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运动完后,腰臀部开始感到酸累,久坐久站后腰骶区域就隐隐作痛?腰椎,就像是我们的“脊梁骨”,支撑着整个上半身。当腰椎的稳定性出现问题时,就会像房子的地基不稳一样,导致各种不适和疼痛。

患者林先生今年30岁,两年前因高尔夫球运动后,开始出现腰臀部酸累,持续性腰骶不适,现久坐久站后容易诱发腰骶区域附近的明显酸痛不适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1、体格检查
【触诊】双侧L5-S1小面关节压痛明显、双侧腰方肌、竖脊肌紧张。
【姿势评估】骨盆前倾前移、小腹突出、双侧肋骨外翻。
【功能评估】sfma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多部位屈曲提示腰骶部屈曲功能障碍、多部位伸展时腰骶挤压出现疼痛。
【呼吸模式检查】胸式呼吸明显、膈式呼吸不足。
【核心稳定性检查】多裂肌肌力不足、内核心启动延迟。
2、影像检查:DR阅片提示腰曲尚可,多棘突偏歪。

1、症状分析
林先生最初感到腰部间歇性隐痛,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骶区域。在站立时间超过1 - 2小时后,疼痛会明显加剧,不得不找地方坐下休息。疼痛的感觉像是腰部深处有酸痛感,有时候还会伴有刺痛,平素在弯腰腰捡东西或者进行腰部扭转动作时,自觉腰部非常僵硬、不灵活,较为明显的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从症状与综合检查评估下,该类病人属于腰椎协调稳定功能障碍的分类。

2、腰椎稳定性概述
腰椎稳定性,是指腰部椎间关节在正常负荷下保持稳定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退变因素会使腰椎组织、椎间盘退变,导致椎体过度移位;医源性原因如手术会破坏维持稳定的组织;内分泌异常可致关节韧带弹性降低,引起不稳;还有家族遗传、代谢、体型等因素。
腰椎不稳时,患者常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临床通过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神经功能检查及特殊检查(如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等多种方式诊断腰椎稳定性情况。

3、治疗方法
对于此类型属于不稳定分型的腰椎病人,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减少疼痛并预防进一步的损伤。
急性期时,需适当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腰椎的压力,影响其稳定性。
亚急性期时,配合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缓解疼痛,整体症状稳定后,需要及时配合腰椎协调稳定性训练,如死虫、平板支撑、跪撑等训练强化腹部核心肌群。

死虫

平板支撑

侧平板支撑
通过核心稳定性的增加,在维持身体的中心平衡和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腹横肌与多裂肌对于脊柱的支撑和稳定也不可或缺。
进行稳定性训练时,这些肌肉得到强化,有助于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它可以增加腰部肌肉的耐力和力量,使腰椎在面临各种姿势和活动时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减少腰部受伤的风险,以上动作较为简单有效,适合一些初学者逐渐开始腰椎稳定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