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就了一大批独生子、独生女。于是一个被历史尘封了很久的词语,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吃绝户。只是世易时移,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吃绝户”的条件也完全不同。有的人却偏要无视世界的改变,一看到独生女,就联想到“吃绝户”。

于是,《红楼梦》里的薛蟠娶了夏金桂这个独生女,也被很多读者解读为吃绝户。
薛家娶夏金桂,到底是不是为了吃绝户呢?我们先来看另一个吃绝户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例子。
秦钟病重,宝玉赶来探望,“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

古代男女有别,妇女见了男客要回避。秦氏丧礼时贾珍进里面,“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宝玉带着小厮们进来,这两个婶母回避,在情理之中。可是为什么“几个弟兄”也要躲藏?他们也见不惯男客吗?

当然是他们心虚。守着临死的人,可以说是来探病、或者帮助办丧事的,但门首冷落无人,显然他们并不是真来帮忙。不是帮忙,来干什么?脂批解释得好:“妙!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因此才心虚,看到秦钟的华服豪仆的朋友,会不自觉地躲藏。
看看,这才是吃绝户的正确打开方式——要守在跟前,等人一咽气就下手,才能分到“家私”。

古代没有银行户头,财产多以实物形式存在。当然大额财产还是有管理方式的,比如房产地契,可以抵押,但不容易变卖,因为还是实名的。老舍的《牛天赐传》里,天赐的父亲一死,家产就被人抵盗,把房子押了三千元。可要更名过户,还需要天赐去画押。这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其他财产,比如现银,首饰,衣裳(古代的衣裳也很值钱,而且能够变现),都是财富。而这些东西,是可以卷起来塞在袖子里带走的,带走了也没办法查账。这才是“吃绝户”。

反之,现代男女平等,儿子女儿都有继承权,古代则不同。女儿,尤其是出嫁女,是没有娘家的继承权的。哪怕娘家兄弟都死绝了,财产会被宗室亲属(就是刚才说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瓜分,也没有女儿什么事。不相信,看看《醒世姻缘传》里:晁源一死,族人上门打砸抢,要把其寡母晁夫人“一条棍撵得她离门离户”、也就是净身出户。遇到了清官徐大尹,也只能拿“既有怀孕的妾,焉知不生儿子”来说事儿——如果没有怀孕的妾,或者这妾生了女儿、没生儿子,这份家产还要落到族人手中。

所以,夏家只有金桂这一个女儿,财产会落到薛家吗?
肯定不会。第一是空间距离远。薛家在京城,夏家在外地,即使夏奶奶一朝身故,薛蟠也赶不及去“分绝户家私”。

第二,因为没有儿子,夏奶奶肯定会给女儿多备些嫁妆,就是夏金桂说的“金的银的也赔了”。可是最值钱的财产,“几十顷地独种桂花”,以及其他田庄地亩,是不可能搬到京城来的。想给女儿,先得过宗亲这一关;同时也需要女婿经营照管。而薛蟠是这类人才吗?他连自家的买卖都管不过来呢。

第三,除了林如海这样急病而死的,一般人会过继一个儿子,养老送终,继承家产。《金瓶梅》里吴月娘就过继了小厮玳安为子,改名西门安,奉养吴月娘七十善终。《红楼梦》续书里,夏家也过继了一个儿子,跟夏金桂不清不白的。

过继的儿子,是法理上的继承人。别说薛蟠并不能干,就是再能干,又怎么能从遥远的岳母家,继承家产“吃绝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