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多朋友说指数反弹了,但个股没涨,更别说回本了。心理极度不平衡。实事求是讲,确实存在这个问题。4月这波回调和反弹,沪指要明显强于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核心宽基指数。而核心宽基更能代表市场整体表现。

不过,把时间拉长后,会发现沪深300和中证500等宽基的长期表现反而远优于沪指。下图是过去20年的走势,从上到下分别是中证500、沪深300和沪指。

比低位,2005年熊底,沪指、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底部都是800点。2024年熊底,沪指底部2700点,沪深300底部3200点,中证500最低4400点。相较于沪指,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底部抬升更为明确。比高位,2007年,沪指最高到6000点,但2021年牛市,最高也就到3600点。远未回到从前。而沪深300和中证500,2007年牛市最高也到了5000~6000点。2021年牛市,二者分别摸到了5700点和7500点。这么看,沪深300和中证500也没有错过任何一次牛市。本质上讲,沪深300等核心宽基,对标的是世界主流指数,编制方法比沪指更合理。长期收益不会差。所以,如果你买了宽基,或者说全市场均衡布局的朋友,这时也不要着急。是你的,总归是你的。短期表现差一丢丢,不代表长期表现不佳。当然,有些朋友是跟投我的「金牛指数精选」组合,情况会好一些。因为组合一直跟着指数反弹。把时间拉长,组合能显著跑赢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核心宽基。

而且这种跑赢是持续性的。过去5年的每一年,甚至几乎每一个季度,组合都能跑赢业绩基准(沪深300+中证500)。

包括2024年三季度的A股大反弹,很多朋友说持仓跟不上指数,还在2700。但咱的组合不仅能跟上指数,还能跑赢。这样就保证了,你的收益要好于市场上的大部分人。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不会失衡。还有一种让你心态不会失衡的办法,那就是尽可能持续创新高比如咱的固收+组合「风雨不动安如山」。上周净值就创历史新高了,本周继续新高。

其实,今年各类资产的收益都不咋的。股市这边,年初至今,A股跌3%,美股跌17%,日经跌14%。债券那边,中国的纯债基金仅微涨0.16%;美债短债上涨1%,美债长债涨幅约为0。只有黄金涨了28%。而「风雨不动安如山」作为固收+组合,主要持仓在债券,其次是股票,最后才是黄金(仓位仅10%)。但今年涨幅近3%,跑赢黄金之外的所有资产。原因就在于组合做了合理的资产配置。比如2024年底,中国债券连续大涨,而港股回调,金价萎靡。但我并不认为上述现象会持续。于是,组合减仓了中债,加仓了港股科技,加仓了黄金。

回头看,三者的操作都是正确的。具体我标在下图中。

调仓完成后,中债(紫线)见顶回调。港股科技(红线)爆发式大涨,从2024年底的4300点最高涨到6000点。黄金(黑线)结束调整,再次上涨。上述操作的逻辑是什么?本质上,绝非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对价值的判断。去年底时,债券的性价比很低了,我为此专门写了篇文章:暴跌在即,最后的逃生机会了!
我拿债券利率对比了存款、房租、股市、政策利率以及日本历史。结论很明确:债券定价有误,性价比很低,应该逐步止盈债基。
而去年底恒生科技跌到了4300的价值线,腾讯和阿里等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综合股息率提升至6%+,超过A股大盘3%的股息,也远远超过1.6%的国债利率。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尽管此时deepseek还未出炉,但压根不重要。把恒生科技当红利股买,长期收益都会很好。更别说腾讯等公司还有10%+的增速。去年底加仓黄金的逻辑,也可以简单聊下。黄金近几年的走势违反了此前50年的范式。根据历史范式,黄金一年前就该见顶回调了但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场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由于美元信用的急剧下降,全球央行和机构都在增配黄金(黄金ETF基金,159937)。这扭转了黄金的历史范式,支撑了黄金的持续上涨。而中国央行是全球央行里的购金主力。过去5年的买金量全球第一,过去20年的买金量全球第二。

过去10年,中国央行的每月购金额(红柱)和黄金走势(紫线)如下图。

你会发现,央行买金是断续的,主要买入时点是黄金下跌时,即逢跌买入。去年11月起,黄金开始调整,央行又重新开始买入黄金。此时的黄金,显然没有大幅下跌的基础。甚至可以考虑跟着央行抄底黄金。于是组合在2600美元/盎司的价格继续加仓黄金,而今天黄金已经3500了。真心建议大家把我的组合作为底仓。在此基础上,你再去搞点自己的投资。哪怕你自己玩输了或亏了,至少底仓能给你保障稳稳的幸福,保持心态的平和,保证长久的信心。报下格指2.23,投资机会A+。美股跌得好,准备多买点美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