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28的收复老山之战是以我军获胜告终的,从此一直到中越边界线划定,老山主峰一直牢牢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但是在收复老山之战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利,即负责穿插敌后的118团1营在穿插中受到越军炮击伤亡惨重,最终没能完成作战任务。

一、
1营的穿插任务是:配属团100迫击炮连、师工兵第1排、团无后座力炮连第1、3排、团侦察排第1班、防化侦察2班一个组,担任团穿插任务。战斗发起前,在81号至80号之间越境,向1072高地、76号高地实施穿插。首先歼灭76号、77号高地之敌,打掉敌营部。以一个连兵力攻占1072高地,形成对外正面,阻敌增援。1营主力沿77号高地、51号高地向48号、49号、50号高地、老山主峰实施主要突击,配合团主力,歼灭老山主峰守敌,完成任务后,在51号、77号、48号、49号、50号高地担任防御。
14军军首长临时改变了1营原定的穿插路线,把路线从山脚下提高到了山坡上,要部队从80号、59号高地之间越过边境,沿79号、78号高地向1072高地方向实施穿插。
这一部署调整的主观意愿是好的,是想利用山高林密的地形特点,隐蔽部队的行动,从而达到出敌不意的效果。
但是越军早就对我军可能的穿插路线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并为此事先做好炮火打击准备。而军首长改变后的路线,恰好就处于越军的火力计划之中。
1营经过4月25日至27日连续3天的昼夜隐蔽接敌,向待机地域开进。4月27日19时后,正式开始夜间穿插,凌晨2时30分按1连、3连、火力队、营部、2连的序列从80号高地至59号高地之间越境,向预定目标穿插。

二、
由于地形原因,加之磁铁矿导致指北针失灵,穿插途中整个1营走错路分割成块。
炮火准备开始前,6时30分,只有1连在1072高地和76号高地东北侧展开,向1072高地和76号高地攻击前进。战至10时20分,在连长付湘江的率领下,2排攻占76号高地东北表面阵地,因伤亡过大,无力向顶部继续突击,与敌形成对峙。10时50分,连主力攻占1072高地表面阵地,残敌退守75号高地,阻我进攻。
1连因伤亡过大,后续不继,无力清剿和坚守,撤出了已攻占的敌1072高地表面阵地,本已夺占的最终穿插目标又丧失。

1营在穿插中仅1连穿插到位,但势单力薄未能拿下1072高地。2连3连迷路后自行循炮声加入到对老山主峰的攻击中
6时30分左右,1连之后的3连进至51号高地,后迷失方向,连长率1、3排向57号高地发起攻击(误判为77号高地), 2排在1214高地也迷失方向,进至56号高地南侧,向54号高地进攻(也误判为77号高地)。
6时30分, 2连在1214高地和78号高地之间,遭敌炮火拦阻,由于部队处在原始森林中,遭遇炮击时无法疏散,造成极大伤亡。该连冒着敌炮火前进,此时已伤亡21人。
7时,又再次遭敌炮火拦阻射击,全连又伤亡27人,副连长丛明牺牲。7时10分,在向48号高地攻击时,2连长王仕田又牺牲,指导员高少林负重伤,全连此时已伤亡过半。
1营当时面临的态势是:1连势单力薄无力攻占1072高地;2连遭炮击伤亡过半;3连迷失方向攻错目标;营指靠后已失去指挥控制能力,整个部队处于连自为战、排自为战、班自为战、组自为战、人自为战的状态。
此时再组织起来完成原定任务已无可能,只能选择各自为战加入进攻老山主峰的战斗。

