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明洲

清明回了一趟老家,晚饭后,陪大哥去散步,走着走着,便来到了村口的大江边。我俩顺着大江往下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欠苟园旁。一见欠苟园,脑海里一下子就浮现出小时候的种种画面,颇有几分亲切感。
村口的这条小河,如同我儿时的伙伴,伴我度过了那段美好,而充满童真的少年时光。这里的一年四季,哪哪都少不了我的身影。所以,对这里特熟悉,感觉倍亲切,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要说我最难忘,也是我最喜欢的,还得是小河边的夏天。小时候,一到夏天,我和小伙伴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往这里跑。下河戏水、游泳、抓鱼、逮螃蟹……那可都是些必玩项目。玩累了,大家就会搞些自选动作。要么齐刷刷坐在江边的石头上,吹吹小风,那叫一个惬意;要么躺在江边的草地上,歇上一歇,那叫一个舒坦。肚子若是饿了,直接点上火芭比Q了,烤鱼、烤虾、烤蛤蟆……吃得那叫一个香。吃完大餐,当然少不了饭后水果。板栗园里的苹果桃、六朵大炮家瓜地的瓜、欠苟园里酸不啦叽的橙子……都是当年小伙伴们最心心念念的。
因为欠苟园紧挨着江边,园里的那两树橙子尤其受小伙伴们亲睞。再加上橙子园下方有一深潭,位置简直绝了,只要一个冲锋,摘橙子既快又安全,几乎零风险。就算被欠苟老人发现了,小伙伴们不仅不急着逃,反而还手举着橙子,得意地挥着双手,非得等老人走近了,才 “扑通” 一声,连人带橙子一起跳进了河里,留下老人独自在岸上气得直跺脚。

时间一长,小伙伴们都成了这里的常客,慢慢地,就都上了欠苟老人家的 “黑名单”。有了黑名单,老人就算追不上小伙伴们,也可以向其家长告玉状。结果呢,某某家的儿子免不了被某某一顿胖揍。不过有时候名字和人对不上,被揍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说胖揍留下的印记是挺深的,可大家记性没长多少,一到江边玩耍,嘴馋了,还是照旧去光顾那两棵橙子树,把被揍的事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胆子忒大的,在树上摘橙子时,要是发现老人来了,来不及跑,就欺负老人眼神不好,干脆就躲在树上,等老人离开后,才大摇大摆地从树上下来,跟打了大胜仗的将军似的,将摘得的橙子,像战利品一样悉数分享给大家。等老人发现自家的橙子少了好多,为了保住剩下的果子,老人索性把床搬到了树底下。这可惹毛了小伙伴们,尤其是那些曾被冤枉胖揍过的。他们等夜深人静,老人熟睡了,就轻手轻脚爬上树,摘完了橙子,老人都没醒。为了宣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还顺走了老人床底下的鞋当纪念。等第二天早上老人起来,在江边找到了鞋,才知道昨晚又有“梁上君子”光顾了,实在没得办法了,平日脾气老好的老人,气得也只能在江边骂大街了。

我生来就胆小,加上父母管教严,瓜田李下的事从不敢触碰,只能坐等小伙伴们来分享。老家有句土话叫“冬瓜奈不何,奈何了芋头婆。”“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有时候,我也会莫名其妙“躺枪”,平白无故替别人背锅。有一次,村里有人上山砍柴,顺走了山民家的果子,被逮了,他居然谎称自己是我爸的儿子,由于那家人认识我爸,敬重我爸的为人,不仅没为难他,还留他吃了饭。后来,那家人碰到了我爸,才知道是有人冒充的,因为我压根儿就没去砍过柴。
时光飞逝,一晃四十年就过去了。“时过境迁人依旧,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今,欠苟老人已不在了,园内的橙子树也没了,我们也早已不是原来那群天真烂漫的少年了,家乡的小河也跟着我们一起变老了,亦没了儿时的那股热闹劲了,也变得有些老气横秋了。不过,小河里的水,还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欢快,依旧还哼着我们儿时那些欢快的歌,跟着岁月一道,缓缓流向了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