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代战神刘伯承遭遇到错误批评时,为什么很多来自原中原野战军的将领不及时站出来给老首长刘帅说话呢?原来这一切和刘帅一片好心相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刘帅在战争年代中,就有个想法就是办一所专业的指挥学院,为解放军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指挥专业人才,早在红军时期,刘帅就是红军军事指挥学校的校长,为红军培养大量军事指挥人才,而且刘伯承将军在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哪怕在行军打仗中,刘帅都会翻译阅读外国优秀的军事著作,为以后军事指挥上专业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帅主动辞去一切职务,主动请缨担任南京解放军军事指挥学院的院长,在此过程中,刘帅亲自编写和审阅军事教材,亲自在军事指挥学院中授课,而且还参照国外军事教材,尤其是参照苏联军事教材结合解放军指挥战斗特点而编写教材,不但如此刘帅还邀请前国民党军部分优秀的将领,给解放军高级将领们讲课授课。很多解放军将领表示不服:说当年在战场上败军之将凭什么给我们上课?纷纷在课堂上闹事以表示不满。刘帅知道后,立马制止这种行为,对那几位闹事的将领提出严厉的批评,并带头去听原国民党军将领的课。
应该说刘帅在对南京军事指挥学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刘帅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值得我们后世所推崇。
没有想到在1958年风云突变,反教条主义活动在如火如荼进行,迅速在全军中展开,许多解放军高级将领也不可避免参与进来,刘伯承元帅也被人批评成“教条主义”,起因就在于刘帅在编写军事指挥教材时,大部分选自于国外的军事教材和国外军事战例,以及军事理论,而忽视我们解放军自己军事经验和军事实践,就这样刘帅被披上“军事教条主义”而被批判,成为反教条主义批判的典型。
那时刘帅已经年龄很大,而且一个眼已经看不见,另一个眼睛看东西非常模糊,走路都看不清容易摔倒,但是刘帅还是一瘸一拐走上主席台做所谓的检讨,而且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刘帅的部下们看着这一幕都感到无比的难过和伤心。看到这一幕不禁有人会问了:曾经来自第二野战军刘帅的老部下,怎么不出来给刘帅讲话呢?怎么不出来为老首长仗义执言呢?原来这一切和刘帅的好心相关。
刘帅刚刚遭遇到错误批评时,很多老部下来看望刘帅,想为刘帅说话。但都被刘帅拒绝!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刘帅不想连累部下,让部下陷入这场漩涡之中,是想牺牲自己而保护部下,所以刘帅就默默承担这一切莫须有的罪名。而且刘帅反复叮嘱部下们不要因为自己而卷入这场旋涡中,更不用为自己说话,那样只会让事态更加复杂化,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可以说刘帅不要部下们为自己说话,是非常具有智慧的处理。
当时刘帅的老部下在南京军事指挥学院中入职,在这场“反教条主义”也遭遇到错误的批判。刘帅为了自己的部下,为了不让他们遭受牵连就默默地承担一切错误,在批判大会上做的各种检讨。
在批判大会上,刘帅认错态度良好,并流下伤心的泪水,要知道刘帅可是顶天立地的硬汉,当年眼睛在战斗被炮弹的弹片击中,动眼部手术中,为了不让思维受到影响,竟然选择不打麻药动手术,硬生生地挺过手术,感动了给他动手术的德国眼科医生称他为“军神”。然而军神刘伯承却在这场错误的批判大会上,为了保护战友不受到牵连,选择默默承担一切的刘帅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因为刘帅承担错误的态度良好,大会也很快停止对刘帅的批判,等刘帅迈着老迈的步伐走下主席台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以这样的方式支持刘帅。刘帅在经历起风波后,也退出南京军事指挥学院校长一职,晚年刘帅安心在家度过晚年,一度双眼完全失明,但是每天还是让家人们给他读报,把报纸和书本上的内容读给他听。有人说刘帅就是凭借着忍惹的智慧才躲过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这场风波,也是凭借智慧,及时退出军事指挥系统和权力中心,并及时急流勇退,才完美避免了之后的特殊年代的一系列风波!
刘帅为了不牵连部下,而选择默默承担“反教条主义”的错误,体现出刘帅崇高的品格,值得被历史和我们这些后来者所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