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时代邮刊》(新中年)上市!欢迎订阅话题 #新刊速递,第一时间了解《时代邮刊》新刊内容。

封面故事 图/范薇
本期封面根据“独家策划”《为什么是西游记》设计绘制。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灵魂人物,我们选择他作为“封面人物”。他身着古典戏装,墨镜镜片上却映照出浩瀚的宇宙和辽阔的海面;他神通广大,但那副顽皮戏谑的表情却又仿佛一个熟悉的身边人。这是一个既古典又现代、既亲切又陌生的孙悟空。这也正是《西游记》的魅力——可以有无数种解读,每一种都耐人寻味。 目录
内页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跃文视点 长沙好风日 专栏作家/王跃文

长沙乡下好玩的地方极多。沿湘江西岸北上有乔口古镇,街巷外便是田垄、湖泊和河汊。我初次去乔口正逢秋日,田埂间随处长着紫苏,叶子青面紫背,风过处青紫变幻。 声 音 你有同龄人羞耻吗 文/黄菲 我今年35岁,工作稳定,有两个孩子,在朋友们眼中,我拥有令人羡慕的人生。但因为事业上表现平平,一直没有突破,和发展得好的同龄人比,我有一种隐隐的自卑感和羞耻感。请问黄主编,要怎样破解这种心结? 独家策划 为什么是西游记 策划/ 王可欣 执行 / 陈思呈 王可欣
作者吴承恩也曾写过那么一个情景:“漫说些痴话,赚他儿女辈,乱惊猜。”——伟大的艺术总是起源于单纯的娱乐,又反哺于民间文化,世代叠加,形成更丰富的集合。 《西游记》: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之路 文/ 陈思呈
“人格”的丰富让孙悟空形象超越文学价值、情感映射,又被引入心理领域。心理学研究认为,他从一只无父无母、无忧无愁的石猴,变成漂泊求道的悟空,又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再到西行路上的孙行者,到最后的斗战胜佛,这几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些转变也可以视作一个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
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
——杨洁和她的西游故事
文 / 王瑶 林克
这只是《西游记》六年拍摄中的普通一天,杨洁已与鬼门关两次擦肩,但还是依计划完成了采景,也觉得自己的“使命感”得到了确认。她一开始就定下拍摄原则——“游”是重要线索,要把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典园林和佛刹道观拍到这部神话剧中。 且只捱肩磨担, 终须有日成功 ——属于普通人的西游记 文 / 李瑞峰
到了《八十一难》,“小透明”所面临的窘境被置于灯光下,西游故事从另一种视角为平凡的人赋予能量:没有一个人应为所谓功德而牺牲,没有一个人该因平庸而沦为垫脚石。“西游视角”慢慢转向了普通人,那些神魔宇宙里如背景板般存在的角色,没有什么光辉,但也在努力生存着、奋斗着,变为打动新一代观众的关窍。
关 注 玉盘玉盘,浪漫与勇气的史诗正传唱 文/ 熊世婕 程正龙
今年4月,我们迎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回望千年揽月之梦,从“嫦娥奔月”到“嫦娥”揽月,从传说到传奇,我国探月工程立下的一个个里程碑,打开了观察中国人民开拓与创新精神的独特视角。 世 相 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代表委员在忙什么 文/ 陈怡帆 孙淼
5年前,审议民法典草案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议程之一。彼时,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蒋胜男,建议删除民法典草案离婚冷静期的相关条款。今年全国两会前,又有不少网友把5年前的这条建议转来问蒋胜男要不要再提一下,她欣然应允。 观 察 提振消费也有撬动改革的效果 专栏作家 / 易之 今天,人人都想旅游,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假期,一切也都无从谈起;消费者想买汽车,解决代步问题,但受限于号牌限制,也只能望“车”兴叹。这种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状况,正是消费的真相。 对“公务员专业”不妨多些鼓励 专栏作家 / 胡印斌 考公也是就业的一种选择。不必美化,也不应污名化,本质上讲,它也是人们参与社会、融入发展的路径。重要的不在于青年人选择什么样的参与道路,而是在于选择是否自主自愿,在于能不能实现自由发展。 面 孔 “霸总爷爷”袁吉衣:在波折中坚守“认真” 文/ 许晔
年逾古稀的袁吉衣突然尝到“冲上热搜”的滋味,他的生活状态被人高度概括成一句话:“70多岁老人,3年演100多部短剧,一天收入上千元。” 语 文 亲和力的秘诀 专栏作家/ 闫晗 我妈妈有位朋友是交友达人,她走到哪里都能迅速交到朋友,赢得喜爱和帮助。比如有次她逛公园时发现时间紧张,担心错过接孙子的时间,就跟开巡逻车的人聊了几句,对方立即主动邀她上车,捎她一程。看他们有说有笑,其他人还问:“你们是熟人吗?”其实只是刚刚认识。 “笔杆子”的主流日常 专栏作家/汪微微 做这一行,劳心费神、熬夜加班是经久常态。然而,可怕的从来不是加班加点,也不是写得不好惨遭领导批评,甚至不是久坐积劳造成的健康隐患,而是眼看大会临近,大脑宕机,一片空白,死活写不出一个字来。我亲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 读 书 《国宝》:重现故宫文物南迁传奇 文/ 彭程
这部作品既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写作空间的开拓,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感性化、更能震撼灵魂的方式,来充分而深入地认知这一次伟大行动的意义——热血和勇气,责任和担当,山河气象与时代风云的叠印、个体生命与历史走向的纠缠、民族的百年屈辱和浴火重生…… 城 事 古开福寺:闹市中的净土 文/ 年年
在毗卢殿后的五百罗汉堂,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女子求了一签,解签的师父轻声念道:“点滴清泉汇成源,单词短句做文章;集勤成事常人理,功到自然好事来。”师父说,好好积累,她一定会成功的。 编辑 | 胡晨曦 审核 | 李 玲 终审 | 黄 菲