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药,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种小锅咕嘟咕嘟煮药的画面,药香弥漫整个屋子,仿佛空气中都多了一种治病救人的力量。
不过,真正轮到自己动手煎药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药材要不要洗?加多少水?大火煮还是小火慢熬?煎多长时间才合适?

要是搞错了,怕药效打折,喝了白白受苦!
别担心,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一次性把煎中药的所有关键点讲清楚,手把手教你煎好中药!
一、煎中药前,药材要不要洗?这是很多人最先纠结的问题。
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中药是需要简单清洗的!
为什么呢?

虽然正规药材在采摘、加工、炮制过程中已经做过处理,但毕竟从种植、运输到存储,难免会沾上灰尘、细沙或者碎屑。
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材、矿石类药材,清洗一下可以避免把杂质也一起煮进药汤里。
怎么洗?
用冷水快速冲洗一下,轻轻搓洗,不要长时间浸泡,以免有效成分流失;不要用热水烫洗,不要用力搓揉;对一些质地松软的花草类(比如菊花、金银花),可以用筛子稍微抖掉灰尘,不必大力冲洗。
注意:
有些特殊处理过的药材,如蜂蜜炙制、酒炙药材,表面有附着物(如蜂蜜、酒),一般不洗,否则会洗掉炮制的药效。
所以,总原则是:
✅ 普通药材:快速冲洗;
蜜炙、酒炙、醋炙的:不洗;
说明书上特别注明不洗的:听医生或者药师的。
二、煎中药用什么锅最好?
选对锅,也是煎药成败的关键!
最推荐:
砂锅(紫砂锅、陶瓷锅)耐高温玻璃锅这些锅材质稳定,不会和药材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能最大程度保留药效。

不推荐:
铁锅、铜锅、铝锅这些金属容易与药液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甚至让药效打折或者产生毒性!
实在没有砂锅怎么办?
用不锈钢锅也可以,但最好是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的,且短期使用,避免长时间炖煮。
三、加多少水合适?水加多少,直接关系到药汤浓度,太多太少都不好。

一般来说,加水量遵循这样一个大原则:
✅ 第一次加水,要把药材浸没,且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
具体注意:
药材较多、质地较硬(比如石膏、贝母)时,加水量稍多些;药材较轻软(如花草类)时,加水稍微少一些;如果方子里写明“头煎”“二煎”,每次煎药时加水都要重新加。简单记一个口诀:
“药材铺平,水过药面。”
四、煎中药用大火还是小火?煎多长时间?
很多人一上来就把火开到最大,水滚了再转小火。其实,煎中药的火候是有讲究的。
一般步骤:
大火煮开(水沸腾即可);小火慢煎(维持小滚沸状态)。为什么要这样?
大火沸腾能迅速释放药材的表面有效成分;小火慢煎可以让深层成分慢慢析出,避免药效被破坏。
煎煮时间参考:
头煎(第一次煎):沸后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第二次煎):沸后小火煎15-20分钟。有些特殊的方子(比如清热解毒的药方),可能医生会要求短时间快煎,或者长时间慢煎,具体要听医生交代。
小细节提醒:
补水:煎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太快,药液变少,可以适量加点热水(冷水会让药材受冷收缩,不好)。药液多少:一般每剂药煎好后,煎出药液200-300ml左右为宜,方便分2次服用。五、特殊药材要特殊对待有些中药材煎法稍微不一样,咱们也一并说清楚:

1. 先煎的药材
像是矿石类、贝壳类(比如生石膏、牡蛎、龙骨),比较坚硬,不容易煎出有效成分,需要提前煎20-3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材。
做法:
这些药材先加水煮开,再煎一段时间;再把其他药材放进去继续一起煎。2. 后下的药材
一些芳香类药材(比如薄荷、砂仁、藿香)加热时间长了容易挥发掉有效成分,所以要在快煎好前5-10分钟再放入。

3. 包煎的药材
一些粉末状、粘性强的药材(如阿胶、鹿角霜、珍珠粉)容易糊锅,需用纱布包好再煎。
4. 另煎的药材
个别珍贵药材(如人参、虫草),为保药效,需单独煎煮或炖煮,然后混入药汁一起服用。
六、煎好的药怎么保存?怎么喝?
1. 煎好当天喝
中药汤剂最佳饮用时间是当天煎、当天喝。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发酸。
如果实在喝不完,可以:
分装密封;放冰箱冷藏(最多24小时内喝完);喝前充分加热到沸腾,杀菌保安全。
2. 空腹还是饭后喝?
不同药方要求不同:
补益药:多在饭后半小时喝;清热解毒、祛湿利水药:多在饭前半小时喝;安神助眠药:多在睡前喝。一般医生在开方时会交代,如果忘了,记得问清楚哈!
七、最后的小叮嘱
中药讲究的是整体调理,循序渐进。
煎得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帮你事半功倍。
别小看这看似琐碎的煎药过程,它不仅仅是熬制一剂药汤,更像是一次与自己身体对话的小仪式,一种为健康付出的小坚持。
所以,认真对待每一次煎药,也是在认真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