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商与脱贫攻坚的五年之约

业界风云汇 2021-03-03 13:40:19

2018年7月26日,上海中心大厦,时年三岁的拼多多敲钟上市。与现场气氛稍显违和,一位来自四川攀枝花的果园农民登上舞台。

通过大爷略带紧张的自我介绍大家得知,他家里种着10多亩芒果树,往年常被收购的小商小贩压价,加入多多果园之后“每斤能多卖好几毛钱”。

作为平台百万农户中的一位,果农大爷前来见证拼多多的上市,再合适不过。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经过8年共同努力,脱贫攻坚之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次,身份调换,拼多多成了见证者。

表彰大会上,1501个集体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对象。获得此荣誉的互联网企业共三家,拼多多位列其中。

作为一家成立五年的年轻企业,拼多多从农产品起家,以“农地云拼”的模式创新在田间地头和城市餐桌之间建起通路。自身成长为全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同时,推进着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与百万农户相伴而行,五年以来互为见证。乡村是中国的底色,三农,则是拼多多的底色,这便是其能获得脱贫攻坚最高集体表彰的根源所在。

中国的根,企业的本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上个世纪喊出的的这句口号放之当下仍具有指导意义。

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近43%人口的家庭月均收入在1090元以下,也就是总理强调的“6亿人月均收入1000元”。从地域结构来看,低收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75.6%。

近期,CNNIC发布了《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收入方面,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高达70.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民生活由线下迁至线上,但乡村这一底色从未褪去。

之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为乡村人群推开浏览新世界的窗户的同时,更有义务引领他们走进新世界。即借助互联网经济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具体到细分领域,电商是绝对的排头兵。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确定的三家互联网企业,阿里、美团和拼多多。其中,拼多多是最为年轻,亦是三农底色最浓的企业。

阿里始于1999年,美团上线于2010年,拼多多创立于2015年。这家成军仅五年的电商平台,从起步时便扎根农村。2015年4月,拼多多前身拼好货的定位就是锚定农产品的生鲜水果电商。而后品类逐渐拓展,成长为大家今天看到的综合型电商平台。

时至今日,农产品依然是拼多多核心优势品类。以2019年拼多多平台GMV首次突破万亿为例,其中农产品贡献了1364亿元,在整体销售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友商。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拼多多平台的农产品成交额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2018年销售653亿,同比增长233%;2019年增长109%至1364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已达2700亿元,增速仍接近100%。

之于国家,农村是根,所以打响了脱贫攻坚之战;之于企业,三农是本,便有了电商平台对农产品上行的发力。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已经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成立五年,时间点上与脱贫攻坚战的下半程重合,实际行动上拼多多则在亲身参与,与脱贫攻坚相伴而行。

要想富,先修路

2012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共计9899万人。8年时间,9899万人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的扶贫成果世界瞩目。

复盘脱贫密码,第一条必然是“要想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有两层含义:实体道路和网络通路。两条路一实一虚,延伸向了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各自发挥所长带动农民脱贫。

互联网企业自然是落在后者,回顾“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落地,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转折之年正是2015年。

那一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指出“互联网+”将于11个重点行动领域对接融合,农业位列其中。

具体到电商行业,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的出现,为农产品上行带来了通路重塑的机遇。

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新电商重塑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拼多多较之于传统电商,迅速在农产品上行领域取得了突破。同时,传统电商也通过复制拼多多的模式,共同助推电商扶贫。

新在何处?“农地云拼”就是答案。

农地,很容易理解,直接深入农民的田间地头,拼多多与中国农产区、产业带融合紧密。云南的雪莲果、广西的百香果、新疆的小红杏、大凉山的软籽石榴、辽宁的丹东草莓、四川的不知火丑柑......平台汇聚了来自全国东南西北各地的农产品。

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区三州”,亦是拼多多重点关注的农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平台上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地区的商家数量达157152家,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同比增长413%,这为拼多多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打下基础。

“云拼”,指的是在云端把农产品拼出去。深入农产区之后,拼多多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供给和需求在云端促成对接。对接模式上,平台则打出了拼购这张创新牌。

原本散落在各地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在云端通过拼购化零为整,这样一来,小农户直连大市场,破解了供需在时间、空间上的错配。一方面抹去了传统渠道的压价,另一方面为农户连接了更大规模的需求,扶贫效果凸显。

以广西玉林村民庞志玉为例,2016年他拿出两万块钱本钱开始在拼多多经营玉林特产百香果。4年时间过去,店铺已累计卖出1500万斤果子,销售额超7000万元。

综上,“农地云拼”实际上就是拼多多依托技术、模式的创新,在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农产品消费之间架起了一条高速公路。渠道拓宽,销量提振,农民增收,脱贫目标必然完成,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相伴成长,迈向下一个五年

新电商带头,传统电商跟进,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助推之下,中国农产品上行取得突破进展。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达到397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2%。

平台这边,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已至7亿大关,GMV继续增长,电商赛道站稳第一梯队。

五年的结伴同行,拼多多自身和脱贫攻坚事业在同步成长。如今,阶段性目标达成,共通的底色决定二者还将继续相守,迈向下一个五年。这也正是拼多多未来依然值得看好的原因所在。

英雄造时势,时势亦造英雄。

拼多多能够取得以上成绩,离不开三农这片土地的滋养。正是在助农扶贫的过程之中,拼多多的“社交+电商”模式得以不断演化升级,驱动着平台向前。

例如,2018年,拼多多推出了多多果园。用户在虚拟果园种下树苗,通过社交互动的方式培育果树,果实成熟即可收到平台免费送出的水果。

一经上线,多多果园便火爆全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多多果园”的日活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人。同时,其较强的社交属性还为拼多多创造了营销增量。

现在,相关的社交小游戏已经遍地开花,游戏化电商成了各类互联网平台提升用户粘性的标配。而回看多多果园,这款产品其实是为扶贫而生。每天送出的200万斤水果,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扶贫助农,并且,绝大多数水果都是采购自“三区三州”和其他贫困地区。

再如,2019年,拼多多正式启动多多农园项目。以首站云南保山为起点,拼多多计划五年之内在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

简单理解,多多农园可以视作多多果园从线上到线下的延伸。然而,不简单的是,多多果园将为合作农产地带去资金、技术、加工链条和订单的全产业链配套支持。这一模式下,农户增收,产业兴旺,平台则能从源头把控商品,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

脱贫攻坚五年之约告一段落,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挂牌意味着“振兴”将是接下来助力农村发展的关键词。以三农为底色的拼多多续约决心已明,如CEO陈磊所讲:“继续扎根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作者:业界风云汇

业界风云变幻莫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0 阅读:2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