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有人说这是杜牧在讽刺权贵,有人说这是他的自嘲。其实不论杜牧多么不如意,跟那些青楼里的女子比起来,他终归幸福很多。毕竟古人有三六九等,烟花女人就是最低贱的一等!

不过今天,大家可能想不到一些被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居然源自青楼女子的“行内话”。
青楼女子的“行话”为什么会广为流传?想必大家都是能理解的。毕竟古代,这些女子接触的人群五花八门,他们的常用语自然会流传到各行各业。那么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些行话产生的原因,和具体有哪些大家常用的行话!

都说行话源自行业的自我保护,那青楼女子这个职业有那么需要自我保护吗?还真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可怜的身世。
无论何时,但凡提起青楼女子,大家的态度总是鄙夷不已,“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很多人看来,青楼女子往往不知廉耻,只顾玩乐、攀附权贵。
但实际上她们常常都是身世可怜的人。如果说古代平凡人,还能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美好爱情期望,那她们青楼女子,可很难奢望遇到一个真心对待自己的男人。也正因如此,青楼女子作为社会的牺牲品,阅人无数之后,往往也会有更独特的社会感悟。那她们为什么会走上这条道路呢?

在思想保守的古代,几乎不会有女人自愿走上青楼这条路。大部分是因为父母难以维持生计,把女儿卖进青楼,亦或是青楼从小养大的孤女,还有些则是被人陷害贩卖至此。
古代社会等级相对固化,财富过度集中,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贫苦人家难以养育一家老小,家里女性的命运常常像水中的浮萍,随波飘荡、无根可依。男子能成为家中的劳动力和生产力,女孩则会被认为是家庭的垫脚石,经常被卖给别人当侍女、童养媳,自然还有可能被卖为娼妓,用这笔钱供养一家上下。

这其中,被卖到官宦之家,当上侍女的,往往比较幸运,因为等她们年龄稍大些,就有机会出府进行婚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最不幸的就是被卖到青楼做娼妓了。
此外,还有一些青楼女子,是从小就在青楼长大的,古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严重,很多家庭看到刚出生的婴儿是女子时,便直接将其丢弃。所以在当时想收养一批孤女并不困难,而这些女孩长到一定年纪便要出去接待客人。

还有一类最令人惋惜的,那便是官宦之女,这类女子自出生起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一朝失势,就有可能沦落为青楼女子。就比如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在史家被查抄之后,就沦为了官妓。
但无论哪种出身,这些女子往往更缺乏保护,而她们又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场合,自然需要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是青楼行话出现的原因。
青楼内的行话几千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大家口中的语言也一直在更新换代,现在我们的语词用意,跟古代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必大家都记得初高中语文书里的文言文,通假词一般就展示了古今语义的不同。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现在我们很多常用的口头禅居然与古代这些地位低下的青楼女子相关,很多口头语还是出自她们的行话。

现在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总是自称打工人,然而,打工人常用的“跳槽“一词就是源自古代青楼女子的行话。“跳槽”在当代意味着你原先拥有一份工作,当你不想继续在这个公司工作下来,转而寻求新的工作机会时,我们称其为“跳槽”。
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跳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汇,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公司有挑选员工的机会,员工也可以寻求自己喜欢的公司,公司不能单方面要求员工留在自家打工。然而在古代青楼的行话里,这个词的意思可谓是大相径庭。在她们口中,“跳槽”是指客人心生不满,当客人对前来服侍自己的女子心生不满时,就可以要求青楼管理人员来给自己更换服侍人员。

在现代,员工跳槽对老板不是好事,在古代却全然不同,于青楼女子而言,这意味着自己客人的流失,客人流失便意味她们没有钱可以赚,要记得,这些青楼女子本就是商品,长此以往,没有人来消费,她们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却沿用至今的词古今词义也是大不相同,即“开盘”,于我们现代人口中,“开盘”是楼市的专业术语,指某个项目对外集中公开发售,特别是首次大卖,开盘即意味着指楼盘在建设中取得了“销售许可证”,可以合法对外宣传预销售了,为正式推向市场所进行的一个盛大的活动,就像某酒店开张营业了。然而在古代青楼行话里,这个词的意思又是全然不同,在她们口中,这个词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指客人对青楼女子的挑选,往往是指楼里来了新客时,需要所有的女子出来接待,供其挑选,这样既能使客人满意,又能让每个青楼女子拥有均等的机会。其二即角色转换,众所周知,一般的青楼里都有花魁,即条件最好的女子,或年轻美丽,或妖娆动人,或精通琴棋书画温文尔雅,她们的定价自然比普通的青楼女子高出一大截。可以说,她们算是楼里的招牌,既然是招牌,自然拥有他人不能拥有的权利,所以她们可以凭自己的心意挑选自己想陪侍的客人。

