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之中曾经说了这样一段故事,故事之中还是隋文帝年间的时候,汉人皇帝杨坚第一次的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乱世局面,似乎要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到了开皇二年的时候,北方的突厥人看到隋朝刚刚立国不久,就带着大军来犯,而隋初名将也是在这个时候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隋朝立国之战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之上最为辉煌鼎盛的一个朝代,说到他们的历史经典故事,大家都是信手拈来,但说到隋朝立国之战的时候,很多人应该就不是很清楚了,因为传统历史观念的局限性使得我们任何人对于这样一个短命王朝都是提不起多大兴趣的。
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隋朝大将军杨爽带着皇命北上,12万大军分为七路兵马,在今天呼和浩特一带赌住了突厥人,突厥可汗沙钵略40万兵马就直接对上了,那个时候杨爽大将军12万人马因为分兵的原因都不在这附近,手中真正的人数只有区区的2万人而已。
这个时候的罗艺还只是一个百夫长的角色,在两万人之中一点都不起眼,但他一直都是冲在最前面,突厥人40万万箭齐发,光是前军就直接被射杀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罗艺靠着骑术高超,连续更换了两匹战马,这才冲击到了突厥核心战斗层之中。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寒门子弟的崛起故事开始了。
人才不需要名种名血从这一战之后,突厥人上万人的进攻从来都不敢直接和隋朝军队正面作战了,而主帅卫王杨爽也一下子成为了大隋年轻男儿的偶像,就算是许多一辈子以读书考取功名为志向的寒门子弟也知道了那句话:“功名但在马上取”,如果你以为战斗精彩之处到这里就结束了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卫王杨爽人生之中最为精彩的时候莫过于对战突厥40万人这一次,而这一次遇到的罗艺也恰好是人生的巅峰时刻。哪一年的杨爽只有20岁,而罗艺的年纪更小,只有17岁。当时罗艺得胜归来,全身都插满了箭头,根本没有办法脱下盔甲。
正四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大概相当于今天某个军区的第二把手的样子,整个隋朝有这等官职的武将不超过30人。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被世家大族的子弟把持着,罗艺这样一个出身寒门的子弟能够获得这等升迁,实在是让人惊讶,有人问到他寒门与世家的区别的时候,罗艺不屑的回答说:“人不是牲畜,不需要名种名血”。
结语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国家政治大部分都是被世家大族把持着的,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出头之人,即使能够做官也都是五品以下的样子工程,你看那满朝的公卿将相,哪一个人的祖上不是世代豪门?哪一个的祖上不是皇亲国戚呢?
世代虽然过去了一千多年,但罗艺说过的这句话放到今天依旧是很实用的,因为到今天我们很多人寒窗苦读十几年难道就真的抵得过别人家几代人的经营吗?即使我知道不一定抵得过,但我依旧要说一句:“人才不是牲畜,不需要名种名血”。
“人才不是牲畜,不需要名种名血”。古人的这血统观,现代的一些人还是不懂。一些人一出名,就追溯到上代甚至几代先人有多么的优秀,以彰显血统之贵。就连写个文,演个剧出了名的,也往上代靠,往上连,显摆家世出身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