据统计,1营在穿插和向老山主峰攻击中,牺牲了64人(其中副教导员1名,连长2名,指导员2名,副连长1名,排长4名,司务长1名)。另受伤159人。全营伤亡比例达到46%。2连副指导员汪斌被俘,成为整个两山轮战中唯一被俘的军官。
在整个两山轮战中,我军与越军的伤亡比是1:7.5,我军取得绝对胜利。但是单纯比较收复老山之战的话,118团的伤亡是超过越军的(1营牺牲64人,负伤159人;2营牺牲34人,负伤87人;3营牺牲37人,负伤112人;团直属队牺牲17人,负伤38人;118团合计伤亡548人,其中牺牲152人,负伤396人。另有11人失踪、1人被俘。118团一共战斗减员560人,比越军的损失(共毙敌341人、俘敌5人)多出214人。(因为无法统计越军中伤员人数,我军没有计算越军可能受伤人数。但实际上由于1营没能切断越军后撤路线,所以越军是可以将伤员后送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付出重大牺牲部队混乱散失的情况下,1营并没有一个人退却,那些在穿插中迷路的战士听到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冲。
其中一连四班长陈洪远在夜间穿插途中也迷了路,他寻着枪炮声的方向前进,先后6次和越军遭遇,共消灭了16名越军,自己的左腕和左眉骨(因感染最终左眼失明)也中弹受伤,在继续沿堑壕搜索的时候,陈洪远遇到了3名重伤的战友,后来在阵地上爬了3天3夜到第4天终于归队。
部队特意成立调查组,按照陈洪远的口述仔细原路调查,最后证实了他的光荣战绩——独自一人在五个多小时内6次与敌接触、共毙敌16人、消灭敌方一个连部。
战后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

孤胆英雄陈洪远,后来保送云南大学中文系,最后升任大校
三、
对于收复老山之战中的穿插失利,很多文章把问题集中在带队团干部以及营连干部的指挥上,再有就是路线选择上,实则教训不仅仅如此。
1、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战术思想僵化。
恐怕连没当过兵都知道那句著名的“穷则穿插迂回,富则给老子轰轰轰”,说明解放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在普通人中都是耳熟能详。
连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跟志愿军打过几仗后都知道,跟中国人打仗,防守的时候一定要形成环形防御,否则志愿军穿插迂回到身后,美军必败无疑。越南中高级军官都是昆明步校和桂林步校培养出来的,与当年的解放军指挥员都是同门师兄弟,对彼此的战法可谓了然于心。
是不是每次都要祭出穿插迂回到敌后这个法宝呢?这值得深思。
美国人不穿插迂回,就不能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了?看看朝鲜战场上他们是怎么做的,在上甘岭战役中用炮火封锁五圣山与上甘岭两个高地之间的山谷,不分白天黑夜地实施炮火封锁,阻止志愿军的增兵和后勤补给。上甘岭战役志愿军苦在哪里?就是坑道得不到补充,而且导致重伤员送不下去最终牺牲。真面对面厮杀打夜战近战,美军是志愿军的对手吗?

为了突破美军的炮火封锁,上甘岭战役中送物资的后勤战士牺牲1700多人,占牺牲总人数7100人的比例高达24%!为了送一个苹果进坑道都可能牺牲十几人。
后来7.12大战的时候,我军的炮火形成封锁线,照样让越军增援上不来,伤员下不去。
2、穿插路线问题
这是40师意见最大的问题。
2013年秋,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刘昌友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下面这番话:
在围歼老山守敌的穿插路线上,我们师的方案是从马黑出境,沿着森林边沿经敌方境内,向1072高地敌人营指挥所攻击,截断敌退路再向我方攻击,形成先包围再歼灭。但上级把这个位置提高了400米,部队的穿插路线就由山坡脚下转到山坡上,这样做就使部队要通过三个峡谷、四道山脊还有原始森林、竹林,部队行走困难。更为主要的是这一段正是敌人的预伏炮火打击区,有十几门远程重炮封锁这里(根据战后缴获敌人作战文件得知)。开战后一营在这里受到敌人炮火覆盖伤亡较重。如果战前我和陈培忠政委汇报时坚持原来的方案,那情况可能大不一样。但军令如山啊!不是有那么句话吗?“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战争就是这样。
老将军讲到这里沉默了很久……

