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牡丹具有良好的药食兼用价值,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和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的食用部分包括花瓣、花粉和牡丹籽,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由于牡丹作为食品原料的生产栽培是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生产栽培技术标准,且多为农户或公司加农户的栽培模式,缺少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栽培企业。随着人们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增加,食品原料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通过综述牡丹的食用价值及其作为食品原料的生产关键技术,为食用牡丹的安全高效栽培提供生产技术指导。
牡丹属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为多年生的落叶小灌木。牡丹的花色很丰富,花型优美,根为肉质,树龄几百至千年。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深受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牡丹花很早就作为特色的天然生物资源用于药用和食用。中医认为牡丹性平、苦、淡,具有调经活血的功能。研究发现,在牡丹的籽油内,其微量元素、高浓度脂肪酸以及牡丹黄酮等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被推荐为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保健品、饮料及食用油生产中。
近些年牡丹花的保健和食用价值得到了开发,作为食品材料获得国家批准。国家卫生部2011年9号文件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2013年10号文件批准油用牡丹和“丹凤”牡丹花可作为新食品原料。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68号文件将油用牡丹列为我国11种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
现今食用牡丹的需求量很大,产业化发展很快。但由于作为食品原料的生产栽培是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生产栽培技术标准,且多为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栽培模式,缺少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栽培企业。随着人们对功能性食品需求的增加,食品原料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为食用牡丹的安全高效栽培提供生产技术指导。

1牡丹的食用价值
牡丹作为食品原料主要利用部分是花瓣、花粉和牡丹籽。牡丹花走上餐桌,最初以牡丹花瓣为原料制成牡丹饼、牡丹酒、牡丹羹、花茶、牡丹汤等,还可制成香料或食用颜料。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牡丹食用产品有牡丹花茶、牡丹花粉茶、牡丹花酒、牡丹籽油、牡丹花汁、牡丹花酱、牡丹花糕点等。
牡丹有9大花色1300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营养价值有所差异。在牡丹花瓣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重要的组成物质,能够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牡丹花瓣中有鞣质有机物,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抑菌、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牡丹花粉是花之精华,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大量的蛋白质,测定发现蛋白质的含量可高达39.3%,食用和保健价值都非常高。牡丹花粉中含有13大类约300多种营养成分,且花粉能有效被人体吸收,一直被营养学家推崇为“营养之冠”。
牡丹籽在21世纪初被开发为油料,牡丹籽油的研究在我国开始较晚但很广泛。据苏建辉等、高婷婷等、李静等研究,在牡丹籽油中,含有亚油酸、油酸及亚麻酸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量非常高的ɑ-亚麻酸,在维护人体细胞膜的结构完整性以及细胞正常发挥功能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神经大脑组织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营养素,同时又是人体自身不能自然合成的一类必需物质。戚军超等、刘建华等利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牡丹籽油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37种成分,其中包含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和棕榈油等,发现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占到14.66%,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达83.42%。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极其微小,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几乎参与了人体全部的生理过程。翟文婷等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牡丹的籽油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检测,发现在牡丹的籽油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钙、镁、锌、钾、铁、铜、钠等。

