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东方大国最大的对手不是麦克阿瑟,而是另有其人,而且还在他的手上栽了大跟头。
说到朝鲜战争,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彭大元帅和麦克阿瑟之间的较量,其实不然,前三次的战役中,麦克阿瑟其实并没有对我军造成大的威胁,反而是我们的不断穿插让美军吃尽了苦头,事实上,朝鲜战争中,我军最大的对手是临危受命的李奇微。

李奇微到底是何其人也?
李奇微1895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门罗堡,同样毕业于西点军校,1939年在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任参谋,1942年任第82步兵师师长,主持将该师改编为空降师。二战爆发之后,美国加入了盟军,开始对德国宣战,1943年,李奇微协助策划了在西西里岛的空降作战,目的是为了配合盟军在西西里岛实施大规模两栖登陆行动,负责空降任务的正是美军第82空降师504和505伞兵团,而负责这次指挥空降任务的正是李奇微。
为了完成这次空降任务,82空降师可谓是做足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作为当时唯一可以通过伞降进人作战地区的全建制师,可以算是信心满满的想要完成这场新人秀,本次行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空降行动还算顺利,226架运输机将第505伞兵团的2200名伞兵空降到了西西里岛上,只有几架运输机被敌方部队击中损毁。第二阶段由鲁本·塔克上校指挥的第504伞兵团执行,但是由于美军的指挥官事先也没做好和防空部队的协调工作,大批满载伞兵部队的美军C-47运输机就遭到盟军的地面部队和战舰防空火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最终23架运输机被击毁、37架被击伤、76架被迫散开,并慌乱投下伞兵。更糟糕的是,美军伞兵着陆后,又遭到己方登陆部队猛烈射击,2000人的队伍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只有400余人,且散布范围非常大,最远的距目标竟达80多公里。虽然事后,李奇微大为恼火,但是也无济于事。

1944年,盟军制定了霸王行动,为了配合盟军在诺曼底登录,李奇微带着他的空降部队到了法国,由于没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再加上敌军炮火的拦截,部队被散落在各处。有些伞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陆中那些被德军故意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水中,由于伞兵过于分散,他们只能各自为战,这也间接的帮助了盟军,分散了德军的兵力,随着空降师的不断推进,82师终于占领了法国的圣-梅尔-艾格里斯,也成了整个法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城镇。
霸王行动之后,李奇微被任命为第18空降军军长,率部进入德国,仅仅一年之后,他就晋升为了中将。二战结束之后,他便被调到地中海,受命指挥地中海战区的美国部队。
朝鲜战争中为何要派李奇微?
要麦克阿瑟的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的性格相比,李奇微显得更加低调,屡次亲临前线指挥,甚至在自己的胸前,时常挂着一个手雷。
美国总统之所以让李奇微接手朝鲜战争有几个因素:
第一,朝鲜战场的屡次失利,让白宫对麦克阿瑟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麦克阿瑟本人的狂妄自大,不服管教,让杜鲁门决定要撤换麦克阿瑟;
其次,李奇微头脑冷静,善于分析,且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利用优势攻击对方的劣势;
第三,其实早在第二次战役中,李奇微就已经到了朝鲜,并在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身亡之后,接替了第8集团军司令。
因此,无论是对朝鲜战场的熟悉程度,还是个人的能力,李奇微都是不二人选。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李奇微确实对我军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磁性战术
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车祸身亡之后,麦克阿瑟推荐李奇微接替沃克,就任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不过,李奇微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时,美军部队的情况确实很糟糕,连续的败仗,让美军的士气跌入谷底,甚至看到志愿军扭头就跑,在李奇微的回忆录中,李奇微将当时美军形容为“丧家之犬”。
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后,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开始分析我军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特点,他发现每次我军进攻的时间都是七天左右,主要原因是我军的后勤补给仅能维持七天,七天之后就要进行修整等待补给。
为了对付我军的七天攻势,李奇微提出新的战术,即以少量机动部队,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在宽大正面不断对我小规模攻击,始终保持与我军接触,消耗我军,打乱我军节奏,并在合适时间发起大规模反击,杀伤我军。而这一战术又称为磁性战术。确实,这一战术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危险,好在我军作战英勇,最后还是稳住战线。因此,战争又进入了焦灼状态,李奇微深知,利用战争手段无法赢得胜利,反而会越陷越深,因此李奇微向杜鲁门提交了停战计划,而这时的杜鲁门看着朝鲜局势对美国越来越不利,希望能够尽快结束战争,李奇微的停战计划就像及时雨一样给了杜鲁门一个很好的借口。
1952年,美国开始了总统大选,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因此他辞去了军职和北约总司令等职务,再加上李奇微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因此李奇微调任为北约总司令,离开了 朝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