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二季度豆粕行情注定变得不平凡。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作为全球三大主要大豆生产国,加征34%关税后,对国内豆粕影响几何?本文浅析几点。
一、短期市场情绪提振现货价格
自4月4日我国宣布对美国展开反制措施,豆粕现货市场反应明显。虽然正处清明假期,但现货市场交易活跃,贸易商纷纷上调报价150-200元/吨不等,不少下游饲料企业也进行补库。“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面消息刺激下,原本平淡如水的豆粕现货行情又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今日开盘豆粕同样跳空高开,但涨幅逊色于现货,截止收盘主力05合约收于3056,涨51,涨幅1.7%。今日几大主流现货市场涨幅均超出100元/吨,其中天津市场上涨最多,达160元/吨。短期来看,关税政策导致市场担忧大豆进口受限或进口成本抬升的情绪为豆粕现货提供支撑。同时还观察到今日豆油盘面大幅下跌,市场买粕卖油的套利策略也加剧了油粕走势分化。

二、2020-2025年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情况分析
从进口总量来看,近几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仍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逐年下滑。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10503.54万吨,2023年同期为9895.74万吨,同比增加607.79万吨,增幅6.14%。分国别来看,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313.34万吨,同比去年减少207.55万吨,占比22.02%;进口巴西大豆7465.00万吨,同比去年增加471.99万吨,占比71.07%;进口阿根廷大豆410.18万吨,同比去年增加210.96万吨,占比3.91%。中国进口大豆主要以巴西大豆为主,且进口量占比在逐年递增,事实上中美之间近几年摩擦不断,且巴西大豆产量大幅增长后也显示出价格优势。
再从进口时间来看,2024年国内进口大豆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其中2024年8月份大豆月度进口量为近三年最高达到1214.40万吨,同比去年增幅29.71%。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巴西大豆的集中上市期。

三、当前国内豆粕供需情况分析
整体而言,目前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处于低价区间,供需情况难言宽松。2025年一季度豆粕现货走势呈现先涨后跌态势,截至清明节前4月3日,不少区域现货价格在3000元/吨附近徘徊。此外当前国内豆粕供应情况也处于偏低位置,根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截至4月4日,大豆库存290.43万吨,较上周增加42.51万吨,增幅17.15%,同比去年减少86.99万吨,减幅23.05%;豆粕库存57.91万吨,较上周减少16.89万吨,减幅22.58%,同比去年增加27.91万吨,增幅93.03%。另一方面,油厂断豆停机的现象有所增加,全国油厂压榨量已下滑至100万吨左右,同样处于历史同期偏低位置。


四、豆粕后期行情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豆粕现货在经历3月的接连下跌后,处于偏低价格位置。此外4月上旬国内大豆到港节奏偏满,油厂停机现象增多,大豆压榨量下滑,豆粕快速去库,对豆粕现货价格有所支撑。此时中美关税摩擦升级无疑是给予豆粕现货进一步的利多,因此短期来看,豆粕现货仍有上涨空间。但是中期来看,4月下旬开始,国内油厂到港节奏恢复,且5-6月份月均到港预估超过1000万吨,导致豆粕现货仍有压力。长期来看,目前市场担忧三、四季度国内大豆进口紧缺,但美国大豆进口量占比不高,且产业链下游面对豆粕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势必会寻求替代性原料或降低豆粕用量。总而言之,在政策性风险加持下,豆粕操作难度加大,下游企业应保持安全库存,而上中游企业应当及时兑现利润,切勿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