是在告诉用户一件事:真正的美感,不是靠比例想象出来的,是由结构约束中寻找到的自然秩序。更重要的是,这条21°猎装线不是一笔孤立存在,而是统摄整个007 GT外形的控制轴。蚌式前机盖、无缝拼接尾部、双尾翼分流器、0.23Cd的风阻系数,都是围绕这条线向两侧展开的结果。我的设计师朋友告诉我,这是一种工业设计中最罕见但最高级的做法:不是设计去适配工程,而是工程去协同设计。从内饰到外观,极氪007 GT几乎将一切“感官印象”都导向了精算轨道。甚至在色彩上,极氪通过2000位真实用户调研,从1000种紫中选出“星际紫”和“暗夜紫”。但最关键的是,007 GT的设计逻辑是“让用户感受到高级的过程可复现、可验证、可落地”。

在这一整套工程逻辑背后,另一个词也悄然被激活——GT。字母的原意是“Grand Tour”,源自20世纪欧洲的长途驾驶,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007 GT试图回答的不是“GT还能不能做”,而是“中国用户眼中的GT,应该是什么?”极氪给出的答案很清晰。如果说欧洲GT是为长途驾驶而生,那么,007 GT则是为审美和场景而来,也是为了让GT在中国有一套全新的哲学。

02

四年后,看到了第二个极氪

在007 GT的发布会上,安聪慧讲了一句低调却重要的话:“今天,不只是007 GT上市的日子,也是极氪四周年的日子。”对于极氪来说,这一天的意义,不在于多推出一款新车,而在于从第一个极氪迈入第二个极氪的起点。四年前,极氪001发布。以结构原创与平台能力在SEA架构下迅速落地,在短短两个月内实现5800台销量,打开了中国新能源中高端市场的第一道缺口。那时的极氪,是一个典型的工程驱动型品牌——强调技术,强调性能,强调突破。极氪的1.0阶段确实是从“最难的事情做起”:把猎装从小众做成大众,把MPV从守成变成创新,把三电从单点领先变成体系集成——FR、Mix、009光辉等一系列产品创新,填补了行业在不同区间的结构空白。技术上的首发超过167项,核心专利突破2200项。这些数据背后,是一套高度组织化、执行力强、系统完备的技术推进机制。

但安聪慧也在发布会上也坦言:“在急于奔跑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完美。” 但在今天竟然看到了,一家企业在面对高速成长之后开始校准品牌“温度感”的真实转向。安聪慧在发言中说得非常清晰,极氪从今天起将正式进入2.0阶段。这个阶段,不再只是强调“造出领先的产品”,而是要回答另一个问题:“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品牌?”在极氪品牌2.0中,安聪慧表示要从多元的新能源方案、技术迭代、用户痛点和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升级。

这似乎也是007 GT诞生的战略背景。如果说极氪001回答了“能不能做出好的新能源车”,那么007 GT给出的,是品牌在完成平台验证之后,关于风格哲学、场景适配、生活语言的第二次作答。它不再只强调参数、展示工程能力,而是开口表达,注重叙事逻辑;把极氪推向从“硬实力”到“软价值”的横跨。而这个时间点的选择,也恰恰证明了极氪愈发成熟的体系,因此品牌转向需要一个清晰的、结构化的表达锚点。

回顾安聪慧的发言,他在发布会上的语气始终平静,但信息非常密集:提到“构建多元能源解决方案”“迭代生命周期用户参与机制”“服务即豪华”“一体式道路救援能力”……这是一位CEO、一个曾用技术赢过市场的品牌,开始用体系、情绪与节奏赢得未来的开始。所以,007 GT不是发布会的全部重点,它只是品牌系统节奏切换的第一个按钮。如果说001是极氪“敢”的证明,007 GT就是极氪“懂”的标志,这便是极氪2.0,或是说第二个极氪的开始。的确,和001、009的冲劲和爆发力相比,4周年是极氪到了必须切换节奏的节点,也是开启二次创业的起点。

03

GT背后是极氪更强的穿透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语境中,流量、销量、渗透率几乎成为每一款新车被打量的基本维度。但也正因为普遍“卷数据”,才更需要一些产品,专门去承载品牌风格的塑造与认知重构。

我想,这便是极氪007 GT的商业定位。

如果只看价格,极氪007 GT是007全系里起售价最低的一款车型。这一点,打破了绝大多数人对“设计车更贵”的惯性预期,设计强度更高、配置结构也不低,却比标准三厢车型便宜7000元。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极氪要把风格型产品从高配形象,降到主力传播层,让设计成为用户对品牌的“第一记忆”。

通常,企业的产品策略遵循的是“价格—配置—价值感”阶梯:造型越激进,定位越高阶,价格越上探。限量车、旅行车、跑车、特殊命名版本,多被视为品牌“锦上添花”的补充工具,用来提升高线城市调性或塑造品牌上限。但问题是:这套结构难以反哺主力销量区,不具备穿透力。极氪反向操作把原本可以卖贵的猎装GT,从一开始就定义成传播层级的“基盘车型”,而且是一辆真正设计向前、价格向下的产品。它不是为大多数人定制,而是为影响大多数人的“次主流人群”埋下风格种子。和当下很多新势力走的配置堆叠逻辑截然不同,极氪将007GT变成了低门槛、高辐射的品牌穿透器。让品牌记忆路径倒过来:不是先被性能说服,而是先被外形吸引;不是买了才理解,而是理解了才考虑。一旦用户形成“极氪=造型好、质感强”的认知,其它车型也能在这个认知下顺利借光。

最后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用一台19.99万元的猎装车,去换一段用户自发讲述的社交内容?极氪愿意。你敢不敢让一台设计感强烈的车型去对话更广的人群,而不是只留在塔尖人群圈层自赏?极氪敢。所以说到底,极氪007 GT极有可能是让「极氪」变得更有穿透力的主力产品。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汽车十三行

简介:知名汽车媒体人王鑫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