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发现没,今年以来,恒生消费指数的走势,明显强于中证消费指数。
截至3月28日,中证消费年内收益只有0.14%,而恒生消费是6.99%。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8)
其实不仅仅是今年以来,无论是近1年,近2年,还是近3年的表现,恒生消费的表现都持续强于中证消费。
然而,中证消费并不是一直弱。相反,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明显强过恒生消费的。统计近10年整体表现,恒生消费跌了12.35%,而中证消费却翻倍上涨109.92%。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8)
这说明啥?恒生消费和中证消费这两大消费指数,大致在最近4年内,发生了一次强弱逆转。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大逆转,跟这俩指数的底层逻辑,以及资金结构,都有关系。恒生消费,可能会打破一些人对消费板块的刻板印象。
恒生消费,有什么不同?每次大家提起消费,首先想到的,就是食品饮料,特别是白酒。中证消费指数前十大重仓股,确实也都是清一色的食品饮料,其中有5只是白酒股。
而恒生消费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覆盖的方向就很多元,不再是只有食品饮料传统消费板块,而是以智能家电、体育、文旅、文创IP等新兴消费为主。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8)
相比于食品饮料这类传统消费,新消费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而且,如果你们细心留意最近几次重大会议对消费的刺激政策,就会发现,重要发力点就是在新消费。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像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品牌,能获得这么多资金流入。泡泡玛特年内已经涨了70%,老铺黄金涨了近200%。
资金买入这些新消费品牌,并不仅仅是因为政策预期,也是因为它们本身业绩增速就很好。
比如泡泡玛特,前些天刚发布2024年报,营收首次破了百亿大关,同比大增106.9%,净利润也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5.9%,远超预期,非常惊艳。
我家就摆了一屋子的泡泡玛特玩偶,都是我媳妇最近一年多抽的。一个几十块,并不算贵,但是她说,每次抽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就觉得超级快乐,根本停不下来。现在大家越活越明白了,该省省该花花,吃的都可以偶尔省一点,但是相对低成本的精神满足一定要有。
老铺黄金也很神奇,毛利率长期稳定在40%以上,远高于行业常规的25%左右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别家都是按克卖,而老铺黄金是“一口价”。你别管我内含黄金多少克,我把它设计成了一个整体产品,是我主打的花丝镶嵌、錾刻等“宫廷古法制金”,配合独创的“足金镶嵌钻石”技术,你买的不仅仅是黄金饰品,而是一个有设计的国潮奢侈品。
这种弱化黄金的金融属性,强化自己品牌溢价的产品策略,加上对高端商业体渠道的覆盖掌控,使得老铺黄金的毛利率稳定地保持在行业高位。前段时间老铺黄金发布业绩预喜,预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增236%至260%。
你看,在大家都感觉消费不振的时候,像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这样的新消费却能逆势增长。不仅是这两家,包括 “谷子经济”概念的名创优品,国际奢侈品牌普拉达,等等,这些都是恒生消费的成分股。
新兴消费在恒生消费里面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新消费品牌在港股上市居多。
但即便是在港股的众多消费类指数里,恒生消费也是比较特别的。比如,相比于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恒生消费的行业分布就更纯粹,并没有包含像汽车、软件服务等科技属性较强的成分股,还是更聚焦在消费品本身。对资金来说,指数更纯粹,可预期性就会更强。
“轻装上阵”的低估值指数事实上,恒生消费和中证消费所面临的资金处境,也有很大的差异。
2019~2021年初中证消费的大幅上扬,本质上是在经历了2018年的动荡后,全球流动性进入极度宽松状态,大笔外资通过陆股通进入超跌后的A股,并且集中买入了以白酒消费为核心的龙头白马。外资效应又带动了内资大笔买入,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与此同时,国内资管新规开始落地,银行存款大搬家,在股市火热的行情中,公募基金行业趁势获得了大量新资金。这笔增量资金又继续投入到消费和科技等白马股中,把这轮白马抱团行情推向巅峰。
