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啦?

司马看事 2025-04-09 05:15:26

3月6日,写过一篇关于总和生育率的短文。今天再聊一聊相关换题。

眼下,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单就假期来说,现在全国各省产假均延长至158天以上,60天以上的延长产假,5到20天的父母育儿假,还有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同时,大多数地方都出台了扶持政策,有的直接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有的给予购房优惠,等等。

总的看,各方面支持生育的政策比以前强很多,但年轻人多生孩子的愿望不是很强烈,为什么?可能有这么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育投入大。现在的育儿投入,可不是八十年代以前能比的了,以前有句口头语,叫“做饭的时候添瓢水就够了”。说的很形象,但符合当时的现实,就是解决温饱为原则。

现在,养育的难点可不是温饱问题了,而是把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从孕期检查、分娩到教育支出,育儿的经济支出不是个小数。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对我国养育孩子的平均成本做出了统计: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包括消费性支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教育资源供给等)和非消费性支出(人情往来、兴趣爱好、玩具饰品等)。

而大学期间,根据公立和私立大学收费不同有所区别,合计下来,将一个孩子养到大学毕业成才,大约要花费68万元。

当然,地区之间有着显著差异,上海的平均养育成本最高,人均为101万元;北京次之,为93万元;浙江排名第三,为85万元。

以上所说,只是养育孩子的显性成本,真正的隐性成本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经济压力大。除了教育的投入,还有高房价带来的压力,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房价,给老百姓造成极大压力,对年轻人冲击可能更大,房贷压力仍可能挤压育儿预算。

再就是医疗支出,虽然国家有医保政策,但相对来讲,群众就医费用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第三,职业压力大。现代年轻人更重视个人成长、生活品质和事业成就,尤其是女性面临家庭与职场平衡的困境。再就是经济下行与职场内卷导致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担忧生育后的职业中断风险。

第四,带孩压力大。当前,针对生育和育儿过程的服务供给量不足、质不优、价偏高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比如,孩子学龄前的照顾、上小学期间的接送、小学延时服务等,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仅需投入大量金钱,还会付出极大的精力,尤其是孩子上学期间,因为教育“内卷”导致的压力、焦虑对家长更是一种“煎熬”,这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时间挑战,对家长是个极大的考验。

面对新形势,怎样指导家庭、家风建设,同样面临很大挑战。但目前来讲,妇联等政府机构的服务完全处于被动、缺位状态,社会相关机构则“唯利是图”,对辅导家长“不感兴趣”,家长对接受教育、辅导同样“认知不足”,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五,生育观念有较大变化。经过长时间计划生育引导,对低生育率的社会文化,大家逐渐产生认同。还有婚姻稳定性下降,离婚率上升、婚内矛盾频发,削弱年轻人对婚姻的信任,导致有的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

这里面,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中国的经济模式、社会结构、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变革,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其中就包括生育观念。这一点,是个不小的题目,以后再单独分析。

0 阅读:12

司马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