第三个词是当代人在游戏竞赛或是游戏比赛中常常用到的,那就是“出局”。“出局”与“淘汰”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词可以常常替换,出局异或淘汰之后便不能继续参加接下来的比赛。然而在古代青楼女子的行话里,出局则是指青楼女子应赏识的客人召唤外出陪其饮酒作乐。顾名思义,我们讲到的这几个词汇,对古代女子,尤其是青楼女子而言,往往意味着屈辱,但她们却无力反驳,更无力反抗,只能在既定的命运中强颜欢笑,苟活于世。
保护自己的永远不是“行话”按理说,青楼行话应该成为市井中流传的黑话,为什么会被所有人使用呢?因为青楼女子中总有些特殊的人出现。而这些特殊的女子也充分说明,保护女性的永远不是什么所谓“行话”,而是自己!
比如管子爱妾田倩就是最早的名妓,她不仅色艺双绝,还非常贤能。抗金英雄女梁红玉也是妓女出身。而近代知名艺术家的潘玉良也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奇女子。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是一位“美”的拥有者,她从孤儿到雏妓,再从小妾化身为艺术的追求者,一路高升成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最后成为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
她自幼父母双亡,唯一的亲戚也就是她的舅舅收养了她,寄人篱下的她自幼便承担所有家务,懂事乖巧。
但在舅舅家生活了六年后,张玉良迎来了她的十四岁,舅舅看着亭亭玉立的她,忘却了同胞姐姐的手足之情,财迷心窍。竟连哄带骗把她卖给了芜湖县城的怡春院,当了雏妓,自此也就沦落为了风尘女子。

不过,张玉良从未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她喜爱读书和画画,于是她把同行们用来购置装饰的银两用来买了书籍和画纸。人漫长的一生肯定会有很多机会,有时候机遇就在眼前但我们却看不到,很幸运,张玉良抓住了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她无意间接触到了西方油画,自此便开始偷偷临摹,就算因为这件事常常被同行的姑娘们嘲笑,她也不为所动继续坚持。
上天从不会抛弃心志坚定又努力勤奋的人。在张玉良十七岁那年,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遇见了贵人潘赞化。潘赞化非常喜欢、赏识这个青楼奇女子,在得知她喜欢绘画后,不仅没有嘲讽她,还决定替她赎身并且资助其去学习专业绘画。
于是张玉良得此机会来到上海学习,后来,潘赞化还给了张玉良一大笔钱让其出国深造,张玉良抓住了自己面前的每一个机会,顺利毕业,从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女,跃身为美术教授,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张玉良为了感谢潘赞化对自己的无私付出,遂改名为潘玉良。但实际上真正改变了潘玉良的还是她自己!
新时代,新女性
青楼行话不再有当年的意思,我们的生活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当代社会,女性也有了同男性一样进步、学习的机会,享受几乎同等的权力。只不过,不知道是否受了历史的影响,我们看待有些问题时还会过于敏感。
比如埋怨,新闻上报道的救援人员往往以男性为主,而忽视了女性护士的默默付出;新闻图片上为什么没有男女人数一致,等等等等。其实反而又落入了历史的怪圈,又回到了想用某些行话保护自己的历史阶段。还记得张桂梅校长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而这段话,可能真的需要大家都牢牢记住吧!
总结古代的青楼女子命运似乎总是殊途同归,男尊女卑的大背景让她们难以寻求自我,她们只是商品,甚至连商品都不如。她们在重重枷锁中生存,自然要通过一些行话保护自己。

进入新时代后,大家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女性的生存环境终于有所改变,女性终于有机会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是一味的被动的接受命运所带来的一切。女性除了相夫教子之外,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女性也可以在各行各业开展工作。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有太多女性值得歌颂,她们是时代的楷模,是女性的榜样。“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女性不再是商品,拥有了自尊,拥有了自由,纵使还有未完善之处,但社会始终在进步,大家也应该给这种进步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