结果盛极而崩。2021年2月,白马行情在一片喧嚣声中戛然而止,巨大的泡沫无声破裂。从那以后,国内白酒消费就开启了长达三年多的萎靡。如果不是因为全球疫情对经济带来的拖累,这场估值回归之旅或许也不会耗时这么久。但白酒消费板块显然运气不佳。
大笔资金在三四年前那场消费白马行情的高点进入,结果就是被深套至今。这对中证消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只要回涨一段时间,就会有资金趁机卖出。这显然不利于中证消费走出一波持续行情。
而恒生消费没有这个历史包袱。说白了,在当年资金疯狂抱团白酒消费的时候,恒生消费就没蹭到多少好处。那当资金想要通过消费低位布局的时候,可能就会优先考虑恒生消费了。
不仅仅是外资,内资同样如此。这两年南向资金疯狂涌入港股扫货,不仅仅是买入科技股,也有消费股,特别是在A股相对稀缺的优质新兴消费股。这对资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均衡配置策略。
恒生消费的估值确实很低,目前动态市盈率只有不到18倍,处在近5年历史百分位的13.85%水平,是明显低估阶段。而中证消费即便已经阴跌了三年多,动态市盈率依然在21倍左右。(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8)
但就像在任意一段行情中,估值都不是唯一的解释答案,恒生消费这两年的相对崛起,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资金对政策红利下,港股消费,特别是新兴消费的看好。
资金往往更在意的是“边际性价比的变化”。如果说一个方向,比如科技,已经涨了很多,那么,假如另一个方向,比如消费,出现了一定的改善,即便这个改善可能还没那么大,资金也会重视这个新方向。这就是市场经常出现所谓“高低切换”的逻辑。
而恒生消费,显然有了更好的性价比。
大量资金连续9周涌入恒生消费ETF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恒生消费ETF(159699)的资金流入曲线拉得相当陡峭。
从2月21日至3月27日,它的流通份额从4.78亿份大幅增长到15.63亿份,涨幅高达227%。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7)
为啥资金这么看好这只呢?
很简单,广发基金的这只恒生消费ETF,是在挂钩恒生消费指数的几只场内ETF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截至3月27日,规模已近16亿。(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7)
资金之所以会大笔买入这只产品,背后不仅仅是对恒生消费指数的看好,也是对其业绩表现的认可。
无论是近1年,还是自2023年8月10日成立以来,恒生消费ETF(159699)相比于恒生消费指数,都跑出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最大回撤也更小,风险收益性价比更高。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8)
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股票ETF作为一种被动指数投资工具,首要任务是紧密跟踪指数,把跟踪误差做到最小,也就是要严格复制指数成分股及其权重,这里面的主动选股和择时空间是很小的。
但是,跟住指数并且尽量跑赢指数,是投资者天然的投资诉求。所以管理人也会在把控跟踪误差的基础上,尽量想办法去争取超额收益。
比如最常见也最有可持续性的做法就是降费率,通过降低管理费,节省成本,累积复利效应。其次是可以利用指数再平衡的时差,在指数成分股调整生效前提前交易,捕捉价格上涨机会。有些基金还可能通过证券出借或者是打新股,来增厚收益。这些都非常考验基金公司的实力。
广发基金作为国内头部基金公司,在指数产品领域做得很不错。比如这个恒生消费ETF,跟踪误差很小,还拿到了较好的超额收益,产品费率也是行业内偏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同类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产品。
总的来说,这几年恒生消费指数实现大逆转,成为大消费方向的配置“新势力”,集成长性和低估值于一身,颇受资金看好。它这两年的亮眼走势也扭转了很多人对消费板块的刻板印象,这个趋势非常值得关注。
同时,场内还有恒生消费ETF(159699)这样表现不俗的品种,还能T+0交易,大量资金借道它来一键布局恒生消费,后面或许还会有更强的“马太效应”。这只ETF也有场外联接基金,A类020743,C类020744。
风险提示:本文所涉个股及相关基金产品仅为案例分析所用,全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务必独立审慎判断。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