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移湾区创新研究院共同牵头,广东移动、江苏移动等中国移动省公司,以及中国联通、国家电网、上海电力设计院等十余家重点单位共同制定的《数据中心算力碳效可信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规范》),于中国节能协会正式发布。
在数字技术如潮水般涌向交通、工业、金融、政务等各个领域时,算力资源的需求也正以惊人的速度高涨。充足稳定的算力资源供给量不仅是数字技术进一步迭代的前提条件,也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算力基础设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与碳排放问题愈发不可忽视。现有能效指标体系仅聚焦能耗视角,注重提升IT设备的有效能耗占比,但在国家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型过程中,控能耗并不等于控碳排。
随着算力需求的激增,数据中心的能耗将不可避免地增长,仅仅控制能耗必将影响数据中心的算力生产,进而阻碍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现有能效指标体系已难以契合数据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研究院凭借多年来在算力网络和双碳数智化领域具备深厚基础,结合中移湾区创新院在数据中心低碳技术积累,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碳排放核查认证专业能力,创新地提出算力碳效(CEOC,Carbon Efficiency Of Computing)评估模型,以数据中心碳排放量与归一化算力作为关键要素,创新地定义了规格化有效算力(NECP,Normalized Effective Computing Power)概念及计算模型,科学且全面地对数据中心输出的算力进行了单一值的量化,进而计算单位算力下产生碳排放的效率,其数值越低,算力碳效越高。
该《规范》的发布突破了单一能耗视角的局限性,为碳排放与算力生产相互优化提供了依据,助力数据中心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旨在指导数据中心在不影响算力生产的前提下科学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此外,《规范》中明确了算力碳效可信评价的技术体系要求,对数据采集、计算、存储全流程提出可信要求,保障评价结果真实可信。据悉,该《规范》编制过程中,还在包括江苏移动、上海移动、陕西移动、天津移动等省公司开展了试点应用。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数据中心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到,将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和方案,作为节能审查重要内容,逐年提升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国家对数据中心能效的要求不断收紧,体现了国家对于数据中心产业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
此次《规范》的发布意义重大,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国家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在算力产业的重要体现,不仅弥补了现有能效指标体系在碳排放核算中暴露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智算爆发式增长下“碳排:算力”效率问题,标志着我国数据中心绿色转型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