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境艰苦的支援军来说,打一场“富裕仗”的效果究竟会如何呢?马良山战役就是一个例子,志愿军的猛烈炮火令对面的英军惊愕万分:中国也能搞火力覆盖?

广告尿酸高“根源”找到了,不是少吃肉、少吃海鲜,而是它!
×
反复易手的马良山
1951年秋季,志愿军已经和“联合国军”在朝鲜进行了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固在了三八线附近。此时,美国已经意识到想在朝鲜完全取胜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开始邀请志愿军和朝鲜派出代表参加和谈。

广告耳朵总是嗡嗡响?1个动作消除耳鸣,耳朵清净,听力好!
×
然而在谈判桌上,美国要求志愿军后撤至100公里后的平原地区,放弃马良山、天德山等重要高地,这显然遭到了志愿军代表的严词拒绝。因此,为了争取谈判筹码,“联合国军”于10月4日开始大举进攻马良山阵地,意图逼迫志愿军在谈判桌上屈服压力。

驻守马良山的是杨得志指挥的志愿军第19兵团,主力部队为第64军,军长为曾思玉。按照杨得志的要求,曾思玉必须在马良山坚守3天,为后方部队建立防线争取时间。
“联合国军”发起进攻后,调集了英29旅与美骑1师的兵力,外加120辆坦克的装甲部队,向马良山发起接连不断的猛攻。第64军依托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多次重创敌军,在3天内共计歼敌2600余人。

不过,美骑1师装甲部队的火力也的确很难对付,在这3天里,马良山阵地反复易手十余次,白天掌握在“联合国军”手里,晚上就被志愿军夺了回去。血战3 天后,第64军基本完成了防御任务,便按照预定方案暂时撤退了。
要打一场富裕仗
第19兵团司令杨得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并没有选择和火力强大的“联合国军”硬碰硬,而是将第64军调了回来,积蓄力量准备反打。不过,此前“联合国军”的强大火力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得志认为,马良山阵地地形狭小,经过之前三天的反复易手可以得知,若是单凭轻步兵的火力,恐怕即使打下来了,也守不住。如今敌人必然会在马良山阵地大肆修建防护工事,增大了我军的反攻难度,因此我军有必要让后勤增加弹药运量,准备打一场“富裕仗”!

为了准备这次马良山反击战,第19兵团抽调了超过200辆军用卡车,加班加点地为部队运输火炮与弹药。在这一个月里,一共有1.2万余发炮弹、5000余枚手榴弹被运到了前线。
除此之外,杨得志还从后方争取到了大杀器--60余座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它一次齐射便可以摧毁1平方公里内的全部地表目标,十分适合此次马良山反击战的狭小阵地。

广告《弹弹堂》这款游戏为什么能火这么久?
×
更惊人的是,志愿军这次反攻竟然还罕见地配备了12辆IS-2重型坦克。杨得志信心满满地认为,一向习惯了打“穷苦仗”的我军在配备了这些强大火力之后,必然可以在如虎添翼的状态下给“联合国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广告萨克斯的笛头是否重要?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萨克斯笛头?
×
当志愿军的一切弹药、装备都配置完毕后,杨得志下令,于11月3日开始,向盘踞于马良山一带的敌军发起毁灭性打击。马良山二次战役就此打响。
令英军惊愕的火力
此时驻守在马良山的是英军第28旅,该部队曾参加二战,有丰富的阵地防御战经验。就如同杨得志预料的那样,英军在夺下马良山后,立马依托地形大量修建了地堡、战壕、铁丝网,而且英军的这些火力点均经过了角度校正,可以最大程度上杀伤轻步兵冲锋目标。

但到了11月3日这天,阵地上英军却遭到了猛烈的炮击,这场炮击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直接摧毁了英军的路障和一些碉堡。英军惊愕不已:什么时候中国志愿军也能搞30分钟以上的火力覆盖了?

广告在哪能看《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的杂志啊?
×
就在英军以为志愿军炮弹打光,跑出来抢修工事时,一道道陌生的声音划破天际传了过来,只见无数划着长长尾焰的“流星”正在破空而来。有眼尖的英军此时恍然大悟:那是整建制的火箭炮袭击!但此时地表的英军已经来不及返回碉堡了。

广告网页版_经典爆款游戏大全_热血耐玩,爆率全开!
×
这些火箭弹的爆炸瞬间吞没了整个马良山阵地,将英军第28旅覆盖在一片火海之中。而且,令英军恐惧的志愿军冲锋号也在此时响起,无数志愿军战士怒吼着杀上了马良山,开始逐个拔除英军残破不堪的火力点。
让英军雪上加霜的是志愿军的坦克部队,这些坦克在冲锋之后,直接如同一把尖刀插入了英军的撤退之路,对英军第28旅形成了包抄之势。在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马良山英军顿时土崩瓦解,仅仅过了4个小时就丧失了抵抗意志。

广告如何快速提升一个大型网站新开频道的流量?
×
黄昏时分,胜负已然揭晓。志愿军此战共计歼敌2000余人,而且用强大的火力震慑了“联合国军”,迫使他们重新评估与志愿军之间的实力差距。这一仗,也是整场抗美援朝战争里极为少见的“富裕仗”,为我军学习强火力下的进攻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