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元璋带着北伐大军一路打到北京城,元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元顺帝得知消息后,火急火燎地带着宠妃、儿子和大臣们逃出京城,他们一路狂奔,穿过居庸关,直接跑向了陪都上都。这一跑,就意味着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彻底完蛋了。
朱元璋发动起义,赢得了老百姓的心,后来成功建立了明朝,掌控了整个中原。但这时候,他遇到了个大问题:蒙古族留下了好几十万女子,该怎么处理她们呢?全杀了显然不行,那他到底该咋办呢?
【一、如何处置这些蒙古女人】
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个地道的农民。为了糊口,他啥都干过,出过家当过和尚,沿街讨过饭,也老实种过地,就是没怎么念过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愣是带着起义的队伍打下了大片江山,建立了个大王朝,可见他不是个简单角色。而且这家伙挺机灵,身旁还有个好帮手,那就是他的贤内助马皇后。
朱元璋性情十分火烈,对待对手那是毫不手软。他这人性格直愣,为了打造大明江山,手上沾了不少人的血。毕竟他是从底层爬起来的,对那些穷苦百姓没啥恶意。如今他成了主宰,对那些曾经欺压他的权贵,肯定不会心慈手软。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从农民起义中崛起的皇帝,往往性格都挺狠。他们以前过得太苦,对以前的日子恨得牙痒痒,心里头憋着的那股火,总得找个地儿撒。就像朱元璋,他没念过什么书,对那些贪心的官员,简直是恨到了骨子里。
都是他们的缘故,害得自己连饭都吃不饱,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老朱没念过啥书,既不会管理国家,也不懂官场那一套,批阅奏章时,好多都得靠马皇后给出主意。朱元璋对官场和治国一窍不通,为了能让国家安安稳稳,他只能采取严厉的手段。
朱元璋对待被俘的蒙古女子,他会采取啥样的措施呢?元朝的那些头头们,心里头总想着“非我族类,其心必殊”,管起老百姓来那叫一个狠,对汉人那是想咋使唤就咋使唤,不管天灾人祸,硬是让汉人给他们建这建那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这种情况,把元朝推向了终结。朱元璋也是元朝狠毒统治下的倒霉蛋一个,后来元朝迎来了终结,全国各地老百姓都愤怒了。
郭子兴等人带头起兵,各自手握重兵,想要自己说了算,这之后就正式开始了要打倒元朝的大仗。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好运地碰上了他的岳父郭子兴。虽说这位岳父心眼有点小,但他一看朱元璋长得帅气,又有种当皇帝的派头,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朱元璋碰上了他命中的另一半——马皇后。从那以后,他不得不忍受许多委屈,因为他的岳父郭子兴老是给他找茬。可没办法,人在别人手下,只能忍气吞声。就这样,朱元璋一直忍着,直到郭子兴去世,他才顺利接手了红旗军,最终成功推翻了元朝。
后来,朱元璋一路冲锋陷阵,他靠着老百姓的支持,把自己当成了大家的心声。他就顺着民心一步步壮大,接着打败了其他对手,像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这些起义队伍,都败在了他手下。最后,他当上了全军的老大,建起了大明王朝,这个王朝统治了中原几百年。
老朱打下大明江山后,头一件大事就是要为中原百姓出口恶气,这地方被外族人占了快一百年了。他心里憋着的那股火,非得朝元朝的那些头头脑脑们发一发不可。于是,他搞了个大名鼎鼎的《告中原百姓书》。
他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大声喊出赶跑外敌,夺回我们的土地,复兴中华,帮助穷人,还有推行破旧立新的变革。到了1367年,明朝的军队开始大规模集合,这回明朝派了徐达当统帅,常遇春做副手一起带兵。紧接着,差不多三十万的明朝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元朝最后的老巢进发。
