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得志,语无伦次,说的就是贾环。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会:抄经不是干活,或者说,不是干一般的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七十一回。

七十一回里,贾母吩咐王熙凤与尤氏“你两个在这里帮着两个师傅替我拣佛豆儿。”什么是拣佛豆儿?就是把豆子一颗一颗,从一个容具拣到另一个容易里去,一边拣,还要一边念“阿弥陀佛”之类。这是一项没什么技术含量、却相当繁琐的工作。

给王熙凤这样忙碌的当家少奶奶,安排如此琐碎的工作,贾母是怎么说的?“前儿你姊妹们和宝玉都拣了,如今也叫你们拣拣,别说我偏心。”看懂了没有?如果只让宝玉姊妹拣、不让尤氏凤姐拣,尤氏凤姐会抱怨老太太偏心(当然这是开玩笑)。原来拣佛豆儿,不是工作,却是福利。

为什么会是福利?因为拣佛豆儿也好,抄经也好,是一种佛教活动。当时人相信,做这些工作,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不管是蒸豆散众,还是抄了《金刚咒》来唪诵,都能够积福积寿。所以贾母告诉王熙凤:“你两个在这里帮着两个师傅替我拣佛豆儿,你们也积积寿。”同样的,王夫人让贾环抄经,也有积福积寿得善报的意味。

王夫人生性冷淡,缺乏兴味,“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太太也不大管这些事”。她对庶子的教育问题不关心,也不“理论”侍妾与庶子使黑心搞小动作。用今天的话来说,她对贾环这个名义上的儿子,是有几分无视、甚至“冷暴力”的。

我们都知道贾环嫉妒、陷害宝玉,但身为现代人,很难理解贾环对王夫人的感情:她既是嫡母,也是上级;既是生母赵姨娘的情敌,也是探春贾环需要讨好的对象。只是探春是女孩子,和王夫人接触多,又聪敏“有心”,不难找到机会对王夫人示好。而贾环呢,想示好,也不大有机会。

好容易这次,王夫人叫贾环来抄《金刚咒》,既是给贾环发福利,也是重视与重用,难怪贾环“小人得意”起来。

这是王夫人唯一一次重视和重用贾环。贾环却利用这个机会,把蜡油推到宝玉脸上:是蜡烛的蜡油,不是油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的那种——他连害人也害不到点子上!
倒是王熙凤厉害,百忙之中不忘点评:“老三还是这样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给贾环定了性。

从此以后,贾环再没有“上高台盘”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