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起兵驱董,董卓知道消息之后立马作出了迁都的决定,将皇帝送到了旧都长安,自己带着大军留守洛阳,为了更好的抵抗袁曹联军,董卓决定实行“焦土抵抗”策略,一把大火烧掉了东汉以来历代帝王宫室。
从汉灵帝晚年放权地方诸侯平定黄巾之乱后,天下又一次的陷入到了纷争之中,谁也不知道这次的战乱会持续多久,支持袁绍还是支持董卓,又或者选择中立成为了各地诸侯的选择难题。天下大势就摆在这里,除非你天高皇帝远,不然的话,以后就会因为不及时站队而被清算。
诸侯联军距离
袁绍大军部署在河内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一代,距离洛阳直线距离100公里左右,大将王匡驻守军事要地孟津,被董卓渡河绕后偷袭之后大败,从此袁绍失去了直接和董卓对抗的信心,开始消极伐董。
袁术总部驻扎在河南南阳,负责诸侯联军的粮草调度,当年刘备的小部队就是因为袁术的刁难,得不到足够的粮草,曾经发生过冲突。韩馥总部驻扎在邺城,位于今天的河北临漳,距离洛阳400公里,这个距离也干不了什么,所以他负责的是后勤支援。
一盘散沙,英雄少有
曹操为了弥合诸侯,同心攻打董卓,曾经提出了自己灭董的战略大计:
第一袁绍守住洛阳北部门户,以防止董卓失败之后向北逃亡,或联合匈奴作乱华夏。
第二酸枣会盟诸侯军队守住成皋、敖仓,堵住轩辕关和太仓关口。成皋是战略要地,必守,敖仓是东汉官方粮食贮备要地,可供数十万大军粮食使用。轩辕关和太仓关是洛阳南部门户,防止董卓逃窜到南方。
第三是袁术和孙坚率领本部军马进入湖北丹阳和析水,攻打长安南部门户武关。攻打武关是刘邦当年入秦地的打法,等于是从大后方威慑董卓,强则使董卓分兵加强长安南部防御,以成围魏救赵之效。弱则使董卓洛阳大军分神,不能全神贯注的对付诸侯联军。
董卓都还没有打过来,拥有十几万大军的诸侯竟然开始内乱了,刘岱和桥瑁直接内部火并,桥瑁被杀,刘岱直接吞并了桥瑁势力。袁绍这个盟主也装作看不见,因为袁绍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开始幻想自己伐董成功之后的计划。
暗中和韩馥密谋击败董卓之后要废掉现在的汉献帝刘协,拥护幽州牧刘虞做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个计划,袁绍得意洋洋,还告诉了曹操,希望得到曹操的支持。曹操苦心的劝阻袁绍不要这样做,这样做无疑是加剧了国家的动荡,不利于朝堂的稳定,和董卓与何进又有什么两样呢?
曹操对于袁绍册立新帝,给出来了自己的建议,诸侯联军伐董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董卓欺压天子,残害百官万民,所以天下人才会支持伐董。皇帝年纪小不懂事,国家战乱不是他的错, 是奸臣董卓造成的,如果一旦更换皇帝,那和董卓有什么区别?
曹操三劝袁绍,袁绍三次都不听,这两位少年时代就相识的好友,从此分道扬镳。曹操也看清楚了袁绍,这个所谓的诸侯盟主,天下人心之所向,根本就是名不副实,靠着祖上的荣光才有今天的地位,本人是一个好谋无断,看不清楚基本形势的无能之辈,诛灭袁绍的种子从此刻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