这时候的元顺帝正忙着收拾自己内部的烂摊子,没空管别的。他光顾着享乐,把大权都交到了喇嘛、僧人手里,结果把原本威名远扬的蒙古骑兵搞得一塌糊涂,脆弱得跟纸似的,一碰就散。元朝最后垮了,他们得背上一大半的锅。
明朝的军队一路上深得百姓支持,战斗力爆棚,没费多大力气就逼近了北京城。元朝的那些大臣们啊,一个个都劝元顺帝留在北京死守,可他呢,真是个没骨气的家伙,反倒很坚决地拒绝说:
我比宋徽宗那爷俩可机灵多了,我才不指望被朱元璋抓住后他能放我一马。你们要是想守着这烂摊子,就继续待着吧,我反正是要溜了。元朝是皇帝打下的江山,现在皇上都吓得跟条流浪狗似的逃跑,他手底下的人哪还有心思打仗,早就拖家带口从北京往外跑,只想着保命呢。
元顺帝逃跑那会儿,自己的命都顾不上了,更别说他那上百个妃子。他以前享乐的时候,看到哪个漂亮就上哪个,但碰到危险,他立马就把妃子们给甩了,连句告别的话都没有,趁着她们还在梦里,就偷偷跑了。
【二、优待女俘虏,分化吸收】
元朝的大都城一失守,就意味着这个朝代彻底翻篇了。作为蒙古人的大本营,城里蒙古族人自然是最多的。元朝垮台那会儿,元顺帝倒是溜之大吉,可好多蒙古族人没来得及跑,就被明军给逮住了。
两个民族之间长期存在矛盾,汉族的将领心里盘算着,想把蒙古人变成他们的仆人,女的则想变成丫鬟,以此来报复元朝时汉人受到的苦难。但朱元璋瞧着眼前的这番景象,却没说要杀掉那些蒙古女子,更没打算把她们当仆人看。
朱元璋说了几条规矩,头一条就是让汉人们接纳那些蒙古女子。要是蒙古女子想活下去,那就得学汉语,懂汉文化,会写汉字,把蒙古的老规矩都忘掉,换上汉族的衣裳。
第二个规矩是,那些留下的蒙古女子得找个汉人成亲。朱元璋可不希望她们靠自己活下去,免得将来成了隐患。这两个条件听起来容易,但实际上,一下子就把这些蒙古女子给管住了。
朱元璋没动一兵一卒就让全国人口涨了起来,还顺利收服了那些蒙古女子。等她们学会了汉语,嫁了人生了娃,再放她们回蒙古,这样一来,汉族的文化就能在蒙古族里传开,慢慢渗透进去。
对蒙古族女性好,其实也是在展现汉族用仁爱来管理国家的理念。这么做,能让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怨慢慢消散,还能自然地促成很多民族间的婚姻。这样一来,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更紧密了。毕竟,有那么多蒙古女子嫁给了汉人,这种联姻规模之大,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三、蓝玉违背命令被处死】
明朝初年的大将蓝玉,权势滔天,他是朱元璋一手提拔起来,用来辅佐自己长子的得力助手。后来,蒙古族还是本性难移,屡屡派兵骚扰明朝的边境。朱元璋一听这事,二话不说就让蓝玉带兵出征。
蓝玉带着大批军队出征,发现蒙古大营的位置后,他决定趁着夜色,率领骑兵突袭蒙古大营。这一仗打得漂亮,蒙古军被击败,他们抓了近十万蒙古俘虏,还缴获了大批战利品。按理说,蓝玉应该因此立下大功,但没想到,这事儿却给他惹上了大麻烦。
明朝收到捷报后,朝廷里的人都乐坏了。这场仗能打赢,那可是好多人用命换来的。蓝玉抓回来的蒙古人里头,还有不少蒙古的王妃呢。蒙古皇上选妃子,那肯定是挑长得好看的来宠啊。
蒙古的王妃们个个长相出众,朱元璋在出兵打仗前特意叮嘱蓝玉,要对俘虏们好一点儿。而且,老朱还有规定,要对蒙古女子以礼相待。但蓝玉这人功利心太重,根本没把这话放心上。他一看到那些蒙古王妃,心里就起了歪念头,硬是把她们给占了。
蒙古那位王妃受尽了羞辱,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当天晚上就投了河。这事儿传到老朱那里,他气得火冒三丈。蓝玉这家伙,仗着自己有点军功,就无法无天了。朱标一死,朱元璋再也忍不了这个嚣张的家伙,直接给他定了个谋反的罪名,把他给处死了。
【结语】
朱元璋原本就是个庄稼汉,他特别能理解老百姓的苦楚。跟其他那些起义队伍比起来,朱元璋心里有数,知道老百姓心里怎么想。他就顺着民心走,最后赢得了天下,元朝就这么垮台了。他对那些蒙古女子挺好,这是为了大局着想,这样一来,既能帮不同民族的人和睦相处,又能让他的统治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