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一季度信息通信业发展态势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
据工信部介绍,一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69亿元,为全年工作奠定良好开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网络基础持续夯实。累计建成5G基站439.5万个,实现“乡乡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达90%。在千兆光网“县县通”的基础上启动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在全国86个城市的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试点部署。重耕2G、3G、4G系统无线电频率用于5G系统,5G网络容量和信号覆盖水平持续提升,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
应用赋能持续彰显。工信部持续拓展5G等网络普及应用。个人用户方面,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6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达到2.18亿户。在行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85万个,累计遴选700家高水平5G工厂;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案例总数超13.8万个;在采矿、港口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有效助力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医疗、教育领域实现全流程全场景覆盖,有力支撑公共服务高效便捷、均衡发展。
产业创新持续深化。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技术产业实力全球领先。在6G研发方面,工信部指导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凝聚合力推进6G创新,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一季度,工信部向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鼓励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截至3月底,我国已有超过2400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6.5%。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运营商也在陆续发布一季度业绩答卷。其中,中国移动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637.60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增加5300.00万元,实现4年连续上涨,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0.02%。归母净利润为306.31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增加10.22亿元,实现4年连续上涨,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3.45%。
在财务指标稳健增长的同时,中国移动的客户总数增长显然已接近天花板。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移动移动客户总数10.03亿户,同比实现增长0.7%,环比下滑-0.1%,一季度净增客户数下降94万户。5G网络客户数增长也呈现放缓趋势,达到5.78亿户,同比增长18.44%,环比增长4.71%。首季度,手机上网流量为418亿GB,同比增长7.7%,环比下滑5.64%,移动ARPU为人民币46.9元,同比下降2.09%,环比增长3.53%。
家庭市场方面,中国移动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融合经营体系,以“移动爱家”品牌为引领,围绕“一根线+一张网+一个家”打造智慧家庭服务生态和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移动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3.20亿户,同比增长4.92%,环比增长1.59%,季度净增54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2亿户,季度净增445万户;首季度,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人民币40.8元,同比增长2.3%。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移动“智慧家庭”战略有效,融合服务模式成功撬动家庭场景价值。
尽管整体营收增速趋于平缓,传统移动业务面临用户规模触顶的压力,但中国移动仍以韧性十足的业绩显示出其行业王者的抗风险能力。家庭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5G用户规模的稳步扩大,是中国移动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体现之一。目前推动转型、挖掘用户价值、提升运营效率等,已成为三大运营商目前的共同发展方向,期待在产业创新持续深化的驱动下,未来运营商能够带来更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