2 食用牡丹的品种
“凤丹”类栽培牡丹,因其牡丹籽产量以及牡丹籽油的出油率等都显著优于其他生产、观赏类栽培牡丹品种,现在已经成为油用牡丹的主要栽培类型之一,并被国家批准为油用牡丹的良种并加以大力推广。此外,“香玉”作为新食品原料已经完成各项检测(正在审批中),其口感细腻甘甜,顺滑中有清雅的香味,是优良的食品原料栽培品种。
3食用牡丹的栽培技术
3.1食用牡丹生产圃地的选择及处理
食用牡丹生产圃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无工业及各种污染源、交通又比较便利的区域。牡丹喜光怕涝,生产圃地应光照充足、地势高、土层厚,pH5.5~7,忌生土、黏土和盐碱土,忌重茬。栽种前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000kg/667m2。对土壤进行病虫害处理,用药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2000),深耕细粑整平。
3.2种苗培育
3.2.1留种、
沙藏选用综合性状优良、整齐度高的凤丹白良种牡丹留取种子。种子九成熟时采收,及时脱粒后沙藏或晾晒存放。选避雨、背阴处沙藏。种沙比为2∶8,沙子湿度60%。
3.2.2播种9月下旬播种。种子用量80-100kg/667m2。沙藏的牡丹种子20~30d会露白,在胚根萌发前播种。晾晒的牡丹种子,播前用200mg/kg的赤霉素(GA3)浸种12h,或用40~50℃的温水浸种24~48h,或用常温凉水浸种4~6d至种皮软化、膨胀,用水漂去杂质和霉变的种子。
播种分穴播、条播两种方式。穴播每穴7~8粒,穴距20cm,行距25cm;条播行距25cm,撒播。覆土3~5cm。播后覆盖地膜。
3.2.3苗期管理 幼苗期主要是防杂草。萌芽后经常松土除草,浇水排涝,防控病虫害。
3.2.4起苗分级 育苗3年后起苗、修剪、分级、定植。一级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毛细根数量多,根茎结合部位枝干直径1.2cm以上,地上木质化部分高18cm以上。二级苗:生长健壮,新生根系发育较好,毛细根较多。根茎结合部位枝干直径不低于1.2cm,地上木质化部分高18cm(不含)以下。

3.3定植
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定植。采用行距60-70cm、株距55-65cm的密度定植。定植穴规格30cm×40cm。定植前用多菌灵胶悬剂加入少量微肥与土调成糊状蘸根。种苗放入穴内,覆1/2土后,稍向上提,使根系舒展,根茎部低于地面3~5cm,踏实,再覆土。及时浇透水。施肥原则按照《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2002)规定执行。
3.4生长期管理
生长期内应常松土保墒,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浇水后或雨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不板结。按照“锄早、锄小、锄全”的原则,及时除草,人工或者机器完成,不使用除草剂。做好雨季排水,避免积水。落叶后及时净地,落叶枯枝清理出圃,结合施肥浇封冻水。冬季避开根部30cm深翻土壤。一年修剪2次,春季剪去土芽枝、枝条下部萌芽枝、弱枝和过密枝,落叶后剪去弱枝、土芽枝、过密枝,促使枝条冠型完整、疏密得当。
分栽后第1年不用施肥。从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1次。有机和无机肥料施用按照NY/T496—2002标准执行;微生物肥料施用按照NY/T227标准执行。
开花前追肥。施无机肥(氮∶磷∶钾比例为18∶12∶18)40~50kg/667m2;展叶后叶面施肥,喷施1~3次0.1%~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落叶后施基肥,施有机肥800~1000kg/667m2。施肥方式采用穴施或沟施,也可结合除草在行间撒施。施肥后应及时浇水。

3.5病虫害防治
牡丹常见病害有根腐病、灰霉病、褐斑病、红斑病、叶枯病等,虫害有蛴螬、根结线虫、吹绵蚧等。食用牡丹的病虫害防治遵循绿色、环保、有机、无公害的原则,使用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
3.5.1农业防治
生产中的农业防治技术包括抗病虫害品种的选用、合理的耕翻整地、有计划实行作物轮作、科学的田间管理手段、及时修剪、冬季清园等技术措施。加强施肥、控水管理,促壮抗害。发现病害后及时清理感染病害的枝条和病叶,适时中耕,适时浇水,加强通风等,充分改善牡丹苗的生长环境,预防锈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等病虫害。冬季对牡丹圃地进行深翻晾晒,在充分恢复改善土壤通透性的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土壤中是否存在害虫的幼虫、蛹、卵等虫情,以便及时进行人工捕杀和药物防治。
3.5.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既经济又环保,是食用牡丹生产中的首选手段。生产中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或者是各种如电、光、热、湿度、温度、声波及放射能等措施,进行牡丹病虫害的防治。金龟子是危害牡丹的主要虫害之一,栽种蓖麻利用其毒性可以驱赶并毒杀金龟子的成虫。利用金龟子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对于小地老虎的成虫,生产中可以制备糖醋液进行诱杀,简单有效。对于小地老虎的幼虫(蛴螬),可用新鲜的蓖麻、桐叶混合液进行诱杀。摘除病叶、病枝,挖出病株,集中销毁,进行土壤消毒。生产中利用红外线和激光等辐射,能有效杀死多种病原菌和害虫。通过覆盖地膜、地布等,充分杀死寄生在土壤中的病原、虫源。
3.5.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利用微生物、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生物类农药,进行防治的方法。牡丹生产中的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以虫治虫”,利用虫害的天敌防治害虫,如食虫虻幼虫、寄生蜂、大红瓢虫等。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要按照GB/T4285规定执行。
3.5.4化学防治
食用牡丹生产栽培中,应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农药产品,不能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为控制牡丹的农药残留,采收前30d和采收期不可使用化学农药,以降低重金属对食用牡丹的污染。