左为刘昌友老将军,右为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刘老将军已于2019年1月31日逝世
事实上选任何一条穿插路线,一旦被越军发现,都会遭到炮击。但是我们选的是最难走,并且被越军预判到的路线,导致越军炮兵反应迅速,完全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发射诸元开火。另外山脚下有机会在炮击时疏散,伤亡也不会那么大。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多迷路的战士。
3.对指挥员的处理随意
时任40师副师长的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陈知建少将针对穿插失利是这样说的:
战中,领导人揽权,指挥欲太强,不信任下级,“保姆式”的传帮带;战后推卸责任,胡处理干部……于是包括领导自己在内大家都“倒霉”!这是我最突出的感觉。......
如像主攻团副团长向坤山,自1979年以来一直打得不错,被撤职后还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打了两个很漂亮的仗,先后炸毁了敌人一座军火库,攻占了敌前沿高地歼敌一个排。怎么能把“怕死鬼”的名字安在这样干部的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人家转业,叫人家怎么抬头?因为你不公正,伤害的不是他一个,而是伤了更多干部的心。

前排右2即为向坤山,时隔二十多年后重返老山
最初,军里的定性是“在作战中向坤山违抗军令,遗弃伤员,畏缩不前……致使一营基本没有完成当天的作战任务……”
将带领1营穿插的31岁副团长向坤山停职后,原本准备逮捕后送军事法庭。
后来正式的处理意见是将向坤山的副团长降为副营长,坚守那拉高地戴罪立功。接着打了两个漂亮仗,就是炸毁越军军火库和歼敌一个排,其中仅销毁的高机子弹就多达200万发。
上级又重新决定:恢复向坤山副团长职务,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向坤山继续申诉后。86年8月,上级又决定,把给他的记过处分改为严重警告处分。
后来,向坤山转业回到老家河南省光山县政法部门。
关于向坤山的具体指挥问题,一时很难说得清,但有个细节最让人津津乐道,就是原本军里下令用3个小时穿插3公里(图上距离),率领1营的向坤山觉得3个小时肯定不够用,悄悄决定提前2个小时出发。
这也算得上是“违抗军令”(真实的违抗军令是指挥中的细节,并不是指这个),因为提前出发也许会暴露整个行动计划。

但这里出现了悖论,事实证明,提前两个小时出发都没能按时赶到,说明这个3小时穿插到位的命令本身有问题。
要知道,118团的官兵有1000余人来自贵州山区(孤胆英雄陈洪远就是贵州镇远人),占全团近50/%。贵州号称“地无三里平”,论爬山在全国排名前茅,如果爬惯山的贵州兵都做不到,那说明这个期限和穿插路线是真有问题。
为了弄清具体情况,后来14军作训处参谋李向还专门沿着这条穿插路线走了一遍。
118团攻占老山后,14军王祖训副军长对团长刘永新说:靠地图指挥作战是不能打胜仗的(意即要实地勘察)。事实确实如此,高级指挥员必须到现地反复研究,不能以地图为准,地图与现地有误差。特别是原始森林采用航拍的地图,更是有误差。比如54号高地实地是3个山包;穿插部队进入原始森林图上距离仅1000米,实际是举步维艰,1小时只能前进几十米。
后来,军首长调至昆明陆军学院直至离休。

4、缺乏现代的定位导航技术
除了穿插路线的临时变更,不切实际的时限要求,我军缺乏现代的定位导航技术也是很大的教训。
由于指北针受磁铁矿影响失灵并不罕见,加之天降大雾,我穿插部队不但行军慢,落入越军炮火打击区,还因为迷路跑散。
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早在1974年就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小编所在的部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全军率先装备美国的GPS卫星定位仪。1984年收复老山的时候,我军进口过美军的单兵对讲机,但没有进口GPS卫星定位仪。
结语:
1984年收复老山时的这次穿插失利,暴露出了战术因循守旧、高级指挥员不放心年轻指挥员,所以插手下级的指挥,制定不切实际的时间表等问题。也暴露出我军在现代导航技术的缺失。
不过仅仅三个月后,7.12大战的时候,军里就给40师放权了,一仗打得越军死伤惨重。
好文章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