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硬化微喷灌育秧技术

白菜豆腐汤包呀 2025-01-30 08:36:35

汪清县作为原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玉米、大豆、水稻等传统农作物。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特色水稻产业,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公顷以上、产量3万吨以上,年加工大米产量8500吨左右,其中有机大米360吨,绿色大米2670吨。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日益短缺,水稻机械化、轻减化种植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培育出健壮秧苗,是大田早发争足穗、壮秆促大穗的基础。硬化微喷灌育秧是通过整田激光平整、镇压使秧田硬化,育秧前在四周开排水沟,铺设微喷管灌溉的一种育秧方式。与传统秧田育秧相比,该方式具有秧田平整、劳动力投入少、节约用水和摆盘方便等优点。实践发现,硬化微喷灌育秧,比传统秧田育秧的劳动力投入减少,育秧管理环节简便,可及时灌水或排涝,管理效率较高,秧苗整齐,根系盘结力较强,起秧过程中不易散,大大提高了机插育秧效率。

1种子选择及处理

为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品种要选择通过审定的适宜当地机械方式的高产、优质且高抗品种,确保种子质量为二级以上标准,纯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

适宜的水稻品种有龙庆稻3、绥粳18、绥粳15、龙稻18、龙粳63等。其中龙稻18和绥粳18因米质优良,抗病性较高,农民认可度较高。种子处理,选晴天晒种2~3 d,每天翻动3~4次,以便充分干燥种子。用20% 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浸种48 h。药液高出种子表面10~12 cm即可,浸种后用清水冲去药液,摊晾6 h。每100 kg水稻种子使用300 mL药剂,对水1.2 L,充分搅拌均匀,使药剂包裹每粒种子。

2育秧准备

2.1 育秧基质

研究发现,育秧基质的选择对秧苗生长将产生重要影响。如根据相关规范选择成熟的基质。在设置基质时,滴铺、盖籽、每盘用量、基质数量按照标准分别为1.5~1.8 cm、0.5~ 0.8 cm、3.2~4.2 L、 80~105 L。

2.2 壮秧剂应用

选用农技推广部门推荐的合格产品。总养分( N+ P2O5+K2O)含量≥19%;氮、磷、钾含 量:N≥9%、P2O5≥6%、K2O≥4%;水溶性锌:Zn≥0.2%;活性物:丙酮-乙醇溶解物含量 0.5%~2.0%。

2.3 硬盘

要求按照25张/667 m2和技术规程选择长宽高分别为58 cm、28 cm以及3 cm的硬盘,同时要求硬盘底部设置圆形底孔。

2.4 流水线设置

按照1条播种流水线供应134 hm2的规格进行播种。

2.5 无纺布设置

水稻育秧选择宽型无纺布,其宽度为160 cm、长度一般为360 m。

3育秧场地处理

场地处理主要包括秧床选择、秧田面积控制、苗床整地、秧板制作以及微喷灌系统设置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对各项环节要点进行管控分析。

3.1 秧床选择

技术要求秧床应该保持土地平整,具有良好的排灌能力,同时也需要交通运输便利。一般情况下选择大面积水泥场地作为硬地秧床。

3.2 秧田面积设置

按照大田种植需求设置秧田面积。如采用半旱育秧方式,要求秧大田比例控制在1:110~1:130。硬地硬盘育秧时需要按照大田比例1:130~1:140设置。

3.3 苗床整地

秧田整地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干整法进行处理。干整法具体是指在整理之时,干整干平之后上水,继而确保苗床湿润度和温度达标。在机插水稻硬化微喷灌育秧技术应用时,要求苗床整地在元旦前后。而如果选择水整法对苗床进行整地处理,要求在播种前15~20 d整地即可,整地方法规律按照水上旋扎、验平以及秧板处理等。

3.4 秧板制作

水田半旱育秧大田比设置为1:110~1:130此时样板宽度、沟宽度分别控制在2.9 cm和25 cm、深度则为15 cm即可。而围沟宽度30 cm、深度则设置25 cm。

3.5 设置微喷灌系统

微喷灌系统是整个技术应用的核心。设置喷头之时,要求按照纵向排列顺序沿秧板排设,其间距控制在2.6 m左右,按照95个/667 m2规格设置秧田喷头,确保浇灌合理到位。另外,根据种植技术经验,要求选择QS30-36-5.5型潜水电泵即可,该潜水泵最高覆盖面积可达到0.4 hm2。

4播种管理

4.1 播种期

播种期要根据插秧时间确定,一般15~20 d适龄秧苗进行移栽管理。移栽过程中,根据经验在5月20日左右播种。而如果前茬作物是小麦时,应提前5天播种。

4.2 铺基质浇水

播种前需要对基质料出口进行调整,底料基质装盘厚度达到1.5~1.8 cm即可。播种前在播种流水线上控制喷水量、浇足底水之后,保证基质中水不溢出即可。

4.3 精量播种

在播种时应控制秧苗均匀度、空穴率、伤种率以及床土播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85%、≤5%、0.5%以及≤5%。精量播种选择高产优产品种,最终按照3~5 kg/667 m2,如按照常规粳稻播种为150~160 g。机械播种过程中,通过对滚轮转速进行控制使落谷种子达到要求。播种效率一般达到300盘/h,而最大的播种效率为600盘/h。

4.4 铺基质盖籽

播种完毕后对播种流水线的盖籽出口进行调整,要求盖籽的铺设厚度达到0.5 cm。

4.5 叠盘暗化催芽

流水线播种过程中,需要将秧盘重叠之后设置到室内,并在上方覆盖黑色薄膜,要求堆置高度设置为20~40张盘即可。堆置2~3 d暗化催苗,待80%芽苗露出土面1.0 cm左右即可,如所用基质保水性差,要适当减少暗化时间。

5秧田管理

5.1 水分管理

苗期阶段,要求基质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因此浇水必不可少。浇水管理时应按照早晚一次进行。浇水时,将喷头设置于盘架上方位置,距离盘架中间部分45~75 cm,设置间隔2.2 m。如果在种植时,采用的是地插式旋转微喷头,则应进行灌溉处理,喷头间隔2.6 m。基质水分含量不应超过80%。

5.2 养分管理

立针期每25张秧盘使用苗壮丰150 mL,2500倍液喷施,喷雾要均匀、细致,既可在秧苗期补充氮磷等养分,又可增加秧苗茎基粗度、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15 cm,根系盘结力强,适应机插要求。

5.2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育秧过程中应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常见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蓟马和稻飞虱。

稻瘟病,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45kg喷施;纹枯病,亩用苯甲·嘧菌酯30 mL,对水45 kg喷施;稻蓟马和稻飞虱,亩用10%的吡虫啉30 g,对水45 kg喷施,或25%吡蚜酮15~30 g,对水15 kg,叶面喷雾,实行带药栽插。

6适时栽插

当秧苗长到3.5~3.8叶时,要抓住时机及时栽插,避免使用超龄秧苗。卷秧时先起盘后卷秧,确保盘土湿度维持在35%~40%。同时,为保证机插的质量和秧苗的成活率,起好的秧苗应尽快插入田中,避免长时间堆叠。

7结语

中国机插水稻硬化微喷灌育秧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以机械播种种植为主,流水线作业方式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水稻育秧发展。同时在喷灌技术应用下,浇灌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利于秧苗茁壮生长,为后续水稻种植打好基础。《农业信息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