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四十四支队

小西水历史 2025-04-05 12:18:39
一、机构和队伍 霍林河矿区建设规模大,又地处边疆,条件艰苦。为加快矿区建设,1978年3月,国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四十四支队,担负霍林河矿区建设任务。是年6月,四十四支队司、政、后机关开始办公。8月,组建工作基本就绪。10月17日召开支队成立大会。支队(师级)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属三个大队(团级),即431大队,担负露天矿建设任务;432大队,担负建筑安装工程任务;435大队担负建筑材料运输任务。四十四支队人员最多时达13000余人。 主要兵源由基建工程兵派来的669名军事干部和少数技术兵、抚顺矿务局选调51名露天矿建设的工程技术干部和350名技工、从吉林省调入的1000名技工、原矿区建设指挥部的96名技术管理干部和2408名青年工人、当年从辽宁和吉林省应征入伍的4000名义务兵组成。支队长李书林,副支队长翟启坤、翟文元、张作三、李天宝、段树义,总工程师贾崇慧。第一政委刘英杰,政委王福家,副政委陈录、曹永富。司令部参谋长宋民素,政治部主任刘兴业,后勤部长刘洪沈。 二、完成的主要任务 四十四支队组建后,主要抓了技术骨干培训、接运组装大型设备和基础工程建设。 1、培训技术骨干 当时队伍情况是管理干部多,工程技术人员少;新战士多,老战士少。为适应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的需要,除加强部队的军事教育外,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工作。 支队先后派出三批人员去3个国家进行考察实习。支队以这三批出国实习人员为骨干,并在西德、美国技术专家的帮助下,举办了液压挖掘机和各种车辆驾驶及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班,计参加学习310人次,学习设备性能、操作、维修、保养技术。结业时严格考试,合格者由基建工程兵煤炭指挥部颁发驾驶证,同时在煤炭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德语学员50余名。 对土木建筑队伍的培训方式是以排为单位,学习工程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在营房内进行实际操作,对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方可上岗操作。并建立了以老带新的师徒合同制度。 2、接运组装大型设备 1978年,从6个国家引进的设备陆续到达大连港口。其中RH75液压挖掘机、75B载重汽车因体大超重,是分解装运的。当时通辽至矿区的铁路尚未建成,扎鲁特旗至矿区的公路正在分段施工,运输设备困难重重。在通辽至矿区350公里的运途中,由支队领导亲自参加组成公路维修组、运输组、联络组、生活组,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半年时间将这些设备无一损坏、安全地运进矿区。 这批设备运进矿区后,液压挖掘机、68吨载重汽车,均需重新组装。为了满足组装所需的条件,确保组装质量,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利用矿区旧组装厂加以改修封闭,I临时安设锅炉取暖等设旒,由出国实习人员和技术水平高的技工担负组装任务,并在国外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组装。用半年时间,陆续组装完10台液压挖掘机和57台68吨载重汽车。 3、基础工程建设 1978年,矿区处于缺水、缺电,施工没有红砖碎石,职工住地窨子,外宾来矿区住布帐篷的艰苦创业阶段。支队干部战士克服各种困难,用人拉肩扛,托坯烧砖,化雪做饭,开山取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先后建成了年产800万块砖的砖厂,年产35万立方米的采石场,6 000千瓦的发电厂及永久水源地,6公里长的供水管路,第一、第二和外宾招待所,部分职工住宅,供电线路等工程。 1978年10月至1979年1月,四十四支队432大队,抽调9个中队1000余名干部和战士,奔赴唐山地区,参加了民用住宅震后重建工作。 4、露天矿建设试剥离 1979年8月,431大队进行矿建试剥离,当年完成剥离量65.87万立方米。1980年,完成剥离量833.89万立方米。当年又建成露天矿地下水疏干工程,并进行排水疏干。 三、四十四支队撤销 1981年初,基建工程兵第四十四支队根据上级命令,清点所有设备、物资、财务账目,编制了移交清册,在煤炭部、基建工程兵煤炭指挥部的领导下,于1981年6月全部移交给霍林河矿区建设指挥部。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