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心怡,来自江南大学,擅长党务工作”“我叫张曦月,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擅长剪辑制作……”2023年暑期,团密山市委同6名返乡学子召开了一场特别的见面会,代表着密山市“返家乡·青蜂计划”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密山“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日常工作
赋能团队寓意,为项目注入使命感
密山市因境内蜂蜜山而得名“蜜山”,后演化为“密山”,而“青蜂计划”是将团密山市委打造的“小蜜蜂”青年志愿服务本土文化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因此项目得名“青蜂计划”。
该项目意在组织返乡学子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践行青春使命,在寒暑假期间,为家乡卫国戍边、理论宣传、回应青年热点话题、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光发热。在规范的组织运行和新媒体宣传手段加持下,切实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激发全体返乡学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参观东北老航校纪念馆

“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
“青春助力创城 共筑美好家园”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助力密山市兴凯湖冬捕节

“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龙年瑞兆 笔墨生辉”
写春联迎新春活动

“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
“青年夜校·鱼皮画非遗传承”活动
融合“青”字号品牌,促动长足发展
项目成立同年,团密山市委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齿轮”支教团来密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因两个团队的理念相似,团密山市委推动两者融合,并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截至2025年寒假结束,“青蜂计划”已为“小齿轮”支教团服务课程40多场次,制作宣传稿件40余份,合力为全市近1500余名青少年开展数学拓展、科技理论及三航知识科普等教学课程。
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团队的伙伴既收获了阅历,也收获了友谊,很多成员彼此约定,下个假期还要在密山相会。202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密山市签署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协议,希望与密山市结出更多育人果实,而“青蜂计划”项目作出的努力,对促成此次校地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而后,“青蜂计划”项目结合自身优势,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研学团队默契配合,发挥“1+1大于2”的重要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齿轮”支教团和“返家乡·青蜂计划”
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开展“逐梦星辰大海”系列科普活动

“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
“大美边境风景好”推介活动
点燃创作激情,助力本地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蜂计划”项目成员是密山市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尖兵班”,他们主动出击,在团密山市委官方公众号推出“密青启航”专栏,该栏目创建初衷是:“以青言青语,纾解青年成长烦恼;悟时代思想,展现青春风采”。
项目成员作为话题主讲人,围绕新时代青少年在成长中的热点话题,或以诙谐幽默的情景剧打开局面,或以朋友的视角为青年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栏目话题涉及心理解压、诚信教育、禁毒安全、婚恋观、社交恐慌、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现已制作26期,累计浏览量达8.4万余次,为密山青少年献上“精神spa大礼包”,助力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密山“返家乡·青蜂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录制密青启航情景剧
截至2025年寒假结束,“青蜂计划”项目已累计培养项目成员32名,项目带头人徐彤同学6次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2024年受到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报表扬。项目成员集思广益、薪火接力,相继推出“逐梦星辰大海”“密青启航”“冰雪嘉年华”等元素多样的特色实践活动,项目成员在收获满满成绩时,同步提升了综合素质。
接下来,“返家乡·青蜂计划”项目,也将作为密山市“返家乡”系列活动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努力为边疆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通讯员 | 董隽焓
编 辑 | 胡晨曦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