牡丹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详见表1;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详见表2。
表1 牡丹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病害种类
危害部位
综合防治方法
灰霉病
叶片、幼茎、花、根
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波尔多液喷施,一般防治2~3次,喷药间隔时间8~10d。
根腐病
根
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加强金龟子成虫及幼虫的防治;犁地前毎亩撒施甲霜恶霉灵,每亩用1~2kg;发现病株挖出烧毁,并在种植穴内撒30~50g硫黄粉进行土壤消毒,或用绿亨1号灌根处理病穴。发病初期喷洒80%多·福·锌,也可采用50%腐必治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多福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绿亨1号或70%甲基托布津灌根。
褐斑病
叶片
清除病残株及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在植株发芽前喷施1~2次波美3度石硫合剂。萌芽后至发病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炭疽病
茎、叶、芽鳞和花
加强田间管理促壮苗,控制土壤湿度。在植株发芽前喷施1次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及时去除病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施。结合使用叶面肥(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
红斑病
嫩茎、叶片
加强田间管理促壮苗,控制土壤湿度。在植株发芽前喷施1次波美3度石硫合剂。萌芽后至发病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及时去除病叶,用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施。秋季清园、深翻土壤,用7~10倍石灰硫黄合剂喷施。
白粉病
叶片
加强田间管理促壮苗,控制土壤湿度。植株发芽前喷施1次波美3度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及时去除病叶,喷施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进行防治。秋季清园、深翻土壤,用7~10倍石灰硫黄合剂喷施。
表2 牡丹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虫害种类
危害部位
综合防治方法
地老虎
植株地面茎基部
加强田园管理,对地块进行翻耕晒田,清除杂草,减少地老虎的生活产所,有机肥充分腐熟。用杂草、菜叶拌药剂撒播地面诱杀幼虫;农作物收获后人工捕捉,扒开萎蔫苗周围的泥土,挖出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并杀死。在作物根旁撒施用辛硫磷乳油混拌的药土。在田间投放广赤眼蜂等天敌进行捕杀。
金龟子
叶片和根部
成虫具假死性,可人工振落捕杀。利用其趋光习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用炒香的麦麸、豆渣等制作毒饵,傍晚时分撒施于根际,或用敌百虫200倍液浸泡桐树叶,傍晚时分放入田地进行诱杀。幼虫发生量较大的地块,用3%辛硫磷颗粒剂4-5kg/亩撒施田间或用辛硫磷微胶囊缓释剂挖环形沟或条形沟灌药后及时封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发生盛期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毒杀;成虫羽化盛发期在苗木下地面上喷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乐果乳油混合液,浇水后再喷洒。
介壳虫
叶片和嫩枝
利用其天敌澳洲瓢虫、小红瓢虫、大红瓢虫等。发现个别枝叶有介壳虫时,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剪去虫枝集中烧毁。抓住卵盛孵期喷药,刚孵化的虫体表面未披蜡,可使用蚧必治进行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2~3次。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若蜡壳已形成,需要人工刷除。
根结线虫
根
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严格植物检疫,防止染病植株传播;定植时,用1%硫酸铜溶液浸根10min,生长季节用10%光线磷穴施、沟施或撒施于根部土壤防治或1.8%阿维菌素灌根。感染严重时应作土壤消毒处理,翻晒土壤并撒施石灰等。轮作非线虫寄主的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